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我們這裡還有茶】微型三行詩之半半專集

《生活》詩作者/半半


——讀羅青〈嚥下一枚「鐵做的月亮」〉有感

一張鏽網。網住了僅有的

歲月,卻讓文字穿越

墜落 如月光碎成皎潔大地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嚥下一枚「鐵做的月亮」2015-01-07 聯合報 羅青.文

【吊一位青年天才詩人之死】

詩人既然無法美化生活,只好美化死亡,進而成為死亡的化身……

前年,大陸臺資企業富士康大樓,連續發生13起青年工人跳樓自殺事件,登上了全世界報紙的頭條,留下了無數錯愕與惋嘆!新聞中,這十三條年輕的生命只是13個數字,好像一堆面目模糊又相互類似的驚歎號而已!!!!!!!!!!!!!,個個頭顱直接朝下,無人探索自殺背後的隱情與真相。

去年,從元月到九月,同樣的悲劇事件,又發生了兩起,而新聞界已失去了報導的興趣。不過,九月在深圳跳樓自殺身亡青年工人,留下了許多的詩篇。大家看了遺作後,發現他寫出了大陸千萬背井離鄉蝸居在都市陰暗角落打工族的心聲。

青年工人之死成了天才詩人自殺,事件開始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詩人的名字是許立志(1990-2014),在24歲的青春年華,就毅然決然的用一個巨大的問號?為自己的生命與詩篇,做了斬絕的總結,令人想起了一個甲子之前出生的天才詩人楊喚(1930-1954)。下面這首詩,是詩人在自殺前一年所寫的:

【懸疑小說】

去年在網上買的花瓶

昨天晚上才收到

實事求是地說

這不能怪快遞公司

怪只怪

我的住處太難找

因此當快遞員大汗淋漓地

出現在我面前時

我不但沒有責備他

還向他露出了

友好的微笑

出於禮貌

他也對我點頭哈腰

為了表示歉意

還在我的墓碑前

遞上一束鮮花

2013.6.6


這樣鮮活精簡的語言,奇警曲折的結構,孤獨絕望的意象,是在單調又緊張的工廠車間中孕育的。我們看到詩人的青春,在生產在線擱淺,有如擱淺在沙灘上的幼年鯨魚,充滿了死亡的異想。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車間,我的青春在此擱淺】

白熾燈為誰點亮

流水線旁,萬千打工者一字排開

快,再快

站立其中,我聽到線長急切的催促

怪不得誰,既已來到車間

選擇的只能是服從

流動,流動

物料與我的血液一同流動

左手用於白班,右手用於晚班

老繭夜以繼日地成長

啊,車間,我的青春在此擱淺

我眼睜睜看著它在你懷裡

被日夜打磨,衝壓,拋光,成型

最終獲得幾張飢餓的,所謂薪水……

卓別麟《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1936)的生產線,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是活生生的夢魘,每日準時四處上演。「白班」是從早晨八點到下午五點,若加班便延至七點;「晚班」則從夜間八點到早晨五點,加班同樣延長兩小時。白班和晚班一個月輪一回,大部分工作時間,詩人都需要站著完成生產操作。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當然,年輕的工人也有青春的幻想與渴望,在鐵皮與鋼架冰冷的氣流之下,在車間與寢間乾澀的水泥路上,怯生生的春天,雖然在異鄉,還是來了。

【春天來了】

春分已過

可春天好像還遲遲不來

既未聞鳥語,也未見花開

無論宅在家裡,還是走在路上

我都能感到冬天

明顯沒有要走的意思

……直到清明過後,小雨初逝

暖陽在山的那邊探了探頭

我終於擺脫了身上的臃腫

率先穿起了短袖

走在人來人往的街頭

眼看著姑娘們胸前的兩個小凸起

一天天地明顯

我知道,春天已經來了。

故鄉呢?故鄉的春天呢?怕是回不去了,即使努力回去,也是一無所有,親人、同學、朋友,全都四散,沒法與任何人團聚,更看不到一絲春天的氣息。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團聚】

