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AI四大技術,有望成為突破效益瓶頸的技術領域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被視為目前高科技業界的重點技術,在機器人、物聯網(IoT)、自動駕駛等領域都有廣泛可能性,但有些部分如自動駕駛領域,目前可說還在早期發展階段,投資不可能馬上回收,因此日本財經雜誌週刊鑽石(Diamond)舉出4種人工智能技術,是有可能在5年內獲得大舉投資並進行回收的領域。

這4種技術,將極有可能產生效益較大的技術領域,它分別是普及運算、智能音響、聊天機器人、機器人自動化流程。

雖然人工智能可能帶來各種風險,但是人工智能技術有著廣闊應用前景,能夠極大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近年來,人工智能與電子終端和垂直行業加速融合,已經湧現出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產品,而且人工智能正在全面重塑家電、機器人、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將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

首先是可以配合物聯網應用的普及運算AI應用。物聯網只是利用感測器與網絡,進行資料自動收集與傳輸,資料的意義與應用仍需透過AI處理。目前日本製造業廠商中如Sony或東芝(Toshiba),已經在生產線上推動普及運算概念的應用,以提高生產效率,其他製造業與服務業、甚至農漁業廠商,也都在進行相關概念的商業化研究。

AI四大技術,有望成為突破效益瓶頸的技術領域

除了生產線上,普及運算在面對消費者或企業員工之間的人際活動,也有必要的應用,比方被視為觸控之後新世代的人機介面、同時也是智能家電控制中樞的智能音響;企業提供消費者服務的聊天機器人,包括居家照護用的人形機器人,或電話語音詢答用機器人;以及文書處理利器的機器人自動化流程。

在智能音響方面,據日經產業(Nikkei Business)雜誌報導,智能音響在日本上市才1年,仍未成功開闢商機,但是在美國與英國已經成為網絡購物利器,並引發網絡廣告商重新構思音響廣告模式;另外也有美國的旅館應用智能音響,代替傳統以電話提供櫃檯與住房客的聯絡服務,商機已然浮現。

雖然智能音響的語音服務相當便利,但是在若干領域,使用者還是要看得到的硬件,就聊天機器人來說,Sony在2018年1月推出的新款機器狗aibo,目前就用在老人照護安養領域,可提供陪伴老人聊天與肢體觸碰等服務,大幅降低看護人員的負擔;豐田汽車(Toyota Motor)也有聊天機器人,可頭部轉向開車的人進行聊天。

至於語音客服或金融機構的電話投資顧問服務,多數情況下就不需要實體的機器人,但還是需要AI軟件,這與企業中協助處理公文書、會計帳、與簡報資料的機器人自動化流程技術,就比較接近,都是屬於企業內部作業領域應用。

雖然汽車業與IT業看好自動駕駛,但目前自動駕駛剛發展到Level 3,離Level 5的完美階段時間仍長,5年內的中短期AI商業應用,上述說到的四個方面,還是有比較大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