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決戰中途島

海戰經典,航母對決的精彩戰例,推薦《決戰中途島》。先說影片,老美的戰爭片從未讓人失望,太平洋戰爭的經典戰例拍成電影的幾乎都看過(僅限老美拍的),年代越近由於科技手段越先進資金投入越大所以場面越好看,戰爭還原度越高。中途島海戰是日軍偷襲珍珠港半年後發生,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中途島海戰是1942年6月份,美軍中途島海戰後基本掌握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戰爭背景走向稍後說,先說影片。影片先從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發動說起,那會基本是陸軍唱主角,美國駐日武官和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正面交鋒了一下,順便交代了戰爭背景和主要人物,山本五十六不怎麼想和美國打,奉勸駐日美國武官就是後來尼米茲的情報官員,說服白宮別停止對日戰略物資的出口,否則日本會狗急跳牆鋌而走險。鏡頭一轉,美軍預判失誤,偷襲珍珠港,日軍的軍事冒險大勝,由於主要反映的是中途島,所以偷襲珍珠港的戰爭場面雖也宏大,但不如2001年《珍珠港》精細,兩部影片鏡頭中都有驚慌失措的美軍用高射機槍打下日本飛機的畫面還都是特寫長鏡頭,估計在偷襲珍珠港中確實有這麼一事。然後,就是尼米茲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這個德裔高級海軍軍官充滿戰鬥意志,重視情報分析,關鍵時刻勇於決斷,美軍高效的情報部門準確預測了日本艦隊的戰略動向,甚至連日軍航母的航向線路,出現時間都幾乎誤差很小,美軍太平洋艦隊以暗打明,每一步都準確無誤,擊沉四艘航母,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只維持了半年就全面喪失,直至二戰結束也沒有恢復,基本的戰爭背景走向,戰役的運籌計劃,戰鬥的激烈細節都有展示,海戰空戰場面真實刺激,戰鬥機轟炸機艦炮高射機槍等各式武器極具現場感,一如既往看得過癮,拍得精彩。可貴的是細節描述和故事連接反映出編劇導演的極佳功力。一,海軍高級將領尼米茲上將、艦隊司令哈爾西中將,中級軍官艦載機航空大隊大隊長麥克拉斯基,情報官萊頓,下級軍官貝斯特、林賽,都能夠毫無痕跡地串聯起來,個個形象豐滿。二,海軍航空兵看陸軍航空兵駕駛陸軍轟炸機從航母起飛的笑話這個小細節,引出了轟炸東京的英雄杜立特航空大隊,非常巧妙,既沒有脫離主角視野又拍出了杜立特高超的飛行技術和無畏的戰鬥精神,歷史上杜立特的飛行大隊也是在航母上起飛的,陸軍航空兵和轟炸機在航母上起飛是非常難的。而且,這部影片有中國投資,杜立特轟炸東京迫降中國領土這個彩蛋,一方面對中國投資有個交代,另一方面也弘揚了老美的普世價值,杜立特問中方游擊隊嚮導:“這裡沒有軍事設施日軍為什麼要轟炸?”答:“他們就是炸平民”,鏡頭轉向一堆平民屍體,看到這裡,不禁感嘆中國的強大和資本的力量,這是赤裸裸地討好中國人啊,不過,喜歡這種赤裸裸的討好。三,美軍無畏式俯衝轟炸機被防空炮火擊中帶著火焰象飛蛾撲火一樣勇猛撲向日軍航母的畫面,正是美軍集中力量不計代價選擇進攻航母戰術的呈現,有軍事基礎知識的觀眾一看就明,沒有字幕介紹,就這麼高級、這麼牛叉,當然還有魚雷機、戰鬥機護航空戰、陸航飛機等不同戰機的不同戰法毫絲畢現。四,日軍航母艦載機臨時換轟炸基地和空戰海戰的武器也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因為換裝武器耽誤艦載機起飛,被美軍飛機炸個稀爛,連武器庫裡沒電滅火裝置無法啟動這樣的細節都拍得那麼自然。五,全篇沒有刻意醜化日軍,這可能也是淺野忠信參演的原因,這哥們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的表演也很精彩。六,南雲忠一在影片裡顯得優柔寡斷、孤立魯莽,有點負面,作為成功指揮襲擊珍珠港的艦隊指揮,資深海軍將領,總覺得有點不厚道,山本五十六的形象倒相當堅毅果敢,可能是山本五十六在美國留過學又在一開始反對和美國開展所以好萊塢有天生好感的緣故吧。