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袁術是後將軍,袁紹是渤海太守,為何盟主不是袁術而是袁紹?

WS8384


袁紹能被推舉為反董聯軍的盟主,其中的道理就是人心所向。


袁術真的跟袁紹比不了,我就列一下各種參考條件吧。

家族

袁紹:爺爺袁湯的嫡孫之一。

袁術:在平輩嫡兄弟中,袁紹、袁基都是兄長,爺爺的爵位是傳給父親,再傳給袁基。

雖然大宗是在袁術這一支,但是從平輩兄弟、家庭地位上,袁術都是靠後的。


名望

早年,袁紹在京師拒絕出仕當官,結交黨人、名士(張邈、許攸、伍孚等等),以此養名。例如名士何顒與袁紹結交,而不搭理袁術,對此,袁術生氣也沒辦法。

袁術也有結交一些公族子弟,如南陽宗承、河內張範、下邳陳珪等,但是論交友的廣度和深度,還是比不過袁紹。


初平元年時的官職

袁術逃出京師後,拿著後將軍的印綬,然後到荊州南陽避難。若不是孫堅先殺南陽太守張諮,袁術如何佔據南陽真的是個難題。

孫堅殺害張諮之後,轉手把南陽送給袁術,袁術這才有了立足之地,並以孫堅、劉祥等人為爪牙,籌備反董。


袁紹離開京師比袁術早,走的時候帶走了司隸校尉的印綬,然後避難冀州勃海。董卓在其他人的建議下,為了向袁紹示好,表拜他擔任勃海太守。袁紹就有了立足的資本,隨後冀州牧韓馥也向袁紹示好,攜手組建冀州方面的反董聯軍。


後將軍和司隸校尉並非同一官僚體系,無法比較實際高低,但就從袁紹還有個勃海太守印綬來看,比袁術手裡那個沾血的南陽太守印,還是體面得多。


反董軍事集團內部關係

天下反董聯軍分三部:南陽、兗豫、冀州。

  1. 荊州南陽方面軍是袁術為首,屯於魯陽。

  2. 兗豫方面軍是以劉岱、孔伷為首,主要屯於陳留酸棗。

  3. 冀州方面軍是以袁紹、韓馥為首,主要屯於河內。


很顯然,兗、豫方面軍的站隊至關重要。

  • 兗州刺史劉岱和袁紹私交不錯,袁紹起兵時,還讓妻子(劉氏、袁譚等人)去劉岱處避難。
  • 兗州陳留太守張邈跟袁紹當年在雒陽時就是好友。

  • 兗州東平相李瓉跟袁紹有姻親關係。

  • 豫州刺史孔伷的人脈關係無法考證。畫個×

  • 鮑信和橋瑁是原來大將軍何進府的官員,和袁紹是一起策劃誅殺宦官的事。早在去年,何進策劃此事時,都是與袁紹商議,並提拔袁紹擔任司隸校尉,讓他負責追捕宦官子弟的事。

  • 曹操早年也是和袁紹關係親近。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袁紹影視形象】


如此種種,可以看出:袁術在靈帝時、何進時就比不上袁紹的聲望、地位,乃至到反董之時,其人脈仍然無法與袁紹比肩。所以,兗、豫方面軍集體站隊到袁紹這邊,“遙舉”袁紹為反董聯軍的盟主。袁術也無能為力,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最後忍耐不住了,又在私下說袁紹的壞話來安慰自己。

因為袁紹的生母是婢女,所以袁紹是庶出,是生父袁逢將袁紹過繼給伯父袁成後,才獲得嫡子身份的。

於此,袁術私下貶低袁紹是家奴,還寫信給公孫瓚,更說袁紹是野種,不是袁氏子孫,此事傳到袁紹耳中,氣得抓狂。

《後漢書·袁術傳》:豪桀多附於(袁)紹,(袁)術怒曰:“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又與公孫瓚書,雲紹非袁氏子,紹聞大怒。

就這樣,本應是同心協力的兄弟二人反而結怨,後來,袁紹又趁孫堅不在豫州,派人去奪取地盤,至此,袁紹、袁術二人徹底反目,反董聯軍也隨之土崩瓦解。


有一說一談歷史,不偏不倚話蒼生。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


潯陽鹹魚


公元190年,由於董卓在京城禍亂朝綱、干政弄權。天下群雄紛紛打起討伐董卓的旗號,組成諸侯聯軍,並推舉袁紹為盟主(袁術就表示不高興了,因為當時袁術是後將軍兼南陽太守,而袁紹只是渤海郡太守而已)


當時袁術的地位確實要高於袁紹,那為什麼大家不推舉地位更高的袁術當盟主呢?

