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吹響新舊動能轉換“集結號”

□記者 劉傑

傳統產業轉型在發力,新興產業發展在加快,感受高密,新舊動能轉換日益閃現出生機與活力。

中科智谷科技創業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第二屆全國家紡(印染)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高密召開,2019年度“中國創新百強縣(市)”高密列第50位……這裡,創新發展漸入佳境;

4個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和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14個項目進入濰坊市重點重大項目,大項目好項目挺直高密產業發展的“脊樑”;

點燃人才引擎,靶向引人育人,瞄準“高精尖缺”,高密搭上“院士號”的高速列車。

去年以來,高密市激發創新活力,夯實項目支撐,厚植人才沃土,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源源動力,讓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加厚實,讓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的步伐更加穩健。

咬定創新不放鬆

指甲蓋大小的區域要承受1.5噸壓力,焊接誤差不能超過3毫米,豪邁集團生產的鋼製隔水管道挑戰世界尖端技術,被應用在1500米以下的深海油氣開採中,是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關鍵裝備。

豪邁,激發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所蘊含的巨大潛能,實現優勢領域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有效激活了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澎湃動力。2019年實現產值80億元、利潤15億元、出口4.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76%、8%、26.9%。

同樣作為傳統產業,孚日集團積極實施“孚日創新2020”工程,突出技術創新、管理升級、品牌建設,通過縱向延伸、橫向拓展,實現從一個企業到一座產業城的華麗轉身。

傳統產業,既是高密的特色優勢,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資源。高密市搶抓產業變革“窗口期”,以創新為支點,撬動產業轉型發展。

平臺化整合,智能化改造,高密市雙管齊下,做好轉型升級文章。

拉高“三區”平臺,完善科技孵化園區,健全接力孵化體系,建成創新創業載體,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7家,其中省級2家,濰坊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200多家。

以技術、設備、管理創新為重點,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孚日、豪邁、星宇等企業建成“智能車間”,恆濤、菲達、潤達等企業加快建設“數字工廠”,全市80%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

傳統產業要“改造”,新興產業要擴容倍增。

金永和精工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加快企業主板上市步伐。“我們深化與博格華納等世界500強企業合作,成立金永和歐洲、美國、德國公司,轉移運營風險,產品訂單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公司董事長張紹森說。

全鏈條提升,高密市聚焦“品牌+”“創新+”,以侯雲德院士工作站和冷曉琨高端創新團隊為依託,加快以色列幹細胞治療項目、機器人創客實踐基地和人工智能學院建設,推動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去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增長47.3%,先進裝備率達到84%。

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山東恆陽重工科技公司領先一步。

恆陽重工是一家生產環衛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兩年新建年產1000臺(套)電動掃路車及除雪車、全封閉大型電動工業掃地車等重點項目,被評為“省級一企一技術”企業。“按照行業智能化發展方向,企業下步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圖像識別、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與環衛設備深度融合,聚力攻關無人駕駛環衛車等智能化設備。”面對未來的發展,公司董事長單宏剛信心百倍。

創新引領,搶佔高質量發展先機,高密市逐步建立起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一切盯著項目幹

時節雖是隆冬,但在高密,緊鑼密鼓推進項目建設的火熱場景隨處可見。該市去年新開工重點項目69個,105個項目按時序加快建設,45個項目順利投產達效。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核心是產業,關鍵在項目。

堅持用項目搭建發展骨架,高密市扭住招商不撒手——

圍繞“招什麼”,高密市聚焦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瞄準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撐、補齊高密發展短板、顯著提升城市品質和功能的“四類項目”,靶向出擊、延鏈引進;

圍繞“誰去招”,高密市成立5個駐外“雙招雙引”工作專班、14個產業招商推進專班和3個招才引智專班,突出京滬深和濟青五大重點區域;

圍繞“怎麼招”,用好平臺化、親情化招引,充分發揮協會商會的人才、資源、信息優勢,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重點城市籌建高密商會,用活社會化招引;

圍繞“如何落地”,建立簡約、專業、高效的推進體系,成立“雙招雙引”六人決策小組,完善會商研判、快速決策機制,實現全環節打通、全要素保障。

抓實招商收穫碩果,到目前,成功簽約總投資115億元的綠海匯產業園項目,新引進山東上元甲子漢文化產業園等過億元項目129個。

優化營商環境,項目落地建設速度更快。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項目在落地時因受能源、土地等指標限制,一度面臨“擱淺”的風險。

