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自學”的學問(下)


“自學”的學問(下)

納西姆·塔勒布出身於黎巴嫩名門望族,祖父一代位高權重。他的父親是黎巴嫩的全國高考狀元,名字上過報紙。不過老塔勒布對自己的狀元身份非常不以為然,因為他不是全班最有出息的學生。老塔勒布畢業於一所耶穌會精英高中。他們班的倒數第一名,白手起家經商,成了全班最成功的人;另一個也是排名墊底的學生,去非洲倒賣木材在四十歲之前實現了財務自由,然後去做了歷史學家。

老塔勒布感慨,對商人和學者這兩個職業來說,實際地位跟狀元之類的東西真沒啥關係。所以老塔勒布沒有送兒子進精英高中,他對兒子有更高的期待。他給了小塔勒布兩個選擇 —— 要麼就去搞錢,要麼就去搞文化。

小塔勒布選擇了文化。他認為學校裡教的太窄也太淺,決定不再追求什麼優異成績,只花最小的力氣取得學位。他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自學,他每週閱讀 30 到 60 個小時 —— 跟一般人的日常工作時間差不多 —— 而且專門讀西方經典。先是文學,然後是數學和科學,然後是歷史和哲學。

小塔勒布十八歲移民美國,繼續這種馬拉松式的讀書,而這並沒耽誤他拿到巴黎大學的本科學位和沃頓商學院的 MBA。在沃頓,小塔勒布被概率和風險管理課程所吸引,他感覺老師有些東西沒講明白。比如有些極端的“小概率”事件,用流行的什麼“六西格瑪”分析是不對的,可是他自己不掌握更好的數學工具。他做了一個非常極端的決定。

他跑到書店,訂購了幾乎所有書名中包含“概率”和“隨機”字樣的書。他不上課、不看報紙也不看文學了,只讀這些書。他用了五年時間專心研究隨機現象。這段時間奠定了他一生的事業。他成了一個證券交易員,同時還在紐約大學有一個研究職位。因為他寫的一本書,現在人們把極端的小概率事件稱為“黑天鵝”。


納西姆·塔勒布,是一個自學者 [1]。

1.自學於文本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自學。我們上一講說了,自學需要自信心和自我管理兩方面的準備。進入具體的自學方法,自學成敗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善於處理文本信息。

文本能力是個基本功。就好像練武要練馬步一樣,需要用大量的閱讀時間積累出來才行,而當初塔勒布練的可是童子功。最起碼你面對文字得有一種親切感,才談得上後面的操作。我們可以把文本功夫分成三級 ——

第一級,閱讀一段文字,或者聽一節課,你能不能抓住它的要點。

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聽起來並不難,但是請注意,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行為。你能看出來什麼要點,取決於你腦子裡已經有什麼東西,和你當前的視角。有人讀《紅樓夢》讀的是愛情,有人看的是政治,還有人看的是菜譜。其實看什麼都可以,你能看出東西來,跟自己的東西發生連接,就算有功夫。


練習這個功夫的方法是記筆記。我以前說過一個“強力研讀”的做筆記方法 [2]。而在這一步,更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所謂“康奈爾筆記法”。把一張紙分為左、右、下三欄,如下圖所示 ——

“自學”的學問(下)

讀書或者聽課的時候在右邊記下你看出來的“要點”,複習的時候在左邊欄相應位置寫下“線索”,在下邊欄寫下“總結”。注意一定要使用自己的語言,最好跟自己已經會的東西發生連接。

這個方法能幫你把信息變成長期記憶。要做到看見線索能想起來要點,看見總結能背出來線索。做到這一步,就算把一本書“從厚讀到薄”。

第二級,是有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從一堆書裡找到答案。

一個問題要是用搜索引擎就能解決,那就太簡單了。我們關注的是你在學業中自發地冒出來的大問題。比如你用一本中國出版的教科書學量子力學,公式和做題你都會了,但是你感覺自己對“不確定性原理”這個概念沒有搞清楚,那你怎麼辦。

你應該看看別的書是怎麼講的。別被課本限制住,只有那些建制派才在意課本。課本只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我們追求的是月亮本身,多參考幾根手指更容易定位。

有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像“不確定性原理”這麼基本的概念,不同的書講法都不一樣,而有的書明顯是講錯了!這能讓你收穫一股巨大的自信力!你的見識,超過了那個作者。

第三級,是建立自己的系統。

知識是個系統。而作為自學者,你的個人知識系統應該是具體的 —— 也就是說你得把它寫下來。你應該對每一個課題都有一個筆記本,根據自己的思路劃分章節和專題,用自己的語言整理好所有的要點、心得和應用技巧。

