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01

熊孩子討價還價的日常

睡覺前。

媽媽:該睡覺了。

兒子:看一集海底小縱隊,好不好?

媽媽:可以。

兒子:看兩集!

媽媽:好吧,最多兩集。

(快要看完兩集的時候)

兒子:媽媽,這集不好看,沒有小蘿蔔。

媽媽:那好吧,換XXX行不行?

兒子:好的。

(新換的動畫片看完一集)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兒子:媽媽,虎鯨不好玩,換一集吧?

媽媽:你已經看了三集了!(開始有點煩躁)

兒子:媽媽,好媽媽,求求你了,再讓我看一集吧,保證就一集!媽媽最好了!

媽媽:好吧,絕對就一集!(老母親的心開始軟化、鬆動)

(一集結束了)

兒子:媽媽,再看一集吧?(小眼睛又瞟又眨的,開始展開弱攻了)

媽媽:夠了!馬上睡覺!你保證過的!(硬起心腸把小東西拎到臥室)

伴隨著老母親的心理崩塌,戰爭結束。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3歲半的孩子,天天討價還價,看動畫片、吃蔬菜、講故事、讀繪本、起床、睡覺。。。全部都要討價還價,手段軟的、硬的、撒嬌的、威脅的通通過招,實在不行,還搬救兵,爸爸、姥姥姥爺、爺爺奶奶,有的時候真是被熊孩子搞到精神崩潰,又好氣又好笑。。。。

02

父母為什麼討厭孩子討價還價

提起孩子的討價還價恐怕每個父母都有一大堆煩惱要吐槽,個個被小妖精小魔獸們折磨得心力交瘁。面對孩子討價還價,我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煩惱呢?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1、自己的權威被挑戰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說的做的都是正確的,喜歡孩子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願望和要求,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嚴格規定,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說的話。

當孩子提出條件進行協商,不按照自己說的去執行時,父母會覺得自己的權威被侵犯,甚至粗暴地制止孩子的討價還價,而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

其實,孩子不是在挑戰你的權威,只是不同意你的意見,有自己的想法,也許他們只是想為自己爭取一些權利而已。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教育方面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對孩子保持足夠的尊重與信任,平等對待孩子,提倡把孩子看作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實行孩子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父母這種權威思想,容易導致孩子沒有主見,也會阻礙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2、擔心答應孩子的要求,會變得寸進尺,容易造成溺愛。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不敢滿足孩子,所以給孩子設置很多規則,例如,零食不能多吃,電視不能多看,睡覺不能太晚等等,孩子的行動都要按規則去進行,如果父母妥協了,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會得寸進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擔心會變成溺愛。

《遇見一個人》裡說,被訓導明白的規則,並不能保證被遵守,只有在內心感受基礎上自然形成的規則,孩子才能輕鬆自在地遵守。

所以,規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基礎上建立的,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自由,尊重孩子真實感受的規則是靈活多變的,孩子也自然願意去遵守。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03

孩子為什麼要討價還價?

很多父母把孩子討價還價看作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其實,我們如果從事情的另一面來看,在某種意義上,也意味著孩子的進步。

1、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

孩子開始討價還價,說明他的自主意識在萌芽,知道為達到某種目的去努力爭取了,還意味著孩子在思考,懂得用語言溝通的方式試圖解決問題,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相對服從父母的方式來說更能激發孩子的思維。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2-7歲的兒童處在智力發展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前運算階段,孩子開始嘗試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目的。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討價還價屬於一種比較高級的認知活動,需要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創造性才能完成,這個過程鍛鍊的就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所以,小孩子要完成一次成功的談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孩子情商高,懂得通過溝通解決問題。

相比討價還價的孩子,在生活中,你還會看到另一種孩子,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悶葫蘆”,這樣的孩子對父母的安排不滿意,就悶不作聲,任你怎麼問也不說話,也不去做;或者只會哭,發脾氣,直到把父母弄的筋疲力盡,火冒三丈。

比起悶不作聲的孩子,會討價還價的孩子倒顯得情商高了一些,在他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會試著用各種方法跟你協商,採取撒嬌、賣萌、軟磨硬泡各種招式,只為達到目的。比如,吃藥的時候要媽媽親一口抱一個才肯吃;不愛吃的菜要留到最後跑到媽媽腿上坐著吃;“媽媽我好愛你”;“媽媽你這樣一點都不可愛”;“我要找爸爸/姥姥/姥爺/奶奶/爺爺。。。”

這樣的孩子會調動自己的腦洞,往往在你無力招架之時,又覺得很可愛,討價還價也是一種親子溝通的機會,你可以跟孩子建立更平等的關係。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04

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討價還價?

儘管孩子在軟磨硬泡的時候,很聰明很可愛,但是基本的原則孩子還是要遵守的,這就需要父母更好的引導了。

1、設置底線

樹立底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有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是不可以討價還價,需要堅決執行的。

比如,牽涉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和道德品質方面的都是絕對的底線,打人或者破壞東西,玩危險的東西,或者在公共場合亂喊亂叫等,這種事情就絕對不可以討價還價,無論如何不能妥協,父母可以直接拒絕。

這樣孩子就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討價還價的,也可以培養孩子對規則的敬畏感。

關於“底線”,設定好之後孩子會先嚐試觸碰幾次,發現衝不過去之後,以後就不會觸碰了,這是成長的標誌,也是思想開始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2、讓孩子遵守“契約精神”。

為了防止談好條件,孩子再反悔耍賴,就要跟孩子講明白,談判出來的結果,就要雙方都遵守到底,這就是所謂的“契約精神”。

如果孩子反悔,就要取消之前答應的條件,承擔自己違約的結果。

比如,孩子通過跟父母談判看3集動畫片,看完3集以後耍賴,還要求再看,完全不管談好的條件,那這時父母就可以收回3集的權利,回到原來的1集,還可以附加其他的懲罰,減少繪本時間,戶外時間等等。

這麼做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如果你像個成人一樣去跟爸爸媽媽談條件,也就要像成人一樣去履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3、給孩子提供一個可選擇的範圍。

有的父母擔心讓孩子討價還價會讓孩子得寸進尺,其實不會,因為規則在你手裡,你可以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跟孩子去談,例如,你心裡的預想是再讓孩子看10分鐘電視之後睡覺,當孩子跟你談條件時,你可以給他提供兩種選擇,5分鐘和8分鐘,面對這兩個數字,孩子肯定會選8分鐘,選了8分鐘,時間快到時,你就可以提前提醒時間到了,這樣,即使孩子稍稍磨蹭一下,也在你的可控時間內。

給孩子選擇,並不意味著溺愛,也不是父母被動地任孩子隨便做決定,而是要讓孩子在你可控的選擇範圍內,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

這樣,既滿足了孩子選擇權的需要,又能把可能造成的後果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好事,巧用3招解決你的“煩惱”


當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或許就會開闊很多,當我們把孩子的討價還價看成是一場融洽的親子溝通,看作是一場思維的碰撞和較量,我們就不會那麼焦慮,那麼排斥,如果我們能從正面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我們將會看到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