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攀枝花當年滿大街的一種交通工具

在私家汽車還不普及的年代,攀枝花人除了乘坐公交車和出租車外,還有一種載客的交通工具被經常使用,那就是摩托車。

攀枝花人喜歡叫這種方式為“打摩的”。

攀枝花當年滿大街的一種交通工具

那時公交車班次少,等車時間長,出租車數量也不多,所以摩的很多。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拉客生意特別火爆。

一個人,一臺摩托,時間很自由。開摩托的,有空就出來跑幾圈,不想跑了,就回家。坐摩托的,路邊一招手就行,不象公交在規定車站等很長時間。

特別是當時攀枝花許多地方根本不通公交車,因而摩的就成了那裡唯一的選擇。

攀枝花當年滿大街的一種交通工具

像渡口橋、密地橋兩頭這種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自不必說,總是有許多摩托排著隊接人。東風到高峰的路口,螺絲嘴岔路口,長壽路口這些地方也是如此。還有就是攀鋼廠區門口,特別是向陽門崗和熱軋門崗附近,生意更好。職工睡懶覺錯過通勤車的,就只好到廠區門口去打摩的,否則靠雙腿在廠區走路肯定遲到。

攀枝花當年滿大街的一種交通工具

摩的司機有的是專職,以此為生。還有許多攀鋼職工也利用倒班空閒和中午午休時間出來賺點外快,搞點菸酒錢。

有兩人的摩托,也有坐三個人的偏三輪摩托。品牌有什麼湘江、嘉陵、幸福、鈴木、五羊本田等等。

那年,有個同學傾其所有買了一個屁股翹得很高的日系摩托車去跑摩的。當時這車在攀枝花極少,不僅外形超酷,而且顏色鮮豔,極其拉風,路上隨時都有人招手,可他只拉美女,一天心裡美得不得了,羨煞他人。

後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私家車的出現,公交車的越來越多,加之運輸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強,摩的越來越少,現在只有在一些稍微偏遠的地方還能看見。

如今回想起當年打摩的,特別是大冬天在寒風瑟瑟的清晨坐上摩托,被凍成了狗的樣子,也挺有意思。

這段過往,相信許多攀枝花人也記憶猶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