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人怎么成功的?

S我就是很骄傲


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最后成为蜀汉的皇帝,一生可以称得上传奇,而他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一、动乱的社会背景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一点没错,每逢乱世,都会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这点很重要,没有这个大背景,想要阶层逆袭太难了。若是盛世,刘备可能还在卖草鞋,关羽还在亡命天涯,张飞还是那个杀猪的。

二、好的人设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无论遇到谁,自我介绍永远是我乃中山靖王之后,直接和皇室攀上了关系,自己的人设立刻高大了起来,让很多权贵刮目相看,也多了与人博弈的资本。不过攀关系也是有技巧的,中山靖王100多个儿子,到了这个时候恐怕子子孙孙都不知道有多少了,也没办法考证,就算有人怀疑也拿不出证据,这也是刘备高明的地方。

三、笼络人心的手段高明

要说三国中谁最会笼络人心,那一定是刘备了,你曹操能光着脚丫子去迎接许攸,那我就能当着众人面摔孩子。更和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更能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有时候再掉几滴真心的眼泪,谁能不感动。

四、地方豪强的支持

在那个时代,士族门阀和地方豪强的势力十分巨大,像袁绍的家族就是四世三公,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没人能与之匹敌,曹操和孙权都需要士族门阀和地方豪强的支持,刘备也不例外,像一开始就有糜竺家族的支持。

五、聚集人才

任何人想成功,都离不开人才,古今皆如此,刘备也不例外,而刘备手下就有不少人才,最著名的要数诸葛亮了,其次还有关羽、张飞、赵云、法正等。

刘备能够成功,绝不是偶然,众多因素缺一不可。


海洋望星空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三国里面,刘备是最不容易的。曹操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曹氏宗族势力强大;孙权有父亲和兄长打下的江山;刘备呢,没落皇族一个,一穷二白的,没法跟人拼爹,真正的白手起家。

那么,在神仙打架的三国年代,刘备是如何崛起,并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呢?在我看来,胸怀大志是成功的基础,再加上能识人用人,又有仁义贤德之名,得人拥戴,所以最终能成功。

一、胸怀大志

胸怀大志,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虚,但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有远大志向。因为成功的路上,注定充满坎坷,如果心中志向不坚定,没有对成功的渴求,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刘备自幼就是一个有大志的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为了年幼时吹下的牛逼,毕生努力,终于在61岁那年成功当上了皇帝。刘备前半生,挫折无数,四海飘零,妻离子散,换成别人,早就放弃了,但刘备一直坚持,出生于幽州的刘备,几十年间,从东北一直干到西南,创立基业,这份对成功的渴望、这份坚定的志向,实在是让我等佩服不已。

二、识人用人

成大事者,必当以人为本,这是老生常谈了。这里面涉及到两个要点,其一是能发现人才,其二是会用人,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像袁绍那样,能发现人才,但是不能人尽其用,最终也是白费。

1.识人

刘备少时不务正业,但是喜欢结交豪杰。关羽、张飞这两个万人敌,很早就开始跟着刘备了,日后成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汉中之战后,刘备擢拔当时默默无闻的魏延担任汉中太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然而魏延最终用战绩证明了刘备的眼光,在后期,魏延就是蜀汉第一大将。

再加上刘备临终时对马谡的判断,更加证明了刘备的识人眼光。

2.用人

刘备也很会用人,最明显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刚投奔过来时,刘备对这个年轻人十分信任,甚至一度惹得关羽、张飞不愉快,最后刘备举国托付给诸葛亮,彰显信任之情,可以说,诸葛亮的才能,在刘备麾下发挥的淋漓尽致。

此外,在刚打下益州时,益州局势纷乱,各种力量交错,刘备也能很好地平衡各方力量,让人才各尽所能。

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仁义贤德

最后就是刘备对待百姓时,所倡导的仁德了。

刘备临终时,劝诫刘禅:“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刘备以仁德行天下,每到一地,就布施恩德,收取民心,所以他才能深得民心。得民心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携民渡江,几十万百姓追随不舍,此等情景,亘古未有!

刘备能做到这种程度,想必是因为刘备出身底层,深知百姓的劳苦,所以他能放下姿态,深入民众,取得民心。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刘备能从一介卖草鞋的人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胸怀大志,所以有不懈的动力;因为识人用人,所以得四海精英相助;因为仁义贤德,所以得天下百姓之心。最终,鼎足三分,成就大业!


