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学书法不想临摹?看看这位书法家,他的成功来自临摹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各种书画资讯!

学书法不想临摹?看看这位书法家,他的成功来自临摹


王铎(1592年—1652年),河南孟津人,字觉斯,号嵩樵,世称"神笔王铎",是明末清初浪漫书风的代表人物,其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广泛持久。东瀛日本更是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在长期探索中,王铎力求全面地继承和吸收传统的精华,一生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学习方法,始终让自己的书法创作与古典传统保持互动之势,在习古的同时努力消化融合,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学书法不想临摹?看看这位书法家,他的成功来自临摹


纵观王铎五十岁以前的临书,他走过了一条十分艰苦的道路,这个阶段王铎遍临唐宋诸家法帖,被临书家人数可达百人,这是立足二王,博采众长的积累与沉淀的过程,也是含英咀华孕育新书风的过程。在五十岁前后几年,王铎已大胆尝试脱去二王,颜柳及米的风貌,只取神韵,化为自我,以雄阔壮美代替了二王书法的典雅秀媚,创造出雄浑苍劲,气势奔放的新书风,最终在近五十年的书法探索后自成一家。


学书法不想临摹?看看这位书法家,他的成功来自临摹


纵观其书法成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连绵草,王铎连绵草技法源自张芝,同时吸收张旭怀素的风格,其作品极重气势,常常一气呵成多达十几个字乃至全篇。凭借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流转自如的用笔,笔势连绵一泻千里,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其势不可遏制,形成气魄宏大,豪迈雄强的艺术风格,将草书的发展推向了高峰。王铎一生书法创作的另一个制高点就是他气吞长虹,前无古人的巨轴行草,其巨轴作品用笔技巧复杂多变,强调擒纵变化,时而紧缩,时而流荡。以米芾八面出锋运笔法,中侧并用,方圆兼施,笔法纵敛有度,刚柔相济,点画线质饱含弹性。历代书家鲜有像王铎这样把字的造型变得如此敧侧险峻,字的大小开合对比强烈,字内与字外的空间切割,局部与整体的空间分布,鲜明的造势冲突带来强烈的震撼力。


学书法不想临摹?看看这位书法家,他的成功来自临摹


王铎作品的结构章法体现为一种匠心,单行总是表现为左右腾挪或倾斜,主轴线显得并不稳定,同时字形大小轻重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在这种大小轻重的交替变化中,书法的节奏变得强弱分明,激烈震荡。罗列王铎之作,你会在摇曳生姿,变化万方的章法中,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空间分割效应,一切状如算子之作都不得不黯然失色。此外必须提到还有"涨墨法"。王铎还善于用墨,他从画中悟出用墨之妙,注重墨色在作品中的效果,利用墨的浓淡干湿使画面产生无穷的变化。有意在墨中掺水或以润笔使点画渗晕,使局部的点线溶于一处形成块面,增强块面的表现力;仿佛乐曲中的重鼓重锤,铿锵有力。并且他常一笔连写数字,初写浓墨重彩,继则渴笔飞白,形成虚实相间,满纸烟云的艺术效果。"涨墨法"拓展了传统书法用墨的空间,提升了墨的情绪化表现,对清代以后尚趣书法有了很大的影响,可说是王铎一大创举。


学书法不想临摹?看看这位书法家,他的成功来自临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王铎一生都在临摹,中国书法史上从来没有哪位书家像他一样有如此多的临摹作品存世。究其一生经历,在探析古法的道路上迈得坚定踏实,既维护古典精神,又极富创新思维,学古能化,独辟蹊径,终于写出卓尔不凡独具个性的书风。王铎曾自言:"我无他望,所期他日史上,好书数行也"。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王铎的全部意义就是在于对传统的回归和超越、继承与创新。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号内经常举办免费网络评选活动等各种活动,福利多多,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