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么读书,可以抓住书中重点?

耿吉超


任何的一本书,都有它的重点精妙所在。就是作者通过许多的语言词汇,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创造,发展及走向,给人以一种心灵上,视野上,情感上的对话感觉。作者所表述的意思,就是书中的重点。万变不离中宗,任何的作者写一篇文章的,他肯定会有表述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肯定会表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要这么写?想表达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他在文中所表述的意思,就是重点了。


北国清雪


这个真是我的弱点,因为我从小读书养成的习惯是拿到一本书一定是从头至尾仔细读。这也正是我后来上学书多书厚读不过来的原因。其实我觉得应该是理清书的结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找到重点去细读。然后有时间再读非重点部分。


真善美109765606


这个问题问的好,早在八百多年前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朱熹就为我们总结了如何读书,这就是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甚至到了今天也是非常好用的读书法,做到这六条,考清华北大中国人大就如同喝水一样简单。

一、循序渐进

读书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主要包含三个意思:1、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 例如先读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然后读史书,则如明鉴在此,而妍丑不可逃。如果没有读明白四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权衡,多为所惑。” 不仅读何书有一个次第的问题,就是读同一本书也存在次第的问题。2、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应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制定学习计划。3、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二、熟读精思

读书还有巩固性原则,即既要熟读成诵,又能精于思考。有些人读书“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他提出,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为此,他主张读书要能成诵,强调读书必要读足一定的遍数,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也对遗忘规矩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来艾宾浩斯遗忘曲了和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就是说假如你读十遍《论语》就可以把它背下来,那么你需要再度五遍。

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朱熹提出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对于精思的方法需要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即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是精心思考的结果。

三、虚心涵泳

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读书方法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涵义。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分纭”,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四、切己体察

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朱熹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他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对只向书本上求义理,而不“体之于身”的读书方法,认为这样即使是“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也无益于学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五、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必须抓紧实践,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六、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所谓“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说:“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又说:“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其中居敬持志是我的座右铭,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


勤越教育


要读好一本书,吸收和学习其中的精髓,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应该搞清楚读这本书的意义,想要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什么?学习到什么?

要搞清楚作者当时写这本书的目的、动机和背景,搞清楚这些之后结合书本的内容就会很好掌握其中的要领。

2、看一本书之前,我们不能急于看书的内容,而是应该先看下目录,了解书整体分为几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什么?这样对于书中的问题大概知道答案在哪。

3、读任何书都应该先搞清楚概念和定义,这是认知这本书的理论基础,如果不知道基础概念和定义那后面的内容肯定是一知半解,那样很难有收获。

4、读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段落总结和把自己的读后理解写上去,这样才能获得知识和书中的智慧!

5、每个章节读完后,自己做个总结和理解及感悟!

6、整本书读完后,结合各个章节总结和理解再写一篇读后感!

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就可以抓住书本的重点。


共生型组织咨询张林


建设书香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爱好读书是一个良好的个人习惯,经常闲暇读书的人,生活会越来越充实。多读书,个人修养才能提升,多读书,民族才能有厚重感。读书不能漫无目的地读,要有重点,有方向。生有涯,知无涯,读书要读能尽快提升自己的书。

当代中国人读书,首先要重点读我们自己的书。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很多的书,书里面有着很多的优秀思想。近水楼台,不读,不了解,擦肩而过实在可惜。为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时代的重大主题,随着经济建设已日趋领先,特色的文明建设渐渐提上日程。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久的将来,钱多不再算厉害,有学问,能传承发扬文明才算厉害。不了解传统文化,将来听领导讲话,很有可能听不明白,不明白就不能正确执行。

中国人自己的书,也要先读重点的书目。哪些书目是重点,多看新闻就会有所发现。对于无官一身轻的人来说,《文心雕龙》、《红楼》、《大学》、《中庸》、《内经》都是重点的好书,也是多读就能读懂的书。对于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来说,《尚书》是首要的,《鲁论》、《周易》、《诗经》、《大学》、《中庸》、《礼运》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读《尚书》,不知政本,不具华概,连就职演说都听不明白。不读《周易》,不知上下伦理,不解官场命运。

怎样才能抓住一本书中的重点,这个《礼记》中有一篇《学记》,里面讲的很好,篇幅也不长,易于理解。《学记》这篇文章讲的学习方法,跟当前学校里的有很大不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句话就否定了很多很多。读书要读出自己的见解,领会了意思,原文自然也就记住了。

要抓重点,还有一本书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吕氏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争鸣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最终却总结于秦国的官方编纂。秦的焚书给先秦文化造成了浩劫,但是留下的《吕览》算是一份贡献。这本书摘录了百家的精华之处,并进行了融合与贯通,调和与持中,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读书,唐朝老寿星孙思邈有一番见解,也值得参考。他说,“不读五经,不知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途而生”。


秦客逸民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教导自己的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看序言和凡例。他说;“序言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我们切勿忽略。”

爱因斯坦总结出自己的“一总、二分、三合 ”读书法,也强调了这一点。一总,是先浏览书籍的前言、后记、序言等综述性部分,然后认真阅读目录,一遍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便可以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是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时候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划线、加点、黑体字或有其它特殊标识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


茶边悦读


我觉得真正的读书,还是应该把笔拿下来;不仅仅是读,而且还要写。或为笔记,或为书评,或为自己的收获。

我们读书如果只为读,而不少动脑、不动笔,那么这样的读书应该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当然我们为了把一部书读好,还是先应把正文之外的部分,认真阅读一下,这里边可能交代书的内容,可能告诉读者应采取什么态度去读等等;之后研读一下书的目录,如果你根据目录拟定出书可能写的内容那就更好了。

读书的方法很多,但是读书对于部分人来说是一件辛苦的事,我们应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读书就是要下功夫,这样才能把书读好读深读透。


文学与教育


爱因斯坦总结出自己的“一总、二分、三合 ”读书法,也强调了这一点。一总,是先浏览书籍的前言、后记、序言等综述性部分,然后认真阅读目录,一遍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便可以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是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时候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划线、加点、黑体字或有其它特殊标识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


靖驰323


通常情况下,一本书均按照以下结构撰写->“内容摘要-前言-目录-小节”。

通常内容摘要是很多人忽视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概要和精华,可以方便读者快速了解全书的向导。阐明该书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正文前,最好先阅读内容概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前言是整本书籍的主题思想,写作意图,学术价值等等的阐述,可以省去自己总结的功夫。

目录是书籍的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目录,可以快递定位到重要章节,对重点章节进行重点研读,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小节是某一章节的简约形式,通过简要文字把这一章节的中心内容以结论的形式概括出来。通过作者的总结印证读者自己的理解。

因此读书时不要盲目的去阅读,先分析重点,然后划分重难点,最后通透理解印证


一世沉浮


“一总、二分、三合 ”读书法,一总,是先浏览书籍的前言、后记、序言等综述性部分,然后认真阅读目录,一遍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便可以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是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时候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划线、加点、黑体字或有其它特殊标识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