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大雪節已過冬至節將至,按照十二節氣,馬上就要進入寒冬,但是在我們家鄉豫南地區,不僅沒有感覺到冬天的到來,近日也沒有降雪的預兆。前段時間,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在北方活動了一陣子,可是勢頭前強後弱,等到了中原地區,僅降了幾天溫度後又恢復如初。昨天我們這裡最高溫度達到了17℃,最低是5℃,根據預報,今天和明天的氣溫分別是13℃-7℃、11℃-7℃,18日以後溫度才明顯下降。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大家都知道,臨近冬至節氣的這個時期,北部和中原地區往年的這個時候,應該是水面結冰、早露變成霜,出門戴手套說話嘴裡冒出熱氣,而現在的情況,中原地區也包括我們豫南,氣溫明顯比往年高出了幾度。

冬天氣溫的冷暖,不僅對我們日常生活有較大影響,而對於農村農業而言,不僅影響農民該如何提前做好保暖禦寒的準備,並且還直接關係到來年農業生產及莊稼的收成。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冬至節是“數九”寒天的開始,今年的冬至節在公曆12月22日,距現在僅有幾天時間,可是天氣還這麼暖和,今年“暖冬”是不是真要來了?所謂“暖冬”就是冬天三個月的平均氣溫比往年正常情況要高,所以也不能把近期短時間內氣溫偏高,就認為可能是“暖冬”天氣。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今年,"局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可能略有偏高"。“雖然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依然偏弱,冬季氣候偏暖或與往年同期持平,局部地方氣溫較常年同期略高,但整體偏冷不會出現!”這是專家們的預測。

但是,這個預測結論,老農的看法略有不同。由於近日天氣溫暖反常,昨天同老農談到“暖冬”天氣時,他順口說出了一句俗話:“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今年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七(公曆12月22日),按照老農講的俗語解讀,今年冬天可能比較冷!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先說“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在節氣上,立冬是冬天的開始,冬至是進入嚴寒天氣的開始。冬至這天在一年中白晝最短,太陽距離我們最遠。所謂“冬在中”,就是冬至出現在農曆月份的中旬;“單衣能過冬”,就是說這個冬天並不冷。因為冬至一般都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份,十一月也被稱作“冬月”,如果冬月中旬冬至,這個冬天的嚴寒週期可能較短,寒氣會隨著春節的到來而減弱,寒冬天氣結束早。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再說一說“冬在尾,提防倒春寒”。如果冬至出現在冬月的下旬,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倒春寒”寒冷的天氣會持續而來。也就是說這個冬天會較為寒冷,並且立春過後還會出現反覆無常的天氣。因為冬至節氣的延後,嚴寒週期會延伸到立春之後,而大自然的規律不可抗拒,所以就會導致第二年春天,冷空氣和暖溼氣候交錯角逐,時而豔陽高照,時而會風雪交加,甚至會出現“三月下起桃花雪”的現象,這便是“倒春寒”。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今年冬至在月末,“倒春寒”現象可能會有一定的機率出現。無論是“暖冬”天氣還是“倒春寒”現象,都有它形成的自然規律,千百年來同自然界的生物,包括農作物相適應了。或許有人認為,“暖冬”對於人們的生活可能更舒服,但是對於人們的健康卻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冬天氣溫異常偏高,就有可能影響自然界的生物鏈,包括細菌、黴菌等微生物在冬季能夠大量繁殖,有害微生物對動植物的健康會有所影響。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從農業生產角度來講,冬季生長的農作物,大都需要經歷一個低溫春化的過程,開春以後才能更健壯生長、結出果實。老話說“該冷不冷,不成年景”、“小麥需要三床被(雪),來年枕著饅頭睡”,這些俗語很好理解,天氣冷不僅適合了某些農作物的低溫春化,還能有效殺滅空氣中和土壤裡一些病蟲害,而且大雪覆蓋冬小麥,還有進一層的作用,就是在大雪覆蓋下保存地溫,小麥能更安全過冬不被嚴寒傷害。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總之,在冬至節氣的前後一段時間,如果氣溫比較暖和,那就意味著今年冷得遲,可能會影響春耕生產。村裡的老人還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三;冬至冷,明春暖得穩”,而且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年內出現暖冬現象,在來年出現倒春寒的概率就會大。不過,老農還說,只要三九四九的氣溫低一些,對後期的天氣影響就不會有多大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冬至將至,為何還這麼暖和?老農說“冬在尾,倒春寒”不會暖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