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昔尚書圖海,對喀納理事,惟公斷無私,不但勝者心服,而負者亦心服,此皆無私之所致也。”

“器識老成,才猷練達,贊襄機務,宣力累朝。以文武之長才,兼忠愛之至性。勞績茂著,倚毗良殷。”——康熙

名馬佳·圖海,原為費莫氏,字麟洲。圖海的父親穆哈達,世代居住在綏芬河,隸屬滿洲正黃旗。圖海歷經順治、康熙兩朝,順治時期官至弘文院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太子太保,後被罷官,康熙繼位後歷任正黃旗滿洲都統、弘文院大學士、《世祖實錄》總裁官、中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撫遠大將軍,為平定察哈爾叛亂、招降王輔臣、平定三藩之亂立下不世戰功,因積勞成疾,病逝。關於圖海之死,後人多認為是因其曾力保降將王輔臣不死而造康熙記恨,抑鬱含冤而死,歷史上真是這樣嗎?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圖海畫像

聰慧過人,深受順治信任,卻蒙受不白之冤

圖海幼時聰慧過人,初入官場為筆帖式加員外郎。順治二年(1645年),為內國史館侍讀,兼任明史纂修官。侍讀是一個非常接近皇帝的官職,所以很容易就能受到皇帝的青睞。順治帝見圖海表現優秀,想要重用他一時又找不著合適的理由提拔他,於是對眾人說:“某中書舉趾異常,當置於法。”大家都很詫異,圖海並沒有犯錯,為什麼要被處罰呢?誰知順治帝又說道:“否則立置卿相,方可滿其願也。”立即授圖海內秘書院學士,大家這才明白,原來順治是想重用圖海,只不過是找了個藉口罷了。

圖海被升為內秘書院學士兩年後,又被晉升為弘文院大學士,列議政大臣,參與軍機要務。順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兼刑部尚書。次年考核期滿,又加少保,萌一子入監讀書。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圖海劇照

圖海是因為順治帝的寵愛,才會坐到尚書之職的。俗話說“來的快去的也快”圖海管理刑部僅一年多,順治帝便革去拜他喇布勒哈番、太子太保,又降三級。這是為什麼呢?

順治十四年(1657年)發生了著名的“丁酉科場舞弊案”,當時除了順天考場外,清朝還在南京設了“江南闈”,結果這兩個考場都出了舞弊案,這案子自然是時任刑部尚書圖海負責處理,對於順天科場舞弊案犯圖海處理的相對較重,而對於江南科場舞弊案犯處理的相對比較輕,這讓順治非常生氣,於是圖海被革去少保、太子太保及所加之級。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圖海劇照

次年,侍衛阿拉那與公額爾克戴青家奴鬥在街上發生鬥毆,刑部在審理時,判處阿拉那鞭刑一百,並上報順治批准。但十八天後,順治帝反悔了,這“打狗還要看主人”,刑部打是侍衛,不等於是打皇上嗎?於是下旨嚴辦圖海,圖海被革職,家產籍沒。這次處罰對圖海來說,當然是非常致命的打擊,丟官敗家,還險些喪命。

順治十八年(1961年)十月,順治彌留之際,留下了遺言:“原任都統圖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滿洲都統缺補用。著圖海補授都統。”看來順治確實反省了此事,承認圖海是被冤屈的,所以留下遺言,由後世之君代為補償圖海。正是因為有了順治帝的臨終遺言,圖海才得以在康熙朝立下不世之功。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圖海劇照

文武全才、處事幹練,康熙頗為器重

康熙繼位後,遵循順治遺言,授予圖海正黃旗滿洲都統一職。當時李自成餘孽尚在,康熙為了統一全國,徹底消滅李自成殘黨,特任命圖海為定西將軍做為靖西將軍都統穆裡瑪的副手,率領禁旅從京師出發,取道荊州前往征剿。經過三年苦戰,圖海不負所望,終於消滅李自成殘餘部隊,凱旋歸來。

