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呆萝卜:25日起逐步恢复办公

11月25日,初雪来得猝不及防,但危机之中的呆萝卜却感受到了暖意——近50家供应商联合声明表示力挺。当日凌晨,呆萝卜再一次发声:今日,呆萝卜将逐步恢复办公。

有别于过往“充值类”突发事件,“呆萝卜事件”中部分消费者的态度令人意外——对闭店感到惋惜,期待门店再次开张。继前往相关部门备案之后,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在25日中午首次回应:对公司问题负有最大的责任,未来将会压缩、删减一些“失血”业务线,让整体运营回到正轨。

回应:对公司问题承担最大的责任

悬在半空又坠入低谷,短短数天里,合肥人李阳的心像坐了无数趟过山车。返乡二次创业的他从未预想过自己一手打造的“呆萝卜”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

2015年10月成立之初,呆萝卜锁定社区生鲜领域。彼时,李阳用半年多的时间考察市场,发现传统生鲜零售面临价格过高、购物不便、品类不全、质量保障差等问题,但生鲜又是极其高频刚需的市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阳将“呆萝卜”定位于做二三线城市“社区门口的平价好店”,主打低价与新鲜。

四年中每周工作超100个小时,李阳的成绩也很显著:2016年6月18日,第一家呆萝卜门店开业;2018年跨出安徽,进驻江苏,在南京开了第一个跨城门店。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呆萝卜进驻安徽、江苏、河北、湖北4省19城,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

前一天下单、次日取货,近三年时间,大部分呆萝卜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买菜节奏。11月21日,合肥市民张秀秀在打开呆萝卜APP时发现,蔬菜菜品只剩下两三种,余下货品的价格也被调整,而她的储值卡里还有数千元未消费。想要取钱却发现客服无反应,张秀秀的问题让小区业主群立刻沸腾了起来。

此时,距离李阳前往相关部门备案已过去了一天时间,“呆萝卜”三个字像一个面团在朋友圈的高温环境中持续发酵。连续三天发出声明之后,李阳选择了回应:目前公司产生的问题,他负有最大的责任。同时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他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原因:预期过高但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今年11月20日,呆萝卜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发布公告称:因汇率波动、估值谈判及资金交割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公司本轮融资较原计划滞后约二十个工作日,融资不能按期到位,致使公司部分单位本月工资不能如期发放。

融资成为李阳面对的第一个敏感问题。“从去年8月到目前为止,呆萝卜一共收获了7亿多人民币等值美金的融资,这些资金全部真实到账,且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使用,不存在‘虚假’或者‘未到’的问题。”在李阳看来,团队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

事件爆发后,李阳一直和团队管理人员在商讨。他看着团队成员出面安抚供应商,看着团队成员走进讨伐的人群中回应,却从未想过“把破产清算列入考量范围”。“呆萝卜就像我的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质疑声扑面而来,一重接一重,李阳和团队竭力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规划和债权人的合作方式,同时处理一些突发问题。

李阳坦承:对公司增长发展的预期过高,但组织管理以及业务的固化速度没跟上,导致公司的失血不断增加。曾经信奉“大力出奇迹”的他,此时也陷入了“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的泥潭。

措施:将压缩、删减一些“失血”业务线

外界支持的声音是李阳不忍放弃的原因,也是他选择发声的原因。11月25日凌晨,呆萝卜发布消息:今日起逐步恢复办公。李阳也代表团队透露了“改革的思路”——从管理、业务端进行。“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对每一个团队、每一个岗位制定明确的目标,提升团队和个人的成长与能力;压缩、删减一些‘失血’业务线,让整体运营回到正轨。”

目标很明确,但未来依然不明朗,目前呆萝卜依然暂时无法给出具体的营业节奏。“如果能给他(呆萝卜)更好的生活,我愿意帮他找一个更好的家庭。”正如李阳所说,该团队也在接洽一些拥有零售布局的大型公司。与此同时,他也未曾否定“继续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对于过去‘步子迈得太大’问题,之后我们会更关注‘单店增长’,‘瘦身’会更倾向于门店大小、业务线、品类等等。”

截至11月25日20时,呆萝卜APP依然处于暂停接单状态。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