03.04 怎樣才能把小孩教育的不膽怯,自信的孩子?

WEIXIAO123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習慣了提問題,通過提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從根本上去找出答案。

孩子為什麼會膽怯?為什麼不自信?

膽怯的孩子,都是被嚇大的,但被嚇大的不一定都會膽怯;

不自信的孩子,都是被否認大的,但被否認大的不一定都不自信;

以上兩點因人而異。都說孩子膽怯不自信源自於父母不會教育,毫無疑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場所,家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一個有膽量,自信的孩子,主要因素還是父母和家庭環境,個人認為佔據50%,但還有50%源自孩子自身的成長環境,就是家庭之外的際遇。

在家庭鼓勵孩子,但孩子卻遇到了不斷打擊他的人(可能是同學,可能是老師,可能是外面遊樂場的啊姨,等等等等。),孩子如何自信呢?

所以,培養自信,勇敢的孩子,有兩個因素:
1. 家庭環境及父母;
2. 外部環境;

而這兩個因素分為三種類型: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

1. 可控類型:

可控類型,就是家長和家庭環境。想孩子自信不膽怯,家長首先就要自信勇敢,孩子會觀察會模仿,這方面他們是專家。榜樣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可能我遇到的都是一些反面例子(畢竟是做育兒諮詢的,沒問題也不會來找我= =1),所以我只能舉一些反面例子供大家參考。

一位學生的家長,三句不離“我小學畢業,除了賣魚我什麼都不會,我教不了孩子”,同樣的她孩子的問題也是這樣,但表現出來的是“我覺得我媽媽沒文化,聽她說話我感覺有些潑婦罵街。(此處為孩子的大意)”。而這家庭的大姐姐,高三了,因為舍友笑她身上有魚味(大姐姐自己表述是開玩笑,不是取笑),然後差點跳樓自殺了。自己坐在陽臺上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嚇得立馬飆車去學校。

一個本身就自卑的家長,如何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這是培養孩子自信勇敢,家長完全可以控制的範疇,這點都做不到那臣妾無話可說了。

2. 部分可控類型:

外部環境裡,有部分內容可以控制。我們沒辦法控制孩子在學校裡,在家庭外會遇到什麼人,但我們可以避免帶孩子去一些三教九流的地方,或者說,孩子不適合去的地方。

說起勇敢,很多比較小的孩子都怕黑,追溯其原因,大都是小時候被嚇過。例如最常見的:你再不睡覺,外面的妖怪就要來抓你了,妖怪最喜歡藏著大晚上的時候,黑黑的地方。”(有這樣對孩子說過的,自覺點贊,謝謝!)

你看,黑夜的到來我們不可控,但是我們可以不嚇唬孩子,告訴孩子,晚上的時候星星就很漂亮啊,我們數著星星睡覺好不好?

還有一種,不知道大家帶孩子看電影不,我是指不是兒童電影的電影,什麼行屍走肉,什麼午夜兇鈴,什麼殭屍道長,妖魔鬼怪鱧魅魍魎的東西,看完之後,孩子能不怕黑麼...你可以選擇不給孩子看。

3. 不可控類型:

外部環境中,不可控的類型就是孩子的際遇。你可以不嚇唬孩子,但不代表孩子遇到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嚇唬他們。

如果前面兩個類型都做好了,大部分孩子不會被輕易打擊。

這裡又有一個例子,一個學生牙磕掉了,然後整天自己念念不忘:我是少個牙的。而他的父母騙他說,少個牙也很漂亮呀,笑起來多可愛。結果這熊孩子以為他真的很可愛,回去就和同學們說自己少個牙也很可愛,然後熊孩子的同學笑得他哭了,這熊孩子就哭著說他家裡人騙他。

那到我這裡,我就跟他講,少個牙是吧,每個人都有缺陷,你這是幸運的,因為這只是一時的。你看我,全是蛀牙(張開嘴給他看),我這每天要是像你這樣,我眼睛早就哭瞎了。只有你特別在意你自己的缺陷的時候,你才會覺得所有人都在笑你,因為你自己都在心裡笑話你自己,明天回去試試,該笑笑,該說話說話,不用遮遮掩掩也不需要刻意炫耀。

他當時好像似懂非懂,我就逗他了:你別在我這說你牙疼要休息什麼的,你牙肯定沒我疼,再說這個事,我就敲掉你另一個門牙,湊成雙。然後他哈哈大笑的,這時候就鼓勵他:少個牙還是笑得那麼爽朗,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的不足,沒啥大事,對了,作業別給我少了啊!寫作業不需要用牙!

