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何为度牒?古时国家对于依法有资格得到公度而作为僧道出家的僧侣,会发其证明文件,其上记载了僧侣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即僧道出家时,会由官府发给凭证,称之为“度牒”。

僧侣持此度牒,首先有了明确的身份,再者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因而免除徭役赋税。作为僧侣皈依佛门的依据,发放度牒本意是唤醒僧侣迷失的心,让其心中有道继而修行,使内心有所精进;然而在后期宋室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却收入成为官府收入的一大来源,又是为何?其中来由,要从度牒的发展说起。

一、度牒从出现到结束走过的漫长历程

1、度牒的出现,“自南北朝有之”

虽然《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度牒》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僧史略》曰:度牒自南北朝有之。”

但是自《唐会要》中曰:“天寳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

以及此后宋代赞宁据《唐续会要》载天宝六年(846年):“僧尼依前令两街功德收管,不要更隶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认定此为度牒出现的开始。根据古籍我们可以推断出:南北朝已有僧籍证明僧侣身份,而度牒也可能开始于唐代以前,它的出现究竟始于何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但现在普遍认为是在唐玄宗时期兴盛。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2、唐玄宗时期因为限制僧侣数量开始兴盛

从历史中我们知道,北魏北周两次摧毁佛教。直至唐初,据(《广弘明集》卷十二)记载,全国僧尼还只有十万左右。唐高宗后有所增加,中宗时尤甚,当时对僧侣的需求很大,而僧侣数量较少,人们为了逃避徭役赋税,取得好处便兴盛了冒充僧尼的歪风邪气。

天宝六年重申祠部给牒之令,利用此法统治者限制了出家人数,也有遴选出家人才之意,重振佛家之风。当时因为僧尼受牒必须纳钱,因此度人为僧,对统治者也大有好处。由此可见唐王朝对于度僧事宜,十分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时度牒也称为祠部牒,材质也都是绫素锦素钿轴,十分华美精细。

3、宋代处于巅峰时期,同时制度内容发生变化

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中就有记载说:“绍兴中,军旅之兴,急於用度,度牒之出无节。上户和籴所得,减价至二、三十千。时有‘无路不逢僧’之语。” 如果说唐代国家发行

度牒的本意是限制人们随意出家,以保证国家有足够的剥削对象的话。宋朝前期就完全有所改变,度牒不仅成为了身份证明文件,因为“卖度牒以资国用”政策大力推行,度牒制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财政措施。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中也可见到下文:“ 顺治六年五月,户部奏言师旅烦兴,岁入不给,议开监生、吏典、承差等援纳,并给僧、道度牒,准徒,杖折赎。”

自此 官府可以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又因为拥有度牒可以免除赋税、徭役,所以人们为了资产利益开始非法买卖、炒作甚至伪造度牒,从中牟取暴利。度牒不仅价格暴增,并且用途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买卖东西,充当货币使用。《宋会要辑稿》第六十七册《职官十三》中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度牒的材料在北宋用纸,南宋改用绢。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来看,其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此前“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运动对佛教势力的打击特别激烈,寺院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免除徭役和赋税的权力也越来越小,但与之相对好处就是佛教教团与封建国家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对于佛教的发展和传教是利大于弊的,但对于经济的发展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唐宋度牒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度牒对唐宋经济的影响

1、社会救济,度牒对经济最具人性化的影响

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元祐六年七月辛未,直拨见钱、度牒约计二十万贯,赈两浙水灾;大观四年四月二日,给降空名度牒二十道(度牒二百贯) 赈荆湖北路去岁灾歉,推行赈济及召民入粟。”

像这样的记载很多,这说明度牒作为一种统治阶级可得到利润的经济体制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运转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在度牒利益对经济的所有影响中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因为其本就取之于民如今将其又用于民,这也体现了

佛家“无始无终”“万物轮回”的本质,我们可以相信度牒帮助唐宋度过了一定的难关。再者说,社会救济自古以来就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的绝佳方式之一,统治者将度牒所得利益用之于此也无可厚非,对维持唐宋封建统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筹措军费,度牒对唐宋军事经济的作用

