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糧食價格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時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呢?

農村的農民之所以被稱之為農民,就是因為他們是在土地上謀生存,而不是像城市裡的人在辦公室掙錢。即使現在的農村種植土地不掙錢,廣大農民還是得依靠著土地謀求一定的生活費,而現在在農村種地的大多數農民都是五十歲以上的老農民,他們有著和年輕一代農民不同的思想觀念。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流轉土地做別的用。有些流轉的土地不是種植用的,改變土地性質,傷了農民的心。在我們地區確實有一例,有個大戶流轉土地後,結果在地上搞起建築,還建了幾個大棚,後來大棚和建築都放棄了,農民看到這個結果很不忍,土地是農民的根,如果用來發展糧食生產或農業,農民也可以學習仿效,農民於心不忍。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存在一些客觀因素,比如有些農民除了種地,別的做不了,所以即使種地的收入不多,也不願意流轉出去。在農村中總有一些年齡大,或者身體比較弱的農民,外出打工沒有體力,也很難找到工作,搞其他的經營或者養殖也沒有那個能力,這樣在家種承包地,總會比流轉出去能多收入一點。在老家有個鄰居,今年50幾歲,有腰痛病,出去打工沒人用,在家裡對付著種10幾承包地還勉強能種,這就樣土地一直沒有流轉,由他種,一年加上各種補貼,也能收入個一萬塊錢左右來維持生活,如果流轉出去,只能有6000、7000塊的收入。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土地流轉,即使農民受益,土地也不會被廢棄。但是,實際上,農民通常是弱勢群體。在觀看視頻之前,土地已轉移出去。合同規定,價格為每年每畝1500。價格很高,比農民自己的食物更具成本效益。但是,合同僅履行了兩年,承租人要求降低價格,否則他們將不付款。在這個時候,誰應該幫助農民爭取利益呢?因此,土地流轉後,土地能否繼續給農民帶來利益,農民的權益是否得到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土地流轉,如果是將小塊田地合併成大塊田地,進行集中種植的這種不改變土地性質的方法,估計大部分人都會同意。如果改變了土地性質,那麼就不同意的人就很多了。因為土地性質的改變就意味著農民失去了土地,雖然土地仍是集體所有,但收益就不一定嘍。所以為了自身的利益,農民會考慮很多的。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對於有些還在種地的農村家庭,雖然說現在種地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承包出去的收入,也真沒比自己種多多少,承包商也不是傻子,什麼樣的地給什麼樣的錢,也不會吃虧,所以農民看不到太大的利益,就更不想“冒險”試水了。除了這一點,現在種地收入在整個農村家庭收入中佔比幾乎忽略不計,當然不排除特殊地區家裡地太多的,像黑龍江各個農場之類的,所以說很多農村家庭現在就沒指著地掙錢,無所謂,幹嘛要承包給你。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對於很多的農民來說種地是本分,儘管收入很低,但是在農村卻能生活下去,有了米麵糧油,咱農民不奢望什麼享受,如果失去了土地,你讓農民究竟能幹什麼,這些在家的農民多是沒有技術,文化程度不高的,年齡又偏大,進廠不要,力工不行,儘管孩子都在外能夠掙錢,但是他們也不願意在家吃閒飯。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現在的農村種地已不是農民的唯一收入。除種糧大戶外,農民早已是自謀職業,並不是單純靠種地過日子,下班回家或加加班就把自己的地種了,雖掙錢不多,也是一項收入,所以,很多人不流轉土地,也是為了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些。

農村怪像:糧價低,種地不掙錢,流轉土地反而不同意,是怎麼想的

就是農民對於流轉出去土地的擔心,很多土地流轉出去後,租地方由於管理不當,不計較後果的使用土地,導致土地滿地雜草,土地貧瘠,這也是很多農民最為擔心的問題,所以遇到這個情況寧願不租,也不願讓自己的地變壞。

所以說,在如今的種地不掙錢,為什麼還不願意流轉出去,不是農民不願意流轉,而是有農民自己擔心的問題,如果想從農民手裡流轉土地,希望大家好好經營租到土地,這樣相信農民寧願少要點兒租金也會很樂意流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