對於不可控的類型,讓孩子大方的去接受去理解,別遮遮掩掩的,也別讓孩子更在意。只有當孩子願意和你分享他的際遇的時候,你才有機會進行干預,進行引導。

如果你想孩子勇敢,你就必須比孩子更勇敢;如果你希望孩子自信,你就必須比孩子更自信。教育孩子的路上,沒有必然,因為孩子的問題永遠是變化無窮的,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唯一法則就是有強大的實力硬懟一切(沒打錯,是硬懟),而這份實力,源自於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共勉!還有,剛剛第二點,嚇唬過孩子的,勞煩自覺點贊!

淅爸育兒記


我家孩子也是曾經極不自信,現在已經好多了,分享下我的經驗。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發現孩子不敢表達自己。跟孩子聊過,她說不知道怎麼說,害怕說錯了。

我先是找了她幼兒園的老師,跟老師聊了孩子的情況,也拜託老師在學校多鼓勵孩子去表現自己。

我自己也是隨時隨地的鼓勵孩子,經常給她看同齡甚至比她還小的孩子單獨上臺表演的視頻,激發她表現的慾望。

在外面玩的時候,鼓勵她主動去接近同齡的孩子。

經過一次次努力,在去年元旦的時候,外出遇到商場搞活動,邀請小朋友上臺表演,我家孩子主動上臺,沒有害羞,沒有緊張,全程表現良好。前幾天還做為班級代表在全校師生面前講話,回家跟我說,她講話時一點都不緊張。

孩子不自信,確實是令家長很憂心。多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切記不可因為這個問題吼孩子,否則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困擾。



妮娜的米粒兒


孩子膽怯、不自信,很多時候是和父母的批評教育有關係的。有些父母想讓孩子變得更努力、更優秀,就不斷的指責孩子,長期以來,孩子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擊,總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遇事往後躲,變得膽怯。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一、不做強勢的父母,而是柔弱的小草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經常拿一些幼兒園做的手工摺紙給我。當然了,小朋友做的會比較粗糙,但是我都會很認真的看,在手裡比劃,問他這個是怎麼折的?孩子就會很高興的告訴我,同時也會笑話我,媽媽什麼都不會,好笨啊!此時,我就會“戲精”上身,繼續扮演傻白甜,問孩子很多的問題。孩子頓時就覺得自己是超人,什麼都會,非常認真的告訴我怎樣去做。

不僅如此,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都是示弱的,孩子都會主動去做。通過做事,孩子發現,原來自己可以這麼能幹,內心充滿了力量,臉上展現出來的都是自信的笑容。

二、孩子遇到畏難情緒時,要多鼓勵

孩子上小學時,老師佈置了一次手抄報選修作業。孩子拿著作業本回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就想放棄,並且和我強調,是選修作業,可以不交的。但是我想讓他試一試,於是就告訴他,“做做試試看,有媽媽幫你呢。”在我的鼓勵下,孩子開始動手去做。遇到難題,我就幫他上網蒐集資料,引導他思考。在我的陪伴和鼓勵下,孩子做完了手抄報,並且還被老師評為優秀作業。孩子回家後一臉的得意,我趁熱打鐵,告訴他以後遇到難題要多嘗試,不能輕言放棄。所以孩子現在做什麼事情都不膽怯。

三、只要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就要肯定

我的一位朋友迷信棍棒教育,在自己孩子身上進行“實踐”。結果,他那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屁股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我問朋友:“學習成績上去了嗎?”回答:“零蛋、不及格、五十分……”其他方面表現好嗎?朋友皺起了眉頭。