历史都付笑谈中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但待人谦恭,城府很深。他喜欢结交豪爽之士,青年时代就有不少人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叫老大,这是他性格的优点,但刘备比另外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泽东曾评价他: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在人们的印象中,刘备不是喜欢哭就是善于逃跑,和曹操等人比起来,形象真是不咋样。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将鞭打督邮的事安在了张飞的身上,殊不知这件事体现出来的才是有血性的真实的刘备。试问,一个筋骨柔弱的人如何能在动乱的年代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平原做县令的时候,刘备显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把境内土匪剿得干干净净,平原县的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刘备从来不摆官架子,无论是官是民,只要赶上一起吃饭,他都毫不避讳地与之一桌喝酒,一碗吃菜。刘备的这一举动就像温润的春风一样。温暖了人们的心,将平原变成一块其乐融融的乐士。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宏图大志,刘备就是这样的人。曹操问刘备:“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

刘备这个老滑头就跟曹操打起了太极,顾左右而言其他。曹操直截了当地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也就你和我了!”刘备听完大脑直接短路,筷子都掉地上了,刚巧天上打了个巨雷,刘备赶紧弯腰捡起筷子说:“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

英雄的定义可以很简单,那就是想干大事并能干大事的人。东汉末年起事的群雄不在少数,可大多数人打江山的信念并没有那么坚定。

如董卓受挫后就建了个郿坞要在里面养老,袁绍因为儿子生病就放弃攻打曹操的机会。但刘备却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三入小沛,终成为最后的赢家,这愈挫愈勇的信念证明了他得天下绝不是偶然的。


峰回路转说历史


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人是怎么成功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①建立人设。在当今时代一个好的人设,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你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你有什么特点,这样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而刘备在当时的世界,就知道为自己建立人社了,他给自己的人设是仁义,有德行。凭借这个人设他交识了很多能人异士,也笼络了一大批的贤才。

②建立身份。在当时的时代,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刘备又想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出身理由,于是他认了中山靖王为自己的祖先。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样他就是汉家的正统血脉。也是很多人称他为刘皇叔的原因。

③任用贤才。刘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卖草鞋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招贤纳士。历史上著名的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结义,他一下子就有了两大猛将,后来他有三顾茅庐去请了诸葛亮。从这些方面都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懂得招贤纳士的人。

④性格坚韧。一个性格软弱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在那个时代成功的,因此刘备性格坚韧,百折不挠及时,战争失败也绝不会气馁,这就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

⑤相貌奇特。传说刘备双耳垂肩,双臂过膝。是一个外贸上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是人都会对他产生兴趣的。因此他能够找到机会结交很多的人。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他们的成功都会有自己的理由。





奉旨说史


《三国演义》中枭雄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从摆地摊到穿龙袍,没有超人的文韬没有过人的领袖气质,靠的是自身坚韧和朝着目标努力前行的意志。

少年时代的刘备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有一手编织草鞋的手艺,于是刘备走上了类似于今天的摆地摊卖草鞋的行业。

对很多人来说,面对生活的重压和磨砺下,会渐渐失去了棱角。最终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丧失自身光芒才华。然而,还有部分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永不放弃。虽然暂时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但他们心底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明确,他们为理想在不断的摸索切实可行的道路。他们缺少,只是机会。刘备就属于后一种。刘备在摆地摊卖草鞋的过程中摸索着,学习了坚韧、胸怀、和善等优秀的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刘备日后得以成功的基石。俗话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所以,刘备有走向成功的一切品质,只是待机会来临,“桃源三结义”后,兄弟三人目标明确,并且肯为之努力,最终成就一方伟业。






陈小二do


刘备,字玄德,是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胜的儿子刘贞,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所献的祭金违反礼制,触犯律令被削去爵位,从此就在涿郡安家。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世代都在州郡为官。刘雄被举荐为孝廉,担任过东郡范县(今河南省东北部)县令。

刘备年少时丧父,与母亲以买鞋织席维生。他小时候,喜欢和同伴在树下玩耍,刘备说,“我一定要坐上那种配有羽毛装饰的车盖的车。”当时很多人就说,他家肯定能出大贵之人。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同刘德然(与刘备同宗族)、公孙瓒(辽西人)一起拜卢植(时任九江太守)为师。