這個系統是你自己的,而你的關注點跟別人完全不同,所以沒必要事無鉅細地總結你認為沒意思的知識點。不要平淡的廢話,不要花哨的腦圖,要字字見血直指人心。

但是這個系統得有一定的完備性。最好從學習一開始就有所規劃,這門學問有哪些要點和問題,你要得到什麼,相當於一個自己給自己的教學大綱。

完備性的好處是能讓你發現系統的漏洞。就好像武俠小說裡練武練到一定程度發現自己還有命門一樣,你需要另外再想辦法彌補。系統要不斷地增長。

面對一個形成實體的系統,你會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好幾個筆記本。為了準備GRE物理專項考試,我還弄了一個綜合所有課程的複習要點手冊。那個手冊其實對別人沒用,但我當時的成就感實在太強,以至於專門讓校印刷廠把它裝訂成了一本小書的樣子。


有了系統,你在文本意義上的學習就算差不多了。但是文本學習還遠遠不夠。

2.自學於操作

我們學習並不是為了一講話能說出個一二三四、ABCD,擺個有學問形象。我們學習是為了應用。你需要在實踐中得到反饋。

自學,是以我為主的學習,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學習。你需要找人切磋一下,參加一個什麼測試甚至比賽,跟人過過招,才知道自己學的到底怎麼樣。

現在人們對網絡公開課的一個詬病就在於它在反饋這方面不如線下。不過考慮到大多數人在學校裡上課的時候也沒有得到太多反饋,我到是覺得為了網課的高效率而犧牲一點反饋機會是值得的。但是你仍然需要反饋。

而且你不需要等到實際工作才能獲得反饋。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網上讓人看看。而像數學和編程這樣的項目特別適合自學,因為會不會、做得對不對,你立即就能知道。習題答案和計算機運行結果就是給你的反饋。

我兒子上了個奧數班 —— 請注意,在美國,各種奧數活動都是合法的。這個班每週只有一小時的課,老師留的作業也不多。但就是這樣,還有些家長說孩子只是來享受數學,並不跟著參加比賽。我對此不太理解。


數學和編程不是文化欣賞項目。對於一個嚴肅的學習者,這些是訓練項目。上課只是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可能還有點儀式感,真正的功夫都在自己的練習之中。你的信心和水平只能在每一次成功解題和程序成功運行中提高。

真正的程序員不可能去專門報個什麼班來學習一種新出的編程語言。我看程序員都是在實踐中學習,是先有一個什麼需求,現用現學。傳說在騰訊的QQ —— 以前叫OICQ —— 剛剛興起時代,馬化騰有一次突然想到需要有點網絡安全管理,就讓一個工程師設計一套安全系統。工程師的解決辦法就是現用現學 —— 過了幾周馬化騰去看他的進展,發現他正在閱讀一本有關網絡安全的教材的……“第一章:什麼叫網絡安全”。

現用現學聽起來有點不靠譜,但這才是最原始的學習衝動和最實在的學習行為。我要用,我不會,那我就學唄?

科研中的常態是這樣的。比如做這個研究,我們需要用到一個叫做 Matlab 的數學編程語言。你沒用過 Matlab,這不是藉口,而且我們等不了你去上什麼 Matlab 網課。你要做的是上網找個最簡單的教程現用現學,先把這個問題對付過去再說。

現在人們對 YouTube 和 B站的一個用法,就是想幹什麼事兒不會,上去看看別人幹這件事兒的視頻。我就曾經跟著 YouTube 給廚房換了一個下水道攪拌機,還給汽車換了個門把手。

這種自學可以說是“自學於無形” —— 不需要什麼儀式,沒有那麼多情緒波動,我們需要用啥就能學啥,學啥就能會啥 —— 這豈不就等於說,沒有我們不會的東西了嗎?

而反過來說,大多數人學英語最大的問題恰恰是學而不用,把學英語變成了健身項目和行為藝術。


我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個離奇的故事。說在清華大學,有一個美國留學生和一個韓國留學生,相愛了。美國人不會說韓語,韓國人的英語也不行 —— 結果這倆人居然是對照著中文字典談的戀愛。我覺得這個故事能激勵你在實踐中自學。

3.從自學到精通

一個需要啥就能學啥,學啥就能會啥的人,必定是一個高自尊的人。他對生活有強烈的掌控感,無所畏懼,遊刃有餘,寵辱不驚。這個 autodidact 氣質,比任何學歷證書都更令人尊敬,比財務自由更令人羨慕。

終身學習是一種修行。一個autodidact,修行的不僅僅某個具體的技能,更是人格的自我完善,是自身潛能的最大發揮,是我們前面講過的那個“Eudaimonia”。

修行者都講內部驅動,但我認為外部驅動也是不可少的。以我之見,自學者所應當追求的最高級外部驅動,叫做“Mastery”。

這個詞通常翻譯成“精通”,但是它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精通。達到 Mastery,意味著你對這個領域具有統治力。

納西姆·塔勒布用五年時間達到了對“風險”這個領域的統治力。現在全世界沒人能跟塔勒布平等辯論有關風險的問題,連預測界頭面人物 Nate Silver 都不敢正面剛 [3]。塔勒布說他坐飛機時候最喜歡的娛樂是在 Twitter 上跟人論戰,可是現在願意跟他論戰的人不多了。尤其是風險問題。


你敢不敢給自己一個這樣的要求。Mastery 的境界,是哪個大學、哪個老師都教不出來的。自學是你唯一的途徑。

“自學”的學問(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