首先:袁紹是哥哥,雖說袁紹是庶長子,袁術是嫡子,袁紹在家裡地位不如袁術。但是袁紹被過繼給了自己的伯父(袁成)之後也是嫡子了(二人在袁家的地位就平等了,袁紹年長一點,盟主的位子自然是讓哥哥做)

第二:當年十常侍亂政,在誅殺十常侍的過程中,袁紹袁術兩兄弟雖說都立了大功,但袁紹感覺要比袁術搶眼不少

第三:董卓控制朝廷的時候,袁術直接逃回老家,而袁紹則直接跟董卓拍桌子瞪眼的正面硬鋼,然後才逃離洛陽。從這一點來看,袁紹在這件事情上明顯比袁術更有魄力和脾氣

第四:在漢靈帝時期設立的西園八校尉中,身為中軍校尉的袁紹排第二,高於袁術。當時的袁紹就已經是朝廷中的實力派了

第五:參加聯軍的各路諸侯中大部分地處北方,大多對袁紹更有好感。

人氣、聲望、魄力、能力等各方面袁紹都強於袁術。所以當盟主的是袁紹而不是袁術


左將軍


地位很重要,但說到底還得用硬實力、名氣說話。


表面上看這確實有些不合理,因為按道理袁術官職高,在袁家又是嫡長子,盟主是沒跑了,但成為盟主可不是單靠這個來權衡。

一、首先我們要知道袁紹是很強勢的,至少是甩袁術半條街吧。漢末宦官亂政,而袁紹為給何進報仇,當時可是誅殺了無數宦官的。袁紹當時把沒有鬍鬚的人,也就是宦官皆斬盡殺絕,少說有二千多人。

在他人眼裡,袁紹是英雄,他是消滅宦官亂政的救星。而在宦官亂政時,其實袁術也在京城,只不過他是脅迫十常侍棄皇宮出逃,在他人眼裡兩兄弟的差距就出來了。


二、我們來看看十八路諸侯是哪十八路吧!除了袁術和袁紹,其他十六路分別是: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袁紹當時勢力主要在北方,而十八路諸侯中勢力也多數在北方地區,像韓馥、劉岱、鮑信、孔融、公孫瓚等人都是北方勢力。


選盟主,其實看的是你的人緣,十八路諸侯中多數本來就離袁紹近,親近一些,而袁紹本人也相比袁術來說更好說話,人更好一些。袁術這個人可以說是很爛了,心胸狹窄,本來有個盟友、好幫手孫堅,結果伐董卓的時候,還背地捅人家一刀,斷了人糧草,搞的孫堅大敗。同為親戚的十八路諸侯之一袁遺也是更親近袁紹的,袁遺本來被袁紹任為揚州刺史,但袁術不服,將其打敗,沒留一點情面。

袁術自恃強大,不把眾諸侯放在眼裡。相比袁紹來說袁術心胸狹隘,度量小,人品差,這樣一個人誰會投他盟主票呢?


三、袁紹能當選盟主其實有個人的作用很大,那就是他的兒時好友“曹操”。作為從小玩到大的兄弟,曹操對袁紹是很力捧的。


在選盟主時,曹操說了一段話:“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將之裔,可為盟主。”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為也。”紹方應允。

當然這段話用在袁術身上也是可以的,但曹操更認可袁紹,曹操和袁紹是當時新一輩中的兩個翹楚,一個刺董,一個滅宦官,名氣很大。連曹操都認可了袁紹,其他人還有什麼話說呢。曹操一說袁紹可以,眾諸侯也就覺得行了,更多是人云亦云吧!有個帶頭的說你這個人可以啊!行!然後大家就都說你行了!


夏目歷史君


袁紹是庶長子,袁術是嫡子。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當然得是嫡子代表,輪不上一個袁家庶子。但是袁紹當初是大將軍的司隸校尉啊,大將軍可是在三公之上的,相當於現在軍委主席吧?何進說:“誰敢與吾正君討賊?”一人挺身出曰:“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軍委主席一招呼,第一個站出來的是袁紹袁本初,這不光是勇氣,也是地位的表現,他蹦出來,何進啥表現,大喜;再看曹操說完意見,何進啥反應,“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是呵斥!曹操他爹當時也是太尉呢,可見袁紹地位之高。當然袁紹帶他弟袁術還真把十常侍給乾死了。

把董卓給鼓搗來的也是袁紹的主意。等董卓來了,倒行逆施,禍亂朝廷的時候,誰敢當面懟董卓,還讓董卓不敢殺他的,也就袁紹一人了。袁紹可是對著董卓拔出配劍的,毫不含糊。至於職務,只不過是董卓離間二袁的手段,原來袁紹比袁術職務高,董卓成心的。

所以袁紹在討董卓的聯軍裡當盟主是理所當然,眾望所歸。


真我85918


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袁紹是袁術的哥哥。袁紹和袁術都是袁逢的兒子,袁紹是庶長,袁術是嫡子。但後來,袁紹過繼給了袁逢的哥哥袁成之後也成了嫡子,兩人地位平等了。在袁氏家族中,袁紹是哥哥,自然沒道理讓弟弟當盟主。


二。誅殺十常侍時,二人都曾立下功勞。但是袁紹明顯比袁術更加顯眼,這就使袁紹聲望大於袁術。後來董卓把持朝政,袁紹以強硬姿態對抗董卓,然後才逃離洛陽,而且他去的地方不是汝南,而是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冀州渤海。這樣一對比,顯然做哥哥的袁紹比做弟弟的袁術有擔汝南當和有魄力多了。

第三,十八路諸侯中絕大部分都是地處北方,相當多的諸侯都對袁紹有好感,袁術真正算得上的盟友只有孫堅一人,勢單力薄,在眾人推舉之下肯定敵不過袁紹。

以袁術一貫看不起他這位哥哥的脾性來看,袁術當時估計也是很想當這個盟主的,可是形勢卻是比人強,無論是聲望,能力還是在眾人心目中的印象,袁術都比不過袁紹,所以盟主之位當仁不讓的歸屬於了袁紹而不是袁術。


小黃侃野史


要老二打老大當然符合諸侯最大利益,特別是老大脾氣差,不然怎麼打天下讓諸侯爭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