“我們在第一時間獲悉星宇面臨的問題後,多次與省、市部門對接,並專門諮詢相關專家,最終通過關停並轉小鍋爐產能等方式為企業爭取到了能源指標,同時為企業爭取到了98畝的重大項目用地指標。”高密市發改局局長高中傑說。

從立項到投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項目僅用了14個月。目前,該項目正在謀劃二期工程。

辦事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今年,高密市持續深化“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全面再造審批、服務、工作五大運行流程,充分發揮“3+N”重大項目會商、綠色通道辦理、聯審聯辦等措施作用,對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一切圍著項目轉。為吸引更多項目落戶,高密市凸顯“三區”優勢:青濰一體化先行區以“青濰之心、智慧綠島”為定位;省級仁和化工園區依託豪邁化工連續流工藝和裝備優勢,打造精細化工生產新模式;高新區主要佈局高端機械裝備和生物醫藥兩大板塊,是優化存量結構、承載優質增量投入的主陣地……

擔當實幹,比學趕超,一批緊扣產業轉型、城市提質、民生改善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匯聚成長,為高密產業振興、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人才為未來發展積蓄後勁

人才是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以人才優先引領動能轉換,今天的高密求賢若渴。

千方百計招才,不遺餘力育才,高密築起人才高地。2019年,該市新增“兩院”院士、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高端人才(團隊)106人,創新創業的高端人才(團隊)達到252人。

匯聚鄉情鄉愁,讓在外人才回鄉築夢,高密打響親情牌。

為反哺家鄉,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主導推動機科國創智能裝備製造“一站一中心一基地”項目落地高密;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選專家顏軍成立高密歐比特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運作發射“高密一號”高光譜衛星;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在高密註冊創辦企業,打造機器人產業綜合體……截至目前,5名高密籍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選專家全部回高密創新創業,2名院士、42名博士以上在外人才與高密建立合作關係。

聚焦高端引領、產才融合,高密市“按圖索驥”,積極拓展引才渠道,廣羅四方英才,共謀鳳城發展。

引進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侯雲德,與興瑞生物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開展艾滋病新型治療技術研發,推動生物醫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連續兩年舉辦“鳳還巢”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2019年吸引12個國家、108名專家人才參賽,兩年共20個高端人才項目獲獎,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選專家張嘎、北京大學“共享打印”博士團隊等獲獎項目已落地。

人才引進是基礎,留下是關鍵。

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是留住人才的法寶。高密市著力建優建強“雙創”平臺,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國家級創新平臺2處,省級創新平臺4處,新建山東省院士工作站2處、在建1處,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59處。

強化“柔性”支持,高密市為創業者提供“保姆式”服務,落實各類人才項目扶持資金1185萬元,設立2億元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2億元現代農業產業基金,落實市級領導聯繫專家人才制度,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組織1800多名高層次人才體檢,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熱情……

一手抓“招”,一手抓“育”。高密市著眼本土人才成長,實施“園區搭臺、多元培養、企校合作”的培養模式,加強對高端人才、企業家、技能人才、創業人才“四個人才隊伍”建設。

“創業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園區瞭解後馬上協調金融部門,幫我們申請到40萬元的國家貼息貸款,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高旺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理趙勇口中的“園區”,指高密市中國(柏城)“互聯網+”電子商務創業園。

創業園是高密市幫本土創業者提供的一個圓夢平臺,趙勇僅用了三年,就讓一家初創公司發展成年銷售額高達2000多萬元的國際性貿易公司。

據柏城鎮副鎮長尤偉介紹,為提高入駐企業的創業成功率,園區積極打造一站式創業孵化平臺,不僅推出前三年房租減免,辦公桌椅、網絡設施免費使用,物業費減半等多項優惠措施,還設立了創業導師輔導站,聘請專業運營團隊為創業者提供免費技術指導。

引鳳育凰,不拘一格;招大引強,才盡其用。高密,正集聚起澎湃的人才動能,為未來發展蓄積強大後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