康熙六年(1667年),圖海晉升為弘文院大學士,加世職為一等輕車都尉。九月,充任纂修《世祖章皇帝實錄》總裁官。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圖海幾次受康熙之命會同刑部審理重犯,結果都令康熙非常滿意,不但當時就受到康熙帝的稱讚,而且在幾十年以後,康熙帝還以圖海為例,讓刑部的官員向他學習。康熙九年(1670年)改為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此時他在大學士中位列第三位,到康熙十年(1671年)晉升到第二位。康熙十一年(1672年)加授太子太傅。此時,圖海聲名復振,權勢顯赫,以文武之才,幹練任職,且卓有成效,從而得到康熙的信任。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康熙與圖海劇照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為由上疏奏請扯藩迴歸遼東老家。同年七月,平西王吳三桂也上書請求朝廷撤藩,而實際上他這是在窺探朝廷動向。康熙召議政王大臣廷議時,除莫洛、米思翰(馬齊父親)、明珠等少數人主張撤藩外,其他大臣多以撤藩必亂為理由,持反對意見,圖海當時也是持反對意見。而康熙帝認為,當時三藩都手握重兵,日子長了恐怕尾大不掉,難以駕馭,於是下令撤藩。當年年底,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亂。

次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也在廣東起兵呼應吳三桂。康熙帝傾全國兵力投入了平叛三藩戰爭當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康熙特命圖海管理戶部事務,負責督運軍餉。當時,圖海本已因病奏請解除職務,但現在正是康熙用人之際,他也只能答應。為了防止徵集軍餉時給百姓增加負擔,他特意上奏康熙飭令“一應軍需不得私派,伕役不得先期拘禁,徵收錢糧正項外不得絲毫科斂”,得到康熙帝準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橫徵暴斂的發生。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圖海劇照

軍事奇才,平定察哈爾叛亂,招降王輔臣

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爾王趁三藩之亂京城防務空虛,領兵南下直抵京師,當時所有能調動的兵力都被康熙派去平叛三藩之亂了,京城已無兵可派,情況十分緊急。萬般無奈之下,康熙就去向老祖宗孝莊皇太后請教對策,孝莊告知他“圖海才略出眾,可當其責。”康熙帝馬上任命圖海為副將,隨撫遠大將軍多羅信郡王鄂扎率軍征討。

將是有了,可是沒有兵啊,聰明的圖海就召集滿清貴族的家奴數萬人連夜出發攻打察哈爾王,這幫人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如脫韁之馬一樣,一路打家劫舍,圖海卻並沒有責罰他們,沒幾天就到了察哈爾,與察哈爾王對持。圖海告訴部下,察哈爾王有財寶無數,打敗他之後,財寶歸大家所有,部下聽了之後,群情激動,奮勇殺敵,很快將察哈爾王叛軍打敗,察哈爾王布爾尼被殺。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清軍作戰圖

班師回朝後,御史彈劾圖海縱兵為患,圖海解釋說:“這幫人沒有受過專業軍事訓練,卻要對付察哈爾王的正規部隊,他們怎麼能夠打勝?出此下策是為了讓他們有膽量去拼殺,為金錢而戰,自然就作戰勇猛。”康熙聽後點頭稱讚“朕亦知卿必有所為也!”,圖海一戰成名,康熙特賞賜其晉一等男爵。

康熙十五年(1676年)時任陝甘總督王輔臣在老上司吳三桂的慫恿下也起兵叛亂佔據平涼城,康熙命貝勒董鄂為定西大將軍前去征討,久攻不下。這時圖海就進入了康熙的視野,由於平定察哈爾王叛亂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康熙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軍馳援平涼。到達平涼之後,圖海先是出了一份通告,告知城中百姓如果投降就不會遭到屠殺,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王輔臣的軍心。後又攻佔平涼高地虎山墩,用紅衣大炮攻擊王輔臣的兵營進行恫嚇,讓叛軍更加軍心不穩。不久又切斷了平涼城的糧道,平涼成了一座孤城。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周培公劇照

