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大臣被告发后主动请罪,十四岁皇帝却出语惊人:我知道真相

独断专横、偏听偏信、枉杀无辜,这是帝王们常犯的一种错误,但有时也会出现例外,西汉时期的少年皇帝刘弗陵(即汉昭帝),就凭自己的机敏、谨慎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了一场冤案的发生。

汉昭帝十四岁那年,突然收到了一封事关重大的告密信,信中告发他身边的辅政大臣霍光,最近正加紧步伐举兵谋反,篡夺皇位。

信中这样写道:“霍光最近外出视察羽林军时,衣食住行及各种礼仪都同皇上一样。他还私自把一名校尉调到自己的将军府里,加强身边的力量。霍光平时专横跋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大有谋权篡位之野心。我情愿交回燕王大印,回到京城皇上身边来保卫皇上的安全,以防备奸臣们的阴谋活动……”

信是以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的名义发出的。事情说得有根有据,言词又是这般恳切,不由小皇帝不信了。

大臣被告发后主动请罪,十四岁皇帝却出语惊人:我知道真相

然而,接到这封告密信之后,汉昭帝却没有马上批复,而是将它搁在一边,没有当作一回事。

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告密信的事很快在大臣们中间传开了,一时间弄得有点人心惶惶,同时大臣们也纷纷猜测:这种关乎朝廷安危的大事,一般皇上都会火速处理,这一回他究竟在作何考虑呢?

作为这一焦点事件的当事人,大将军霍光更是如坐针毡。第二天早晨上朝时,霍光失了常态,完全是一副等候发落的样子。他连汉昭帝的面也不敢见,而是独自坐在偏殿中,听候皇上召见。

汉昭帝见文武大臣们都已到齐,唯独不见霍光,就大声问道:“霍大将军哪里去了?”

这时,左将军上官桀迫不及待地上前报告:“因为燕王上书揭发了他的罪行,所以他不敢来见皇上了。”

大臣被告发后主动请罪,十四岁皇帝却出语惊人:我知道真相

汉昭帝听说后马上传旨,令霍光立即来朝。

霍光来到汉昭帝面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摘去了帽子,跪倒在地,接连不断地向汉昭帝磕头,主动请罪。

这时,汉昭帝却以十分温和的口气说:“请大将军戴上帽子,站起来讲话。”

接着,他向文武大臣们扫了一眼,对已经站起来的霍光说:“那封揭发你的信,朕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我知道真相是什么。这封信一定是假的,不是燕王写来的,朕相信你,你根本没有罪!”

这番话可谓是出语惊人,让群臣都大感疑惑。

霍光见汉昭帝当着众多文武大臣的面为自己辨诬,感激得老泪横流,不知该怎么表示才好。他激动地作答:“陛下明察秋毫,微臣实在没有半点谋逆之心。不过微臣很想知道,陛下是怎样调查清楚的呢?”

大臣被告发后主动请罪,十四岁皇帝却出语惊人:我知道真相

汉昭帝笑了笑说:“这不是显而易见吗?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还是最近的事,总共不到十天。而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对这些细微末节的事情了解得如此清楚呢?就算他都知道,马上写信送来,再快的速度也不止十天。”

这番话让大臣们都暗暗吃惊,想不到这位少年天子看问题居然有这样的眼光。

随后,汉昭帝又缓缓说道:“再说,大将军掌握兵权,如果真的要谋反,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了。这件事分明是京城里有人在制造假案,他们想欺我年幼,假燕王之名来陷害大将军,真是痴心妄想!”

其实,关于这封诬告信,还有着更深刻的背景,汉昭帝心里一清二楚,只是不便在朝堂上和盘托出而已。

大臣被告发后主动请罪,十四岁皇帝却出语惊人:我知道真相

原来,汉昭帝刘弗陵的父亲汉武帝是在外出巡游的过程中,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下诏让太子刘弗陵继位,并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一起辅助太子。当时,汉昭帝才八岁。

霍光为人老成、干练,办事认真周到,对小皇帝忠心耿耿。他执掌朝廷大权后,帮助汉昭帝继续采取予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和官差,把国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

但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时常意见不合。尤其是上官桀,要想把才六岁的小孙女送进宫去,嫁给汉昭帝做皇后,受到霍光的阻拦,为此他一直怀恨在心。他多次想勾结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将霍光置于死地,可惜难以得逞。

对于朝廷内外的这种种勾心斗角之事,汉昭帝都一一记在心中。汉昭帝在朝堂上这番机智的话语、透彻的剖析,不仅为霍光辨诬,保护了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更使文武百官们对这位才智过人的少年皇帝,再也不敢另眼相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