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除了紅燒肉和詩詞,蘇東坡還教會了我們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除了紅燒肉和詩詞,蘇東坡還教會了我們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年末到來,各大社交場合紛紛熱鬧起來。每個人好像都不缺應酬,有插科打諢的,有談人生理想的,還有聊行業趨勢的……各色聚會應有盡有。

但是我見過一場更難得的聚會,來自1000年前: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場聚會一點也不熱鬧,它只是一個傷心人和朋友之間,毫無緣由的偶然相聚。

這個傷心人,我們都很熟悉,他就是蘇東坡。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如果往年倒20年,蘇軾一定不會進行這樣一場聚會。那個時候,他是名動京師的才子,文壇和教育部大佬歐陽修、梅堯臣都對他讚賞有加,每天有數不清的熱鬧宴會等他赴約。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而這一切都在元豐二年(1079年)那場烏臺詩案中戛然而止。

那個時候,宰相王安石率領新黨正銳意變法,蘇軾和這幫新黨意見不合,又加上天生的憋不住話,得罪了不少人。藉著蘇軾被調任湖州寫公事報告的文章,新黨開始對他圍攻,說蘇軾話裡話外“諷刺朝廷,對皇帝不忠,死有餘辜”。這麼一攪和,朝野內外掀起了一派“倒蘇”之聲。

蘇軾就這樣從人人歆羨的才子變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御史臺的吏卒像抓小雞一樣把驚惶的他拎到京城監獄。在監獄中又差點被折磨至死。好不容易出了監獄,一紙調令下來,他又得收拾鋪蓋滾去偏遠的黃州。

才三個多月的時間,他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理想被摧毀,朋友也散盡,前途更是兇險莫測。剛到黃州的蘇軾心中充滿了悲傷和絕望,你看那時候,他寫楊花: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寫孤鴻: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離人淚的楊花,恨而寂寞的孤鴻,說的都是心如死灰的自己。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蘇軾《寒食帖》。詩同為謫居黃州第二年作。

最後一句堪稱心如死灰: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到黃州的第二年,他不再自己悶頭寫日記。開始四處旅遊,交朋友,參悟莊子和佛學。吃吃喝喝,看起來快快樂樂。

這一年他寫了很多詩詞,其中不少都成為了千古名篇。

和朋友出門,不巧遇暴雨,旁人都狼狽,他卻像少年一樣勇敢衝出去和老天對抗: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出門遊赤壁,憑弔周瑜,他自己比當年的周公瑾還要豪情萬丈: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赤壁懷古》

和友人泛舟同遊,面對看不開的友人,他還能以自己的灑脫破除對方的執念: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前赤壁賦》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我們和天地一樣永恆,又何必羨慕他們。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東坡赤壁圖》

但是在這所有看似積極的對抗、豪放、灑脫背後,你卻能依稀感到,他還是不能放下的。

就像那首《念奴嬌》最後,他把所有的豪情灑脫歸於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無端就讓人讀出一種唏噓無奈,還有不能化解的一絲悲涼。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顏梅華所繪《赤壁懷古》

多年前的那場斷崖式的人生轉折,給蘇軾帶來的傷害是無盡的。

他可以憑藉自己生來的豪情和灑脫暫時掩蓋這些傷疤,但要真正的化解和放下,還需要一個契機。

一年之後,這個契機終於出現了。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元豐五年(1083年),蘇軾遇到了同樣被貶到黃州的張懷民。也許是境遇相似,也許是性情相投,這兩個人成了至交好友。

張懷民也是妙人一個。他本來官職就不大,這次被貶黃州混得更慘,但是卻還有心情修建亭子,專門用來觀賞長江的美景。而蘇軾更妙,給這座亭子取了名字叫做“快哉亭”。

兩個前途悲慘的閒人沒事就坐在快哉亭,面對著長江吹吹風,喝喝酒聊人生。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十月十二日這天晚上,已經解衣欲睡的蘇軾突然失了眠。索性爬起來,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真巧,懷民也沒有睡著。兩人就一起到庭中散步。

那天月色正好,月光像清泉一般灑滿院中。竹柏枝葉的影子彷彿水中的藻荇輕輕遊動。

兩個人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在這空明月色中漫步,卻已經勝似萬語千言。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蘇軾承天寺夜遊圖》

在那一刻,蘇軾心中所有的對抗、糾結,甚至是灑脫,終於全都放下。剩下的,只有全然的平靜安寧。

這場夜遊後的第二年,蘇軾又遭貶,只得離開黃州。

再往後,他去過京師、江南,來過惠州、海南……無論是駐地還是境遇,都是起起伏伏。

而在有跡可循的歷史中,他終其一生,都沒有再見過張懷民。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每個人的人生,可能都有這樣一場沒有緣由的聚會。

有這樣一個人,你未眠,真巧,他也未睡。兩個人月光下散散步,不說話,已經勝過萬語千言。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過了這樣一刻,可能是同樣的人,或者同樣的月夜,但因為彼此人生處在不同階段,就再也不會有當初恰到好處的默契無言。

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會遺憾的是,這樣的朋友能有幾個。

但可能更遺憾的是:

人生,到底又有多少這樣恰好的時光呢?

— 今日互動 —

你的人生中

這樣恰到好處的時光

又是怎樣的呢?

除了红烧肉和诗词,苏东坡还教会了我们这件最重要的事|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