一位哲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讚揚、鼓勵正是對人的肯定的表現,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所以能夠看到孩子的進步並加以肯定,並創造機會讓孩子表現,這樣才能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何小元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為不膽怯、自信的孩子?首要的一點,就是父母千萬不要溺愛孩子,這是當下小孩教育中最大的問題。因為我曾經是一名軍人,職業的原因孩子小時候很少與孩子在一起。後期到機關工作後發現孩子見生人不敢說話,不敢自己一人睡覺,不敢一人過馬路,我就下意識的鍛鍊他。過馬路告訴他應該先看哪邊的車到路中間後又應該看哪邊來的車,確認安全後快速通過,然後帶他走了幾次,後期讓他自己一人過馬路,我在後面偷偷跟著,上學回來後我給他鼓勵,告訴他很棒,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後他就自己一人背書包坐公交上學了。我們作為父母的一定要懂得放手,孩子在什麼年齡應該具備什麼能力,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想都替孩子做,你想了你做了他(她)肯定不會去想更不會去做。孩子上學我從來不叫他,給他買鬧鐘後,他自己定點,有一次上學晚了老師罰站後,他自己更自覺了,小學初中高中就遲到過一次 。家長在鍛鍊培養孩子的同時,一定要給孩子多鼓勵,少打擊,這樣就能逐漸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遇到事情獨自處理的能力。不要在思想上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會,你不培養他他當然不會,更不要太過心疼和溺愛孩子,希望看到我胡侃的這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孩子5歲半上學,他媽媽說孩子早上學早結婚[捂臉],高考620分)





吉林市連平有約


愛因斯坦小時候,老師和同學們都認為他有智力缺陷。因為他功課很差,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愛因斯坦的父親,面對這些譏笑,並沒有對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成才,並期盼他做出偉大的事情。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愛因斯坦的父親買了積木,讓他搭房子,當搭好一層,他的父母就鼓勵他一次,最後愛因斯坦興趣高漲,一直搭到了14層。父親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幫助他建立自信,消除愛因斯坦的消極情緒,點燃了愛因斯坦心中的希望之火,讓愛因斯坦振作起來,他不斷努力,積極進取,最終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物理學家。

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富豪範德比爾特曾說過:“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自信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自信心可以讓一個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並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李開復在美國上學期間,曾經因為能背出很多數學公式而被老師誇獎為數學天才。其實李開復心裡清楚,自己只不過是把之前記住的東西說出來了,自己根本不是什麼天才,但是自信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種自信心的驅使下,李開復開始認真學習數學,並在全州的數學競賽中獲得冠軍。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自信心是孩子潛力的放大鏡,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石。

1.給予正面的誇獎與鼓勵

自信需要逐步來培養,媽媽可以給孩子列計劃,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孩子。比如:讓孩子每天自己講故事,最後媽媽進行評價,堅持一個星期可以獎勵孩子。一年之後,你會發現孩子原意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

2.相信自己的孩子

媽媽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能力的,這對孩子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說明的救世主這個問題。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進行了7項實驗。 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讓人意外,因為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一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是否能實現,取決於媽媽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


3.肯定性的評價

培養自信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是對孩子多鼓勵,多做出肯定性的評價。如:“你做的真出色”“我對你有信心”等等。

卡耐爾在人際交往課中提到這樣的例子,如果想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媽媽會說:“孩子,我真以你為榮,這個學期你進步了,但是假如你的數學可以再努力一些就更好了。”孩子聽到這樣的話,非但不會從心裡感到高興,反而覺得媽媽在批評他,前面的表揚只不過是為了後面的批評做鋪墊。而聰明的媽媽會這樣說:“孩子,這個學期你進步了,我們真的以你為榮,而且,只要你下個學期繼續努力,你的數學也一定會更出色的。”

4.換種方式去批評

如果孩子犯了錯真的需要媽媽批評,在不傷害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可以這樣說:

  • 低聲交談

低而有力的聲音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讓孩子傾聽你的聲音,這種說話方式比大聲斥責好一千倍。

  • 沉默的方式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心裡多少有點自責。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對孩子保持沉默,孩子的心裡反而會更加緊張,進而反省自己。

  • 旁敲側擊給予暗示

有些媽媽面對孩子的過失,不是直接批評,而是用啟發式的教育,孩子很快會明白媽媽的用意,原意接受批評和教育,這樣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 推己及人的方式說教

當孩子犯錯了,媽媽們問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想”,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反省自己,主動承認錯誤。

  • 看到孩子犯錯及時批評

媽媽看到孩子犯錯,要趁熱打鐵,及時批評,不能拖泥帶水,因為孩子剛剛犯的錯,可能一轉眼就忘記了。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自信,離不開媽媽對他的信心。媽媽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賞識和信任,要把正能量轉化為孩子的自信心,使源源不斷的自信成為孩子不斷進步的動力,讓這些動力創造出孩子精彩的一生。

【我是棟果寶媽,一位二胎媽媽,每天分享實用的育兒百科知識,關注我,幫您解答生活中的育兒難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記得點贊,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


棟果媽育兒


我女兒三歲之前就是怕生,還害羞的孩子,一見不熟的人就躲大人後面,人家一跟她打招呼,她就哭,非常纏人。

我便辭了工作,專門陪孩子,我性格開朗,每天陪孩子玩耍,做她喜歡的遊戲,她慢慢變得不愛哭了。

一有時間,我就帶她去同齡孩子多的地方,遊樂園,活動室,讓她去接觸更多孩子,起初孩子只是怯怯的看,去的次數多了,她也能在我得陪同下去玩了。

我還會帶著她去串親戚,身體力行,讓她看到人是群居的,需要同伴,需要朋友。

沒事了,給孩子讀一些與人相處的繪本,讓孩子知道大部分人是善良的,跟人打招呼,是對人的尊重。我常常鼓勵她去主動跟人打招呼,孩子每進步一點,我都會告訴她,

慢慢地,孩子變得越來越開朗,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朶朶媽媽成長記


看見叔叔阿姨不敢打招呼,家裡有人來作客她總是躲在我的懷裡,看到一大幫小朋友在玩,明明很想加入,她卻總是怯怯地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女兒3歲以前就是這麼“怯”。直到今年元旦參加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一個半小時的節目時間裡,女兒參加了4個節目的演出,其中還有一個個人節目。我激動的都快流淚了,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孩子還是我以前認識的那個靦腆的小女孩。

是什麼讓女兒有了這樣的變化和成長呢?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生氣質。 有的孩子活潑外向,有的孩子安靜內向,有的孩子比較自來熟,有的孩子比較謹慎細心……我的女兒屬於比較膽小謹慎型的。記得她剛學走路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從來沒有摔過跟頭。對於她不熟悉的人和物,她總是會觀察很久。這個可能有點遺傳,我就是一個比較慢熱的人。因為性格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放下“一定要孩子改變”的心思,靜靜等待孩子自己成長和變化。

我在多次嘗試引導女兒多和周圍的人互動,多表達自己的需求後,發現沒有作用,於是改變了策略。我試著儘可能多地與陌生人交談,讓她觀察我是如何做的。比如,我經常去超市購物,然後嚮導購員瞭解商品的信息;比如,經常故意裝作迷路,然後向陌生人問路。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這個詞,但在育兒過程中“身教”的效果一定大於“言傳”。

對於內向型的孩子,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每次女兒跳舞的時候,我都會說:“跳得太棒了,現在你是老師,教教媽媽怎麼跳可以嗎?”當女兒終於敢雙腳離地跳時,我高興地抱著她轉起了圈。不要因為這些鼓勵的事情太微不足道就不去做,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就是在這些微不足道的鼓勵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