此時,一個重要人物該登場了,他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憑藉自己老鄉在王輔臣手下當差,三入平涼城對王輔臣進行勸降,圖海曾上疏保王輔臣不死,王輔臣最終投降。康熙遂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加太子太保頭銜。後來王輔臣聽聞耿精忠投降後被殺的消息,更加擔心康熙帝報復自己,為了不連累圖海,於是自殺。康熙帝在召見圖海時,談到了王輔臣的問題,圖海解釋了這件事。但康熙帝卻非常憤怒,反而罵圖海,“汝與王輔臣一路人也!”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王輔臣劇照

肅清陝甘、進取四川,積勞成疾而亡

招降王輔臣之後,清廷少了西北一個大患,對平定三藩之亂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圖海率大軍再接再厲,不到半年時間就肅清了整個關隴地區,斬敵無數,西北大捷,從而扭轉了朝廷長時間以來的被動局面,圖海因此受到康熙的大力獎賞。

當時漢中、興安尚在叛軍手中,而平涼、慶陽初定,也人心不穩,所以圖海奏請分兵防守各關隘,另派一軍會同諸師征剿湖廣叛軍。次年,圖海招撫了韓城叛軍,擊敗了五盤山、喬家山、塘坊廟、芭蕉園等地的叛軍,收復了塔什堡。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不斷受挫之後,于衡陽稱帝,並於當年秋天死去,他最後的一次垂死掙扎也未能扭轉局面。清兵卻抓住時機在湖南展開大規模反攻,從此叛軍一蹶不振。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次年,康熙帝命圖海速滅進犯寶雞之敵,恢復漢中、興安等地。圖海不負所望,不到兩個月時間陝西全境基本上已重新回到清廷的掌控之中。捷報頻傳,康熙大讚,下旨嘉獎,下部議敘。不久,命圖海率大軍之半屯駐鳳翔,防守陝西全省。漢中、興安的收復,為清廷收復四川創造了有利條件。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康熙帝諭議政大臣等說:“進取四川,以滿洲大兵為後應最為要策。”於是令圖海揮師前赴漢中,接濟進蜀諸軍糧餉。同年九月,為消滅降而復叛的譚弘,康熙命總督哈佔由保寧出擊,圖海奉命酌發軍中滿漢兵為之聲援,以分敵勢。同月,圖海根據揭發,在漢中三河口地方,破獲了清廷通緝八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的要犯楊起隆。

“狡兔死、走狗烹”平三藩功臣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嗎?

《康熙王朝》楊起隆劇照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圖海得悉叛軍主力進犯四川敘州,上疏奏請率兵馳援,康熙諭稱已派將往援,令圖海仍駐漢中防守秦蜀。此時,長年在外征戰的圖海已積勞成疾,康熙帝對他深表關注,七月諭兵部說:“大將軍圖海年老有疾,今四川雲南漸次平定,可令攜大將軍敕印還京師。”十月,圖海還朝,康熙帝召見於乾清門,大加封賞。十二月初十,圖海以病乞休,康熙帝加以慰留。十二月十九日(1682年1月27日),圖海病故。康熙帝命大臣侍衛往祭茶酒,賜銀三千兩及蟒緞鞍馬。次年賜祭葬,並加祭兩次,諡曰文襄,加贈少保仍兼太子太傅,並御製碑文。

結語:

圖海之死,並非野史記載那般是被康熙逼破而死,相反,圖海病後,康熙對其體恤有加,並賜死後哀榮,足見康熙對其一生功績的認可。而野史所說圖海是因王輔臣之死而遭受牽連,此番說法不切實際,因為王輔臣死後,圖海還在疆場馳騁了五年才因病過世,如真受王輔臣牽連,康熙又怎麼會在王輔臣自殺後還繼續讓圖海領兵肅清陝甘、進取四川呢?所以,圖海是因病而死,並非是被造康熙逼迫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