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汉字故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听说河南曾生长过野象?

汉字故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听说河南曾生长过野象?

大家都说中国的地图形象像是一只公鸡。这只公鸡硕大、肥壮。这幅公鸡地图轮廓清楚,清晰显眼,生动盎然。同时,他也有自己的鸡头、鸡背、鸡尾、鸡肚……他的每个部位都被独特的省份占据着,那么你知道各省份的简称以及来历吗?

省区简称顺口溜

新青蒙西北见,黑吉辽东北寒。

宁陕甘站高原,京津沪持渝前。

晋冀豫黄河岸,苏鲁浙逛海滩。

湘鄂皖云赣川,藏贵黔大西南,

闽粤桂望岭南,琼海台波涛间。

特港澳俩弹丸,颗颗是神仙丹。

不难发现,中国各省的简称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汉语汉字的使用者来说,找到各省简称在历史、风物上的联系并不难。

不过由于历史的流转,很多省份的简称来历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省份,是否与你理解的简称可有出入?

河南

在众多省份简称中,还保留先秦时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两个:冀和豫。从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继承中原文化正统,优势得天独厚。不光如此,这古九州的“豫”字,还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地理气候大变迁。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个人看着大象。《说文》里说,“豫,象之大者。”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也经常发现商朝贵族田猎捕象的信息。

汉字故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听说河南曾生长过野象?

这说明,在商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野象、犀牛等种群的存在,证明中原地区曾经长期处于“全新世大暖期”,这一气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到商朝这段时间。进入周初,气候发生显著变化,野象栖息的地域也整体南移到淮河流域。

汉字故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听说河南曾生长过野象?

同时,据史书记载,曹冲称象故事中,象是孙权从江南吴国境内进献的。这说明三国时期,已经很难在中原发现野象了。

广东

金文中,粤字是由“雩”演化而来,它的字形像是海洋上的气流受阻,巫师祈求降雨。

《诗经》里,粤常和“越”通用,含义也是一样。在先秦文献中,中原文化对长江以南沿海部族,统称为“百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骆越、于越等。从简称上看,粤(通“越”)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和越文化有关的省份。

字形上看,“越”又同戉,指的是生产“戉”这种兵器的南方部落。具体的兵器形态,可以看看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钺。

广东的“粤”起源于南越国。这是一个已经完成中原文化融合的政权。在南越国建立之前,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大范围的民族融合。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逃亡被捕者、入赘者和贾人进入百越。这批人口共有50万,其中大部分是商人。由此可见,岭南人的经商血统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故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听说河南曾生长过野象?

图片丨为联通岭南,秦开通灵渠

湖北

几年前,有人提议改湖北的简称,说“鄂”不吉利,通“恶”。此话一出,海南省不答应了,难道你说我“穷”(琼)?黑龙江也不黑啊?这个谐音梗有点尴尬。

鄂不仅不恶,里面还隐含了一段十分曲折的历史密码。

在商代,鄂通“邘”(音于)。《战国策》里曾提到:“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可见,比起鲁、晋,鄂的历史更为悠远。说起这个鄂侯,一半以上中国人会很熟悉。他就是《封神榜》里被商纣王做成肉干的那位。

考古专家研究,鄂城位于今河南沁阳县境内。为什么河南的“三公”跑到湖北去了?历史上,鄂国是商朝便有的古国,实力不可小觑,在西周初年,周鄂关系密切,但到了周夷王时期,周室衰落,鄂侯率淮夷反周,引起周天子震惊,举国之兵令西六师、殷八师全面出击,无遗寿幼,灭了鄂国。

汉字故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听说河南曾生长过野象?

鄂族不得不南迁,直到今天,在今河南偃师东南有一处古地“鄂岭关”,鄂族曾在此暂住。后经随枣走廊,进入随州、鄂州定居。这么看来,湖北人、河南人都是本家。

简单的汉字故事,大伙儿都了解自己家乡简称的来历了吗?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便满怀优雅与浪漫,管是汉字、书法,还是其他……尽管沉睡千年,却依然能有章可循、有史可考,可喜可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