刘备不是很喜欢读书,反而喜欢好马良犬、音乐等。他不太爱说话,但是待人很好,喜怒不表现在脸上。他喜欢结交豪侠,年轻人争相投奔他。后因得张世平、苏双等大商资助,遂用受助钱财招兵买马,有了自己的一支队伍。

灵帝末年,黄巾军兴起,州郡纷纷协助朝廷镇压起义军,刘备因为率领手下的人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反贼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今河北迁安市区城)尉。后又因战功被任命为密县(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丞、高唐县尉、县令、豫州刺史、益州牧等等。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六,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即位称帝,昭告天下继承二祖的帝业。章武元年(公元221)夏天四月,刘备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任命诸葛亮做丞相,许靖为司徒。章武三年四月癸巳这一天,刘备在永安宫薨逝,享年六十三岁。

后人评价刘备意志坚强,心地宽厚,知人善任,虚心待士,非常有汉高祖的风范,颇具英雄的度量。当他把国家和遗孤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心志纯真毫无疑心,的确表现了君臣之间大公无私的关系,堪称古今的好榜样。他虽不及魏武帝,但也算有临机应变的才干谋略、遭遇困难百折不挠,最终称帝一方。





学必有用


刘备卖草鞋的故事 英雄不问出身的草根皇帝

刘备:没错,我是卖草鞋的,但我是汉室宗亲!

一.创业之路,半生流离。

乱世出枭雄,每一个风口都会涌出时代的弄潮儿,笑傲金融沙场。不过残酷的是每一个王者的崛起,背后都是九死一生的淘汰率。踩过流血的仕途,饱受沧海浮沉的苦难,艰难的完成阶层逆袭的flag。

前途?出路?天知道在哪?

刘备年少时曾在博导卢植门下学习兵法,因为像上海滩的杜月笙一样会办事。公元184年出道时凭借领袖型人格魅力,吸引了两名学弟决定跟着刘备一起创业,这两名学弟是五星武将关羽张飞同学。

刘备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喜怒不形于色,礼贤下士,对人和善,广结天下豪杰,以至于当地富商大户都愿意用钱资助他,让其可以结交更多的人。

刘备投公孙赞,投陶谦,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诸候几乎成了他家后院了,差不多都去到了,高官厚禄皆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出走,要自己创一番大事业。真是壮志未酬,意志不减。

当战乱年代,别人视百姓如粪土时,刘备却爱民如子,身后虽有百万雄兵追赶也不舍弃之,此等作为,不管是做秀也好,真的也罢,是其它诸侯所做不出的。此仁义之举,深深震撼着天下士子的心房,让他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美好的明天。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感动了一批人。诸葛、庞统、关张赵云、魏延、廖化等皆是慕名而来,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君臣一心,才打下了荆益二州之基业。

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凡成功者必须经过一番努力,锲而不舍,但这只是其一,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也不假,如袁绍之流,虽四世三公,兵强马壮,又能如何,其性格使才不能用,人心离散,焉能不败。


镜头里的童年


刘备正在卖拖鞋。卖草鞋十块钱一双。快来买,快来买!此时一个卖绿豆的大汉出来了。他去买肉了。问猪肉多少钱1斤?猪肉40块钱1斤。哇呀呀呀呀。你这黑心的老板。啥价要喝酒?老板说不能喝不能喝。我只能卖给你3碗,前面的高冈上有猛虎一只。已经伤人无数,张飞高喊一声。我看他要奈我何。然后提着双斧子。上了景阳岗。。突然喵的叫了一声。吓得李逵一个激灵。退后了三步。大喊我黑旋风李逵。怎会被一只小猫吓住?然后举起双斧。去劈木柴去了。劈了劈柴去集市上卖。结果没人买。他就想换钱买一双草鞋。结果没卖出钱去。他正好看见刘备就用柴火换了草鞋。刘备用换来的劈柴。卖了一个好价钱。后来又在河边认识了张飞关羽。三个人拜成了兄弟,后来又让诸葛亮出山。遇见赵云赵子龙。在梁山之上三进三出。杀的陈友良片甲不留。又碰见秦琼,秦叔宝。一通大唐。所以说刘备成功是?是天意。是机遇更是天命。


杨子说生活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备是东汉末年的小诸侯,也是可以和曹魏孙吴抗衡的蜀国建造者,因为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被广为人知,流传后世。

那么现实里的刘备是什么样子呢?卖草鞋的人为什么可以成功?