七,戰爭片裡哪能沒有美國牛仔精神,所以迪克.貝斯特這個轟炸機飛行員是主角,蔑視權貴,勇敢不服管,技藝高超,戰功顯赫,關愛戰友,老婆漂亮,孩子聽話,主角必定得符合美國的主流價值觀,而且幾乎每個美國戰爭片裡主角都會因自己不可避免的小失誤造成戰友傷亡,而自責不已,也是主流價值觀也是戰爭的無奈,也是美國戰爭片的標配。影片好看不好看精彩不精彩還得自己去看。回頭來看這場戰爭,日本從偷襲珍珠港那一刻起就已必敗無疑,就像一個羽量級的選手和重量級拳王打比賽,技巧再高,也最多能把拳王多打幾拳,打不倒打不死,拳王瞅準一拳就把羽量級打趴下。日軍偷襲珍珠港,原因就是美國不再供應日本石油,日本戰爭機器缺乏戰略物資,偷襲珍珠港就是一場賭博,賭美國懾於日軍的戰鬥力不敢再戰,至少短期內沒有力量反擊,日本從太平上和亞洲佔領區開採石油橡膠支撐戰爭。事實上日本也幾乎賭成功了,一度奪取了太平洋上的優勢,但是賭博不可能機關都算盡,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四艘航母當時都不在港內,艦隊的核心力量和最重要的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全保住了,日軍沒有轟炸裡珍珠港不遠的油庫,450萬噸的航空燃油保住了,珍珠港港口設施也損壞不大,只炸燬了一些艦船,港口基地保住了,可以這樣說,太平洋艦隊的戰力保存了一多半,以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恢復戰力很輕鬆。按說,日軍這麼周密的計劃,怎麼會犯如此多的錯誤,就像希特勒突然停止了對敦刻爾克四十萬已在甕中的四十萬英法聯軍的攻擊,任由撤到英國本土。這樣的蹊蹺至今也沒有一個靠譜的解釋。也有陰謀論的傳說,說美國政府故意讓日軍轟炸以便啟動戰爭機器。事實是,珍珠港世界後,美國確實全民一心同仇敵愾對日宣戰,進入戰爭狀態,戰爭機器迅速啟動,強大的工業能力讓日本望塵莫及,十幾萬有飛行執照的後備飛行員源源不斷地補充前方。日本在偷襲成功後,得瑟了半年,四艘航母被擊毀,幾百名有經驗的飛行員損失,聯合艦隊主力經中途島海戰幾被殲滅,直至戰爭結束日本再沒有新增一艘航空母艦,最寶貴的飛行員難以補充,美國生產了輕重型航母150多艘,飛行員更是源源不斷地補充,健壯大漢和殘疾孩子的對比,日本還怎麼愉快地玩耍?中途島海戰後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制空權制海權盡失,僅靠陸軍在佔領的島上玉碎堅守。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基本就是隔斷時間開著飛機扔炸彈順便欣賞海島風光,戰艦停在海邊艦炮給海軍陸戰隊做火力掩護,中途島海戰後都是海軍陸戰隊的活了。現在看來,即使中途島海戰日本僥倖勝利了,對戰爭的大局也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以美國對日本資源、工業能力、科技水平、人才等每一個方面的碾壓優勢,就是延遲幾年勝利。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後期,中途島的戰略意義也不大,美軍採取跳島戰術,從瓜島、硫磺島、沖繩,一直到日本本土,利用強大的海空軍投送兵力,把日軍分割在幾千公里戰線上的單個孤島上清除,既沒後勤保障又沒後援的日軍只能等待被逐個消滅。日本從日俄戰爭開始賭一次贏一次,旅順以弱勝強打贏了俄國,甲午海戰以弱勝強打贏了清政府。賭運越來越好,衝昏了頭腦,瘋狂到和美國也要賭一下,不同的是日清當時都是國運下降沒有完成到工業化的夕陽帝國,而美國卻是冉冉上升,強大的工業國家。二戰中,亞洲戰場從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開始,歐洲戰場1939年閃擊波蘭開始,戰爭的成敗並不明朗,直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戰,這一次豪賭不僅把日本賭在泥潭裡,而且在二戰的天平上盟國這邊增加了一個巨型砝碼,註定了日德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