不算短了

掐指一算

我的生命已經活過兩輪

我應該知足了

剩下的最後幾天

我回到了我的村莊

……昔年破敗的祖屋

在我的親人們相繼離開以後

不知從哪一夜起

也塌得只剩半堵土牆了

呵,真是懂事的半堵牆啊

即使塌,也要塌成一塊墓碑的樣子……

死亡意象,在他的詩中,開始無所不在,但卻又總是慢慢浮現的。

許立志的「工友」說,他曾多次想辭職,去圖書館或書店工作,但卻一直未能如願。他寫自薦信給「夢想工作的地方」──深圳中心書城,列舉自己發表在刊物上的作品,反覆強調對書的熱愛:「無數個節假日,我早早地坐上公交車,再轉兩趟地鐵。早上在書城,下午在對面的市圖書館,中午買瓶礦泉水和一個麵包,就算把午餐解決了。最讓我感動的是傍晚的夕陽下,各路民間藝人在書城廣場爭相亮相,好不熱鬧。傳統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巧妙組合,常常讓我痴迷。」如此熱情洋溢的文字,並未為他帶來同情與理解,一再受挫之後,他沉默了。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衝突】

他們都說

我是個話很少的孩子

對此我並不否認

實際上

我說與不說

都會跟這個社會

發生衝突。

是的,衝突是免不了的,知心難尋,知音難覓。鼓起勇氣,闖入寫作的新天地之中,但又發現,有慧眼的編輯少,有詩眼的編輯更少,有詩心的評論家就更不用說了。無奈只好依舊回到冰冷的車間,回到單調的生產在線,把星閃的螺絲釘,看成光明的月亮。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我嚥下一枚鐵做的月亮……】

我嚥下一枚鐵做的月亮

他們把它叫作螺絲

我嚥下這工業的廢水,失業的訂單

那些低於機臺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嚥下奔波,嚥下流離失所

嚥下人行天橋,嚥下長滿水鏽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經嚥下的現在

都從喉嚨洶湧而出

在祖國的領土上鋪成一首

恥辱的詩

無所不在的死亡意象,總是慢慢的,堅定的,無堅不摧的,不顧一切的,緩緩浮現。詩人既然無法美化生活,只好美化死亡,進而成為死亡的化身。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入殮師】

經過不懈努力

我終於通過了

殯儀館的面試

成為一名入殮師

明天將是我

正式入職的第一天

自然馬虎不得

為此我特地把鬧鐘

調快了一個小時

以便留有充足的時間

站在鏡子前

好好整理自己的遺容。

人生曲折走來,情況各有不同,「通則」無法通行,「忠告」常不中用,遇彎不能直走,直行無處掉頭,猶豫無補於事,決定就該從容。當然,無論如何,生活應該從容,遇難不必慌亂;寫詩必須從容,退稿坦然接受;即使一朝走到懸崖邊緣,面向死亡,也該從容以對。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我彌留之際】

我想在草原上躺著

翻閱媽媽給我的《聖經》

我還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輕輕的藍

可是這些我都辦不到了

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所有聽說過我的人們啊

不必為我的離開感到驚訝

更不必嘆息,或者悲傷

我來時很好,去時,也很好。

沒有憎恨,沒有抗議,沒有惋惜,沒有抱怨,沒有眼淚,沒有乞憐。有的,只是一張張雪白的詩稿,被風從書桌上,片片吹落下地,吹落如一張張隨風飄落的被單。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私人收藏】

三天前洗的被單

到今天還沒幹

其間我曾多次動用吹風機

沒想到結局還是一樣

煩躁之下

我索性將它扔到空中

就當是為天空貢獻了一朵

私人收藏的白雲。

當詩人從高樓上,墜落如一片枯葉,詩人的詩,卻似被單,在人海之間,升起如一片白雲,出乎意料之外的,覆蓋可以覆蓋的人們。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附記:
早上讀電子報的副刊,讀到羅青這篇文章,文章副題是:【吊一位青年天才詩人之死】詩人既然無法美化生活,只好美化死亡,進而成為死亡的化身……。
我把這篇文章複製到沙發上,原作是用繁體字寫的,我用word裡的繁簡翻譯,譯成簡體字,盼詩友也來閱讀,一起感受。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我們這裡還有茶】:我這有一杯茶,你那有沒有一首詩?留言必回,等你來撩!

(期待下一次遇見,親,記得點關注哦!)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無常聚散,就像終於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