老百姓对刘备的评价很直接: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从侧面证明刘备确实爱哭,很喜欢用眼泪博取别人的同情,常常以退为进,获得自己的利益,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是腹黑!

东汉末年,政权黑暗,外戚专政,宦官争权,民间百姓苦不堪言,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撬动了汉室江山的那个撬杠出现了,张角三兄弟利用宗教成功取得了百姓的支持,并且迅速发动了席卷大半个汉朝的黄巾起义,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打得汉朝措手不及,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天下诸多英雄豪杰纷纷出现,凭借关羽张飞的武力,刘备也从编织草鞋的草根一跃进入了公务员行列。


一、刘备善于表演

刘备是典型的表演天才,很多事情都靠着刘备的腹黑成功得到想要的,比如三让徐州,诸葛亮劝说刘备夺取徐州,但是刘备说,在我困难的时候陶谦收留了我,现在让我夺取徐州,这种没有情义的事情自己是做不出来的,但是当陶谦死后,刘备立马出手;还有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杀的曹操人仰马翻,救了刘备唯一的亲儿子阿斗,在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举着阿斗当着赵云的面说道:为了这个孩子,差点让我损失了一个大将,说罢便要将阿斗摔死,赵云作为刘备的手下,自然感激涕零,但也不能看着刘备摔死他的儿子,否则以后怕是不得好死,连忙制止了刘备,惹得刘备大哭!这样的惺惺作态,的确为刘备获取了好名声!


二、刘备善于隐忍

三国演义里,善于隐忍的人有很多,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司马懿,硬是耗死了诸葛亮,夺取了曹魏政权,排在第二位的就非刘备莫属了。

刘备投靠曹操以后,在汉臣的秘密联络下,签订了“衣带诏”,旨在除掉曹操,兴旺汉室。但是刘备在京都只有关张两个大将,却没有一兵一卒,又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每天过得是战战兢兢。在和曹操相处的日子里,基本上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即便知道曹操的谋臣多次劝曹操杀死自己,刘备依然当做不知道,拿着生命在装傻充楞,最后成功逃离许都。衣带诏爆发以后,很多人被曹操杀死,作为衣带诏的一员,只有马腾作出了积极响应,并且在实际行动上给予了支持,刘备则沉默不发,与他常说的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形象大相径庭!


总结:刘备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因为衣带诏,也让很多的人认可了刘备是皇室成员,但是刘备的不作为,也让更多人看清了他虚伪的面目!


诗涵果果解史


刘备性格沉稳深具韬略,恰逢乱世,又自诩汉室宗亲,毕生巧妙周旋于各地诸侯之间,最终抚有两川之地,建立蜀汉称帝。他为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无论出身多么低微,命运多么坎坷,只要努力奋斗,机遇一定会来的。

刘备抗压能力强,百折不挠,喜怒无形于色,善能以柔克刚,别人都是急不可耐的展示自己的强硬,刘玄德却始终待人亲柔和善,甚至于经常哭求别人,较强的人格魅力 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保驾护航,无论多么困难对刘备始终不离不弃,这是主要原因。

出色的对外交际才华,让刘备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受到百姓爱戴,官员欢迎,例如刚入川见过刘璋之后,庞统等人急于求成,力主偷袭刘璋,取而代之,而刘备却认为自己仁义之名广布天下,如今初入蜀中,恩信未立,不可行此不义之事。

  • 综观整部三国演义,刘备一生仅仅只有一次失礼,也是在四川,喝醉了酒说了庞统几句,第二天主动去找庞统赔礼,庞统却说,昨夜大醉,何止是主人失礼呀,我也很失礼,于是两人哈哈一笑这事就过去了。可见刘备平生为人之谨慎,不亚于诸葛亮。
  • 在魏国被曹操软禁的时候,刘备故意在家种菜掩人耳目,张飞说话声音大了一点,刘备就赶紧制止,张飞不服,刘备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尽人事,听天命,不可与命争也。这也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命运不顺的时候,一定要忍住,耐心等待时机。

如果从儒家思想判断人的好坏优劣,刘备是忘恩负义的伪君子,他先后投奔了很多人又反叛,受到曹操两次收留优待,都叛逃而去,投奔刘表是去图谋荆州,投奔刘璋是为了图谋益州,多次抛妻弃子只顾自己逃命,入赘东吴又乘机抢占荆州,坐收渔利,留下无数为人不齿的污点。然而自古成王败寇,王霸之道无常法,正如三国演义那句歌词,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