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同样提到了:熙宁四年,赐鄜延路经略司二千道,河东转运司三千道“以助边费”;宋代李心传所著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收录:“建炎三年,赐知枢密院事御营副使宣抚处置使张浚度牒二万、紫衣、师号五千为军费。”

将度牒利益用于边关卫国,这是宋代的重点之一。我们知道宋时政治社会动荡不安,北有辽金西有夏,南北宋处于这样一个尴尬境地自然对于边关军队十分重视,各种不平等条约加重了宋代的经济负担。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转南的关键时期,随着南宋迁都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南方的经济,

统治者偏安一隅,贪图享乐,度牒作为筹措军费对于其中运转起到了很大作用。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3、稳定市场,度牒对宋代经济最根本的影响

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有记载:“乾道三年诏给降度牒及诸州助教帖 各五千道付榷货务,召人全以会子入纳候出卖将尽,申取朝廷节续给降,务欲尽收会子也。”再如《宋史》中说:“绍熙三年,出度僧牒二百收淮东铁钱。”“嘉定二年,以三界会子数多,称提无策,会十一界除已收换,尚有一千三百六十万余贯,十二界、十三界除烧毁尚有一万二百万余贯,诏封桩库拨金一百五万两,度牒七千道,官告绫纸、乳香凑成三千余,添贴临安府官局,收易旧会,品搭入输。”

将度牒费用作为助教帖商榷付用于货物之中,看似简单平常,但实质上这对当时的经济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时不同于现在,相对来说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往往出了问题没有资本就无法解决,度牒利益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对宋代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可以从文献中看到,唐宋时期的度牒数量十分庞大,这些对于跌宕的宋代来说,是一根牢固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宋朝前期经济社会还没有那么富足清明的时候更是举足轻重,所以度牒制度在当时对于稳定市场经济有很大的作用。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4、表扬功勋德行,将度牒利益用于弘扬社会风气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大观元年闰十月二十六日,诏: “明州育王山寺掌管仁宗御容僧行可,赐师号、度牒各二道,用为酬奖。”“建炎三年九月七日,陕西诸路都统制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吴玠,母刘氏坟寺乞赐名额。诏以报功显亲院为额,仍岁给度牒一道。”“乾道九年三月,叙州男子郭惠全自少出家,母死,负土成坟,孝节感著,赐度牒一道披剃为僧。”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人们对于身边的孝子仁人都是大力赞扬同时十分尊崇。这在宋代,士族士大夫阶层更是传承有佳,为了形成社会上尊老爱老的儒家风气,统治者对于值得赞颂传扬的事例和百姓更是大力传播,因为符合佛家对众生的博爱,度牒作为这样一种利益制度更是十分适合的奖励来源

同时除了以上举例的四点以外,度牒利益给唐宋的经济影响还有很多,比如:充当工程建设修缮费用、直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益言利于官吏,奖励其功德作用等等。

为唐宋的社会经济给予了相当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从免除徭役赋税到财政收益来源,探析度牒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总结

凡事有利有弊,度牒也不例外。由于宋朝政府的不当应用,度牒也对宋代社会及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我国最早的货币交子也是出自宋朝,如今我们知道,发放过多的货币没有准备金会导致通货膨胀,

于是当时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宋朝政府因没有准备金的意识,在用金属货币进行兑换的同时,也错误的使用了度牒。这也许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势必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对于唐宋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处于我国历史巅峰时期的特殊历史阶段,度牒的出现绝非偶然,各朝各代开始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期:财政困窘,入不敷出。此外因为外在统治者给予佛家的环境政策的改变以及普通民众内在购买能力的下降,度牒就开始体现其优越性。度牒出现在唐宋时期的繁荣,客观来说是绝非偶然且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含义和重要性的,也在中国经济进步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无法单纯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

参考文献:

1、《宋代经济财政中的_度牒_史旺成》

2、《试论宋代的度牒制度_曹旅宁》

3、《关于宋代_度牒_问题的探讨_顾吉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