最後,給孩子更多的時間,他一定會展現出有自信的一面給我們看。只不過不一定是現在,而是未來的某一天。


元氣小姐姐lucky


您好,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

我女兒是一個相對內向的孩子,曾經有段時間幾度不喜歡男性,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甚至有一次因為我老爹家裡來她沒見過的陌生男性,有一兩個月都不敢再去爺爺家,即使帶她到爺爺家門口,也哭鬧著不進去。見到除了媽媽和姥姥的女性也比較靦腆。由於我和孩子媽媽都屬於偏內向的人,好多人都會把孩子的情況歸結為遺傳因素,老話講就是隨爸媽了。但我並不認為是這樣,孩子的性格是完全可以塑造的。

以我自身為例,從小我都是一個安靜的人,除了讀讀書,釣釣魚,沒有任何愛好。後來參加工作,必須不停的跟各種人溝通,講話。尤其在管理過程中,演講,溝通,協調幾乎成了每天的工作,十年的教育行業管理運營經驗,完全把我變成了個“能說會道”人。郭德綱也經常說他是一個安靜內向的人,但並沒有把他變的膽怯。因此,膽怯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缺少與人接觸的結果。

那我是如何把女兒塑造成敢交流,能溝通的呢?

第一階段,改變見人就怕的問題。對於喜歡不喜歡男生的問題,我會叫一些男性下屬來家裡做客,增加接觸機會,適應一點時間後,我會偶爾叫部門內的核心人員來家裡開會,經過一點時間,小傢伙見到陌生人,尤其是男性就沒有那麼膽怯。

第二階段,鼓勵敢於表達自己意願行為,我女兒比較喜歡去超市,因為超市有她喜歡的各種各樣的東西(看來“逛街”是女人的天性啊),那每次帶她去超市的時候,我就會鼓勵他自己去拿東西,鼓勵她去找店員諮詢,鼓勵她在結賬的時候給收銀員阿姨說謝謝。買任何她想要的東西,我幾乎都會鼓勵讓女兒自己去找剛店員問一下“阿姨,這個東西我喜歡,小朋友可以買麼”,剛孩子肯定不願意,我女兒都是衝我或者她要交流的對象羞澀的微笑,沒關係,多鼓勵孩子,一般人見到孩子也都願意說話,孩子發現沒有什麼可怕的,自然而然的就不害怕了。

第三階段,鼓勵敢於展示自己的行為。孩子上幼兒園後,我發現孩子很少舉手回答問題,很少在小朋友面前進行展示。我自身是做教育培訓出身,知道外面的培訓機構孩子少,會有很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就依據孩子的興趣參加了美術和舞蹈培訓。剛開始,我女兒依然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跟老師有太多的交流,後來每次送女兒去參加舞蹈和美術培訓的時候我都會跟她打賭:“小妮子,你才你是第幾個到舞蹈學校或者美術學校的?”,他都會跟我說:“爸爸,如果我猜對了,你就回家給我洗衣服,好不好?”,如果我猜對了,我就會要求她在課前或者課後當著全體小朋友的面給大家表演節目,小孩子一般都比較願意參與這種活動,女兒輸了幾次,表演了幾次後,就變得膽子大多了,與小朋友們玩得很好,跟老師的互動也多了起來。膽子大了,上臺表演也就不膽怯,到現在為止,女兒參加過三次大型上臺表演活動,一次升級考試,都很成功,起碼我覺得比平時表現要強,簡直是考試型選手。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親身經歷,與您分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妮兒的老父親


孩子膽怯、不自信一方面來源於先天的性格,另一方面則是後天父母的指責與批評。

至今清楚記得小時候的我性格比較內向,換句話來說就是有些膽怯,平時不敢主動和小朋友們玩,都是大家帶著玩具過來找我,我才會把懸著的心放下,慢慢融入到其中。平時想要出去玩也會讓媽媽帶我出去,很少有自己出去的時候。

稍微長大一些後,雖說性格改變了一些,但還是有些差強人意。這就需要家長平時多鼓勵,慢慢引導孩子去做。如果在一歲左右的時候發現孩子有些膽怯,家長就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了。

