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比什么都管用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比什么都管用

胡适说:“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生活中,我们总会对家人怒容满面,对外人和颜悦色。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对家人和颜悦色,是教养,更是养生的最佳方式。

对家人和颜悦色,则家和,万事兴旺,家人福寿康宁。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比什么都管用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

父母与子女,血脉至亲。

时代造就思想,位置决定行为: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子爱父母,为之尽孝道。

代沟与情绪的出现,时常让爱分岔。

父母不幸受骗,损失了钱财,孩子担心的话语经过喉咙,却成了怪罪。父母把家乡特产塞满了游子的行李箱,孩子感动的声响略过舌头,却成了不耐烦。

古人云:“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生而为人,不能忘本,不可对父母严词厉色,使其六心皆具。

有人说,生养之恩,总大过一耳光的仇。

深以为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算父母有错在先,也不能让恶情绪冲昏头脑,丧失理智恶言出口,伤了他们的心。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为人子女最大的孝,孝为百善之首,对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比什么都管用

对伴侣和颜悦色,是爱

《礼记·祭义》里讲: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在一段婚姻里,恶言会带来忿恨,让夫妻关系处于悬崖边缘,岌岌可危。

每一次脾气的爆发,不是沙滩上的字,可以随海浪无踪,而是板上钉钉,拔掉还留有深孔。

相反,把爱融入言语中,对伴侣和颜悦色,才能在琐碎的柴米油盐中品味美好人生。

钱钟书的婚姻十分美满,离不开妻子杨绛对他的和颜悦色。

钱钟书是个粗心大意之人,时常犯错,“我做坏事了”是他的口头禅,与之相应地,“不要紧”成了杨绛最常说的话。

“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桌布弄脏了。”“不要紧,重新买一块就行。”“我做坏事了,台灯被我弄坏了。”“不要紧,我能照着书本修好。”“我做坏事了,门被我弄坏了,关不上。”“不要紧,我能修好。”

杨绛不怪罪伴侣的过失,其实是变相的放过了自己,不让伴侣的过错影响夫妻间的和睦。

生活本不易,的确不必背负坏情绪前行。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中,若有一方懂得和颜悦色,争吵的导火线便永远无法点燃。

杨绛曾说:“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也不算冤枉。”

原谅伴侣的无伤大雅是一场只赚不赔的买卖,永远双赢。

对伴侣和颜悦色,是婚姻美满的秘诀,充斥着包容与爱的婚姻,定能闯过人生重重难关。

对孩子和颜悦色,是慈

古人云:“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骂人。”

表情无声,言语无形,却能在伤害别人的同时折损自己的福报。

曾看过一个新闻:

陶成因受不了父亲的屡屡谩骂,于是趁其不备,挥刀向其砍去,导致父亲多处受伤。后来,陶成说了一句话,值得天下父母深思:“我想要一个好好说话的父亲。因为父亲的责骂,是我最难忍受的事。”

父母责骂的话说多了,孩子会十分抵触,从而激起他的反抗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口吐蒺藜。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责骂,所以注意力永远处于游离状态,对父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父母爱子,欲让铁早日成钢是好事,但不可操之过激,以免适得其反。

父母对孩子和颜悦色,有理说理,好的言传身教才能印出理想的复印件。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比什么都管用

对家人和颜悦色,人生圆满

有人说:“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便生灾。”

生活在和气的家庭里,福气运气自然汇聚,生活在吵闹的家庭里,灾难也随声而来。

人活一世,永远不要对家人乱发脾气,而是要用理解与包容守候至亲的人。

对父母和颜悦色,用感恩之心回馈养育之恩;对伴侣和颜悦色,用白头偕老宣誓体谅包容;

对孩子和颜悦色,用妙言要道替代咄咄逼人,定能收获美满家庭,成就圆满人生。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给我们一个关注,您的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作者与本账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比什么都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