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舊?

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樣,中國也有了古語“貴人語遲”。於是,當孩子遲遲不開金口,說話晚時,家長習慣用了“貴人語遲”來安慰自己。更有甚者,還拿了愛因斯坦的

例子來為自己辯護:“愛因斯坦小時候被父母認為說話較晚,還諮詢過醫生呢!”但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究竟自己的孩子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呢?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說話水平呢?孩子說話晚,家長又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一一來解決大家的難題,希望對您有幫助!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舊?

一、“貴人語遲”真的科學嗎?

“貴人語遲”其實是大家的誤讀。這句話本出自《論語》,原句為“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由此,僅可以分析出其原意是指有內涵有思想的人,是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說話。然而這個詞到了現代,以訛傳訛,常被人們誤讀為說話晚的人是“貴人”的意思。

而歷史上:明代大儒王陽明五歲開口講話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愛因斯坦幼年的故事還曾上過小學課本;宋度宗趙禥七歲才會說話,常常把他爹宋理宗趙昀氣得嗷嗷叫,可還是當上了大宋的皇帝……所以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大器晚成”,而且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些都不足以支撐“貴人語遲”的科學性,僅是個案而已。

就拿愛因斯坦來說,科學家曾經對愛因斯塔的腦部進行解剖,發現他大腦語言區被擠得比常人小,這很可能就是導致他小時候語言問題的原因。也有學者猜測他曾經是自閉症患者。還有學者認為愛因斯坦以及很多其他天才都有說話晚的特徵,這也許是一種特殊的人群,而不是所謂的“自閉症”等問題,他稱之為“愛因斯坦症”。

而相反的是,在1929年,在美國醫學協會刊物上發表的相關研究文章中顯示,通過對1000個人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開始說話的歲數和智商成反比。也就是說,孩子說話越早,智商越高、越聰明。

二、孩子說話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沒有了“貴人語遲”的支撐,家長們又開始擔心了,那我的孩子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其實也不是,說話和語言是兩個不同概念。語言主要指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方面,而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是指調用各個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字詞。所以說話晚的孩子並不意味著她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舊?

語言發育遲緩是一種兒童神經系統疾病,根本原因是由於兒童大腦前額葉受阻和腦部神經遞質分泌失衡所致。

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表現:

到12個月為止:從不曾發出“baba、mama”等音;對大人簡單的指令沒有任何反應;不會咿呀學語;總是很安靜。

到18個月為止:不會指出自己身上的部位,譬如“眼睛”“鼻子”等;使用的詞彙少於6個;需要幫助時不是說話表達,而是拽著大人的手去拿自己想要的東西。

到24個月為止:不玩假扮遊戲,譬如假裝給娃娃餵奶,假裝當醫生看病等等;不知道家裡常用物品的功能,如牙刷、勺子;無法將兩個詞語組成簡單的句子。

到30個月為止:與家長沒有簡單的一問一答;同時家長完全聽不懂孩子想表達的意思。

到36個月為止:依舊不能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東西;沒有興趣與其他孩子互動;無法理解簡短的說明語言,譬如,飯很燙,要等一下才能吃;不能理解和使用代詞“你、我、他”。

語言發育和年齡並無比例關係,晚幾個月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有在以上表現特別明顯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聽取醫生的判斷。

三、影響孩子說話晚的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從生理上講,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孩子的聽力、智力和發聲器官的發育有很密切的關係,這其中一部分也受遺傳因素影響。

①如先天性聽覺器官或大腦某些部分受損、先天體質差、遺傳等,都會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

②比如,孩子若出現舌繫帶過短、唇裂、顎裂等異常,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聲協調困難,影響發音;

③如果孩子得了孤獨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會說話。

2、家庭因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包括良好的語言氛圍,幼兒語言的互動對象和交流的機會等。

①語言環境是否過於複雜,家庭語境不統一。同時面對幾種不同的語言,嬰兒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跟誰學,他很可能會選擇不說。

②是否包辦代替太多,嬰兒開口說話的機會太少。孩子還沒開口,父母就心領神會地行動,無需開口,孩子就能達到目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並依賴於這樣的交流方式,遲遲不肯開口說話了。

③家裡人是否缺少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沒有學說話的語境。大人少言寡語,和孩子缺乏語言交流,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語言信息,無從學習。

四、抓住孩子敏感期,輕鬆幫助孩子“說話”。

掌握影響孩子說話晚的因素後,家長們就可以很好的規避各種問題了。但是,如何做才能更快提高孩子的語音表達能力呢?這就要說起蒙特梭利博士發現的敏感期了。蒙特梭利博士說:“值得注意的是,語言是幼兒最早的收穫之一,且將成為幼兒在她未來的進步與發展中影響最大的助力”。語言不是一種材料,不是課程,而是一個過程,從其一出生,就應該開始實施語言教育。

具體如何做呢?

第一階段為0-3歲,是聽的敏感期。

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得到良好的語言訓練和刺激,就會出現語言發育緩慢,甚至語言障礙的情況。據權威數據顯示,中國2歲兒童語言障礙的發生率高達17%,6歲語言障礙的發生率為3%-6%。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舊?

此時的幼兒,通過聽周圍的聲音來吸收知識。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嬰幼兒,甚至是胎兒。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呀學語就是語言敏感期開始的表現。在適當的時間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廣播、故事、詩歌等,都有助於幼兒無意識地吸收語言並發展語言能力。

第二階段為3-4歲,是說的敏感期。

此時的幼兒處於語言“爆發”期,喜歡搶話、告狀、管閒事,經常會自言自語、自己給自己講故事等。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學習說話的熱情,在學習說話的路上,孩子也會因為害怕,而踟躅不前,也會因為不熟悉,而犯下在家長看來很“愚蠢”的錯誤。在此階段,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鼓勵與支持。

第三個階段為4-5歲,是語言的高峰期。

此時的幼兒不僅喜歡說話,而且詞彙量增加,掌握了一定量的語音、語法和口語等。除了請求和問答外,還會出現陳述、溝通、指示、命令的表達方式。此時的幼兒還喜歡對事、物予以“評價”,喜歡大聲說話引起別人的注意;愛管閒事;喜歡告狀、批評別人;喜歡講外語;還有的幼兒突然喜歡說髒話。

孩子學習語言是一個不斷積累和糾正的過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越強。雖然很多時候孩子會說很多,但請不要忽視他,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舊?

第四階段為5-6歲,是應用語言敏感期。

此時的幼兒善於運用詞彙表達自己的內心。可多讓幼兒創編故事、進行情景表演等以增加幼兒應用語言的機會。

比如玩買賣商品的遊戲,媽媽首先扮演營業員,向孩子介紹玩具:“這是隻小狗,白白的毛,鼻子會聞氣味,有4條腿,一條卷卷的尾巴,你想買它嗎?”然後再由孩子當營業員介紹商品,這樣的遊戲反覆進行。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孩子詞彙量。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嗎?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舊?

同樣大的孩子,別人家的小孩都能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自家的小孩仍舊不會開口說話,這使得你很擔心,但你有沒有反思在孩子說話晚的這件事上,自己又做了什麼呢?大部分家長平時總是關心孩子的身高、體重及學習情況,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發展,這點是非常值得家長注意的。0-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大部分有語言障礙的孩子都是在這個時期被發現的。希望我們每個家長都抓住這些敏感期,不受“貴人語遲”的迷惑,不受“語言發育遲緩”的困惑,掌握影響孩子說話晚的兩個關鍵因素,幫助孩子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