在最初的時候,如果孩子有特別害怕的東西,或者說是對於某一方面有退縮的行為,此時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勇敢去,可以選擇和孩子多說話,類似於:媽媽和你一起去,我們一起來挑戰它,加油好不好。

父母的鼓勵以及共同的參與更能激發起孩子去做的心,有了鼓勵和父母的參與,他會更有信心,日積月累慢慢就會造就孩子遇事不膽怯有自信。只要經過第一次的訓練,第二次第三次就會容易的多,也就越來越有信心,是純鍛煉出來的。

第二方面就是後天父母的指責與批評是造成孩子膽怯不自信的另一方面原因。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父母的批評教育。做錯事情了或者是考試考砸了,都會得到父母的批評。但批評也分輕重,否則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孩子做錯事情後,我支持家長進行批評,但批評應該是就事論事,不應該扯到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更不應該攻擊孩子的人格,這樣做只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就是:你看看你就知道個吃,誰像你一樣;早知道你是這個德行,生下你之後就應該掐死你;看你笨的,豬都比你聰明,你將來能成大事,我倒立給你走路。殊不知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烙印,即使時間會撫平一切,但那道觸目驚心的疤痕會跟隨他一輩子,今後再遇到任何事,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件事,那些話,便瞬間洩氣。

父母的一句話在你看來可能沒什麼,你會覺得父母教育孩子天經地義,但必須要掌握分寸,沒有分寸的語言,就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傷人。


謙護


孩子膽小,不自信大部分時候跟父母疏於這方面的教育有關,而小部分情況則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如果要改變孩子這方面的缺陷,最終還是要靠父母改變教育方式方法改變孩子成長環境才行。

我也有過這方面的教育困擾,從孩子兩歲開始我已經在不斷地摸索和做出改變,並且孩子現在三歲半相比以前確實開朗自信了很多,我講一下我的教育經歷,希望對情況相似的父母有參考意義。

我家孩子出生就被認為是性格乖巧文靜的類型,是別人嘴裡的“天使寶寶”。她文靜到有時候我甚至為她擔憂,這麼形容吧。在一堆玩具中,其他家的孩子可以咿咿呀呀地玩得不亦樂乎,但是我家卻是會在玩具堆中不動聲色地玩很長一段時間。在她兩歲左右,我發現帶她出去她從來不敢跟別人相處,鄰居跟她打招呼她會躲到我背後,把臉藏起來,如果別人靠近她想跟她握手,她馬上抱緊我想往我身上爬。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即使是同齡小孩靠近她想要跟她一起玩的時候,她會很羞怯地一直往後退。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忽略了對她這方面的教育,於是從那時候起,開始做出改變。

鼓勵孩子做家務。簡單的家務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而且孩子在做家務中很容易獲得成就感。晾衣服的時候幫忙遞衣架,口渴的時候要求他幫忙倒杯水,搬凳子,澆花等等,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無論完成情況如何,大人也要不忘誇獎孩子。

在小區內鼓勵孩子找一個固定的玩伴。固定的小夥伴相互比較熟悉,在一起玩的時候也相對會比較合拍,矛盾也就相對會少一些,玩伴的誇獎會讓孩子更加容易相信自己。

不要在餐桌上說教。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忍不住在餐桌上開始說教。一次兩次可以忽略,但是多次後不僅影響孩子食慾,還會造成孩子對吃飯失去興趣,影響孩子進一步探索的主觀能動性。

不要在外人面前給孩子下定論,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我家孩子就是膽小”“他就是屬於膽怯不自信的孩子。”“他太害羞了。”這些話語看起來是大人不輕意的聊天內容,在孩子心裡卻是對自己的否定。孩子會認為就像自己的父母說的那樣,自我心理暗示,“我就是膽小鬼,我就是不自信。”大人可以換一個說法,“寶貝還沒準備好,下次我們就可以做到了。”

膽小、不自信的孩子內心往往細膩而敏感,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求父母要更加細心觀察,溫柔對待。大吼大叫的育兒方式或許可以帶來短暫的效果,但是會對孩子的心智成長形成陰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