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用30多張紙條“對話”!海寧醫院分娩室這一幕暖心

用30多張紙條“對話”!海寧醫院分娩室這一幕暖心

5月30日晚5點10分,一位特殊的產婦被推進了海寧市人民醫院的分娩室,一次不同尋常的自然分娩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分娩室裡顯得異常安靜,既沒有產婦聲嘶力竭的喊聲,也沒有助產護士的加油鼓勁聲。仔細一看,一張張充滿關心和鼓勵的紙條在產婦和助產護士之間傳遞著。

“力氣用小一點,緩慢用力”“打止血針有點痛”“宮口開全了,現在開始往下用力,大腿抱起來,深吸一口氣”“寶寶就要出來了,稍微用一點點力氣”……這樣的小紙條前前後後有30多張,不僅讓大家看到了這次生產過程的不易,更記錄了助產醫護人員對產婦和嬰兒的溫暖守護。1小時17分鐘後,22歲的聾啞產婦小鄧順利自然分娩,產下一名女嬰,母女平安。

突遇聾啞產婦 分娩遇到極大考驗

5月30日上午10點,小鄧和家人一同來到了醫院待產。小鄧的婆婆告訴記者,預產期原本在6月3日,但一早上小鄧就說腰疼,擔心會出問題的他們一刻也不敢耽擱就趕來了醫院。在婆婆眼裡,小鄧是個堅強的兒媳,很孝順很貼心,體諒家人工作辛苦,就連早上來醫院都是坐公交車。

當時來到醫院的小鄧有些緊張,助產護士沈麗萍發現後連忙上前溫柔地安慰她。但是小鄧一直在咿咿呀呀的,卻講不出話來。這時候,沈麗萍才意識到原來小鄧是一名聾啞人。

瞭解到這情況後,接待的每位醫護人員都格外上心。基本的檢查後,產科主任葉為群考慮讓小鄧順產。通過紙筆的書寫交流後,小鄧也表達了自己生的意願。但自己生產也意味著即將面臨更多的問題,小鄧的特殊情況,對於醫護人員和小鄧都將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助產護士沈麗萍告訴記者,因為小鄧是聾啞人,害怕在手術進程中交流會有困難,她做了很多的準備。“我提前寫了好多張紙條,上面包括怎麼用力,怎麼呼吸,給她打的是什麼針等。考慮到孩子的爸爸也是聾啞人,在生產時為了更好傳遞我們的想法,還特地安排了男方的媽媽進來陪伴分娩。”

為生命破例 讓丈夫進入陪同

用30多張紙條“對話”!海寧醫院分娩室這一幕暖心

沈麗萍告訴記者,自從人民醫院搬新家後,還從未有過幫助聾啞孕婦接生的經歷,這是第一次。雖然提前做了許多準備,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問題。“在宮縮的時候,我們用紙條告訴孕婦用力和呼吸的方式,但可能因為痛得比較厲害,她的情緒波動很大,還下意識地去拿開綁胎心的帶子。再加上她婆婆也不懂手語,只能通過觀察小鄧的眼神來傳達小鄧的意思,所以溝通並不很順暢。”

醫護人員只得在旁邊不停地安撫,用紙條安慰小鄧,可小鄧依然表現得非常煩躁。“叫王濤(丈夫小名)陪我!”躺在病床上的小鄧顫顫巍巍地用筆寫下了這句話。雖然平時只允許一位家人進去陪伴產婦分娩,並且丈夫是不能進去的,只能等在產房外面。但是看著小鄧越來越糟糕的狀態,又考慮到產婦情況的特殊性,為了保證嬰兒的順利出生,醫護人員決定破一回例,讓小鄧的丈夫一起進了分娩室。

小王進了分娩室後,不斷地用手語去鼓勵著小鄧,還向她豎起了大拇指,告訴小鄧她真的很厲害了。看到小王的手勢後,小鄧微微笑了笑,也用手語回應著,就在這一來一回的交流中,小鄧的情緒慢慢地緩和了下來。

雖然小王臉上裝作很平靜,但看得出來他其實也非常緊張,在生產的過程中,他緊緊地握住小鄧的手,在傳遞給妻子力量的同時,也讓自己能夠安心。

1小時17分鐘 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用30多張紙條“對話”!海寧醫院分娩室這一幕暖心

宮口完全開了以後,考慮到孩子出生要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沈麗萍讓小鄧的婆婆和小王離開了分娩室。這時小鄧可能也比較累了,生產的時候總是憋不住那口氣。“肚子痛了,使勁,現在要你用力把他生下來,嘴巴閉住。”“沒力氣?現在必須用力才能生!”“嗓子裡沒聲音,用力時嘴巴閉住。”沈護麗萍不停地用紙條鼓勵小鄧,在紙條關鍵的部分,像是“用力”等詞,沈麗萍還用筆把它重重地圈下來。

因為小鄧聽不到,沈麗萍每說一次用力都會不自覺地用筆在紙上戳一下,最後紙上佈滿了藍色的點點。

沈麗萍還告訴記者:“考慮到產婦看不懂醫學術語,為了讓她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產時具體要怎麼做,我們都會採用比較通俗的話語,雖然可能不那麼文雅,但當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當天18點27分,寶寶終於出生了,是一個可愛的女寶寶。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鬆了口氣,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醫護人員笑著告訴記者,雖然過程很艱難,但生產還是很順利的,只花了一個多小時,比不少產婦都快了不少。寶寶產下來了,醫護人員懸在空中的心就落定了。

用30多張紙條“對話”!海寧醫院分娩室這一幕暖心

手術的縫合階段,醫護人員還是不斷地用紙條告訴小鄧每一個步驟。看見自己的小孩就在身旁,小鄧既緊張又激動,這時很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沒多久整個手術就順利完成了。沈丹萍笑著說:“後來她的視線一直圍著孩子,我們給孩子稱體重、擦拭、轉到哪產婦的眼睛就跟到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