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教写作技巧会降低孩子的写作兴趣吗?

教写作技巧会降低孩子的写作兴趣吗?

很多人觉得我教写作技巧会降低孩子的写作兴趣。

那是因为他们对写作兴趣这回事根本没想明白,他们对孩子的写作兴趣的激发往往只停留在迎合这个层面上。有的老师喜欢在孩子动笔写作之前做游戏、变魔术等。“游戏作文”甚至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主张。我倒不是反对“游戏作文”,偶尔我也会上这样的作文课,但不多,为什么呢?

第一,“游戏作文”太消耗时间。一线老师没有不心疼时间的,我们的教材学习内容太多,测查比较密集,再加上各级部门派发下来的额外任务,逼得我们对时间精打细算。我不是深陷于应试不能自拔,我也愿意让孩子们多体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但做游戏一旦放开来,就需要大量时间。

第二,“游戏作文”把握不好,就会过度游戏化、娱乐化。尽管你想尽办法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时的观察、游戏后的写作上来,但他们一旦进入游戏中,就会沉迷于简单的感官享受和人际交流中。

第三,“游戏作文”的写作兴趣迁移性不高,在那个情境中孩子们愿意写了,而换个时间、场合,他们可能又不愿意写了。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写作方法的迁移性也不高,在那个情境中他们会写了,而换一个情境,他们可能还是不会写。

那么,我用什么办法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这种办法操作起来还不能太复杂。任何操作复杂的办法都是中看不中用的,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只适合待在杂志里或者各级教育部门自己花钱印刷的优秀案例里。

拼命地表扬

我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接班。十岁的孩子刚刚开始正式写短小的文章,他们对写作还怀有恐惧,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想得到老师的积极肯定。不切实际的泛泛的表扬,可能会助长孩子浮夸的虚荣心,会让他们自以为是,不愿投入努力。而有针对性的赞美对初试者而言,实在是一剂强心针。因此,这一年,我从他们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没有结构可言的文章中,努力寻找亮点,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并不是那么可怕,他们是可以写好作文的。从四年级开始,我才慢慢提高标准,将对他们习作的评价客观化。

让孩子拥有更多读者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写作文,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的作文没人看,或者只有语文老师在看,他们觉得没劲。事实也是如此,写一些趣闻逸事,是老师在看;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是老师在看;写给有关部门的信,也还只是老师在看。如果这个老师不是他喜欢的、崇拜的,甚至是他讨厌的,那他就更没有动力了。

所以要让孩子有写作的动力,就要让他觉得他的作文真的有人在看,有很多人在看,而且自己在乎的人也在看。换言之,就是让孩子拥有更多读者。

让孩子的作文拥有更多作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发表出来。但是发表资源是有限的,能发表的毕竟是少数,而且这需要老师投入非常多的精力,比如搜集学生杂志,研究杂志栏目设置、稿件需求,投稿,甚至跟编辑建立联系。

因此,很多老师开始寻求更现实的方法。

比如范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啦,出墙报啦,办班级博客啦,让学生互看互评啦……这些方法我都试过,有的现在还在坚持。

例如,每周我至少花半小时时间来点评学生的周记,每次都点评得口干舌燥、嗓子生疼,但学生听到自己的文章在40人的“大庭广众”之下被表扬,确实高兴。

例如,有一段时间我实施“招标”批改。我先简单说一下某篇文章的亮点,然后询问是否有人愿意把这篇文章认领去批改,大受欢迎造成哄抢局面的文章的作者,心里总是窃喜。

但是,我总觉得这些方法受益面还是太小,刺激力度还是不够,而且随意性太强,最后我自认为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设置班刊(周刊)。关于班刊,管建刚老师有成体系的操作办法,而我的操作办法比较简单,坚持了多年。

让孩子写自己想写的

那些长大以后还坚持写作的人,无非是觉得写作有用,比如可以评上职称、赚取稿费、解决问题、引起关注、得到青睐等。而小学生的习作属于练习,往往没有物质的回馈,对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实际帮助。因此,我们只能更多地在精神鼓励方面想办法。

在写作上,对孩子们最好的精神奖励就是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无拘无束地写。所以,我的周记作业一般都不规定写作任务,孩子们有充分的自主权。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好几个孩子的写作选择让我印象深刻,例如,一个孩子写了一年《邪恶神兵》,在大人看来,他写的无非就是在宇宙里打打杀杀;一个孩子一年都在评述“三国”里的人物;一个孩子每周都写一些在大人看来无意义的碎片……

让作文题尽量有创意

有的时候,我们布置的作文题确实过于老套、无趣,比如“童年趣事”“一个难忘的人”“一件难忘的事”“我得到了”,这些题目往往成人化,比较宏大,指向道德,只会让孩子讨厌、拒绝。其实,好的作文题有时会让孩子从内心发出惊叫和欢笑。我们来看一些开头:

我的眼睛一只是绿眼珠,一只是棕眼珠,绿眼珠能看见事实真相,而棕眼珠看到的更多,比另一只眼睛多得多。

“对他好一点儿,毕竟他是你的弟弟。”爸爸说。

我是全国最出名的12岁孩子。

杰森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蠢过,他希望永远不要再这么蠢了。

她感觉马上要大难临头了。

那间房子阴森森的,低垂的屋顶,灰扑扑的油漆,许愿的窗扉像斜着眼瞪人,空荡荡的门廊上那把摇椅日夜不停地摇哇晃啊。

我第一次遇见史蒂芬,他在我的右手臂上画了个魔咒,害得我的手指三个小时动弹不得。

弗莱明太太的假发不见了。

他在演讲的时候不小心假牙掉了出来。

我最讨厌的人竟然在我面前慢慢变成了一只毛毛虫。

如果你让孩子们接着这些开头往下写,他们可能会蛮有参与、挑战的兴趣。你没发现吗?这些开头能让孩子们放松下来,它们说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了,而且有不可抑止的幽默感。

当然,写作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写作考验的是人对诱惑的抗拒力,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即使是作家,写作时也不可能经常文思泉涌、下笔成章,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题材,是词不达意,是寂寞,是痛苦。

有时不要太在乎孩子们喜不喜欢写。我带过几届学生,无论哪一届,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发现总是有孩子不喜欢写作,害怕写作。这是很正常的。只要你尽力了,就没必要沮丧,更不必胁迫孩子去喜欢。

(文章选自源创图书《让孩子学会写作》,蒋军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教写作技巧会降低孩子的写作兴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