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打卡扬州丨他从扬州狼狈出逃,却意外开启江南盛世延续至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扬州的瓜洲古渡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自己雄心勃勃希望通过推动新法来实现富强的大宋王朝,竟会仅在数十年后就迈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大宋王朝的命运最后竟真的悬在了这京口瓜洲一水之间。


打卡扬州丨他从扬州狼狈出逃,却意外开启江南盛世延续至今


瓜洲,这座位于扬州城南十多公里的小镇,在中国古代城市群中却长期是以“C位”存在的。瓜洲地处古运河入长江之口,凡是过江南渡或是由南北上,瓜洲古渡都是必经之地。当年,数次罢相又数次复职的王安石从江宁(今南京)前往汴京(今开封)履职,正是从这里循运河北上。不过写这首《泊船瓜洲》时,他已经不像以前雄心勃勃、抱负满怀,而是心灰意懒,所以后两句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告老还乡之念十分浓重。


打卡扬州丨他从扬州狼狈出逃,却意外开启江南盛世延续至今

今天的故事正是从王安石变法开端的。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北宋王朝原有的权力制衡体系,形成了北宋新党和旧党的对峙。随后的日子里,新旧党交替执政和新旧党之间旷日持久的倾轧成为北宋政局的主题,缺乏权力约束的松弛朝政,加上北宋后期奸臣昏君大行其道,终于在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酿成了大祸。这一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金国攻占了北宋首都汴京,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这次灾难中,宋徽宗的儿孙和宋钦宗的兄弟姐妹几乎都被俘虏去了北方,但这其中,唯独北宋交给金国当作人质的康王赵构逃脱了出来,成了北宋皇室宗亲中的一棵“独苗”。


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虽然是逃跑中建立的政权,但在古代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代表着宋朝政权依旧存在,并未被亡国灭种。金国人肯定不肯罢休,他们一路追击宋高宗,妄图将北宋残余一举歼灭。


打卡扬州丨他从扬州狼狈出逃,却意外开启江南盛世延续至今


一路南逃的宋高宗,最终逃到了扬州落脚,一则看扬州城池还比较坚固,二则也看到扬州城就在运河之滨,交通也很方便。如今供人们运动休闲的宋夹城,宋时正是扬州城重要的军事工事。躲在这一方土地中,胸无大志的宋高宗只忙着做皇帝享乐,身边的官宦也没有半点还我河山的理想抱负,整天在城内找高僧讲经说法,寻求心灵鸡汤的慰藉。

南宋建炎三年(1130)二月初,金左副元帅宗维杀到了扬州附近的天长,并派轻骑奔袭扬州。二月初三临晨,宋高宗正在酣睡,内侍惊报“金兵来了”,令赵构大吃一惊,他从床上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穿上甲胄,跳上一匹战马,丢下全城百姓和一路跟随的官员,从城南门(今苏北医院对面)外逃出城,这时跟在他后面的只有御前带刀护卫、内侍等五六人。

被金兵吓破胆的赵构一口气跑到了长江边上的瓜洲。这时瓜洲渡口的情况已很混乱,不但找不到官船,就连民间渡船也很稀少,十几万难民挤在江边争渡。赵构在身边侍从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条小船。许以重赏后,赵构再也没有了皇帝的威仪,他狼狈地只身纵身一跃上了船,窝在小船上,便催促着船家赶紧开船,终于在金兵找到他之前,逃到了对岸的镇江西津口。而就在宋高宗南渡这一天,金兵后续人马4500人陆续从天长进入扬州,扬州城内发生了大劫掠,大屠杀,金兵在扬州城内掳劫了半个月,在退出扬州时,纵火焚城,城中所有建筑物全被烧毁,扬州几乎化为废墟,这座唐朝以来非常繁华的一座名城遭到一场空前浩劫。

宋高宗在瓜洲南渡,在历史学家眼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宋高宗南渡让宋朝皇室免于被全部歼灭,使得宋朝政权一息尚存,后来这一政权能够继续在江南存在发展。第二,宋高宗南渡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建立稳定政权后,使得北方能工巧匠竞相向南方迁徙,这也拉开了中国南方经济由此全面超越北方的序幕,而南方经济居于北方之上的状态,一直延续至今。


打卡扬州丨他从扬州狼狈出逃,却意外开启江南盛世延续至今


对于宋高宗南渡一事,民间还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其实也就是南宋统治者维护自身威信和合法性的一种方式,就是告诉百姓赵构是真命天子,老天都在帮他,也掩盖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统治者最狼狈的时刻,但老百姓岂是只会听神话的傻瓜?如今在瓜洲,还有一块今人所立的康王南渡的石碑,不过这块石碑和它的故事,远没有离它几步远的另一个亭子出名,这个亭子就是杜十娘瓜洲怒沉百宝箱的“沉箱亭”。老百姓和历史学家不同,他们不会去推敲一个人的行为会对推动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老百姓认可并会去纪念的,只是这个人的言语行动中有着令他们钦佩折服的道德能量。

作者 张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