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非吸600多億,“善林金融”驚天騙局套路大曝光!

非吸600多億,“善林金融”驚天騙局套路大曝光!

4月24日18點,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發佈《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雲等8人今被批捕》,這起由4月9日,善林實際控制人周伯雲自首引起的風波劃上句號!

典型龐氏騙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蓄謀已久!資金鍊斷裂騙局泡沫戳破……這對期待善林“振作起來”的投資人來說,無疑句句驚雷,雷醒夢中人。

由善林一事也引發了投資人對線下理財的擔憂,業內專業人士也發出“線下理財終將覆滅”的論斷。與此同時,一些線下理財公司為了避風頭,也開始含蓄轉戰線上。

這次,線下理財真的涼了?你真的懂線下理財的套路嗎?

◆ 善林事件落幕

據警方通報稱,4月9日周伯雲自首時坦白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產生巨大資金缺口致使無法兌付投資人本息。

經調查,警方證實善林金融採用傳統的門店推銷與互聯網營銷相結合的“線上”、“線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共計600餘億元。這個紀錄和此前e租寶實際吸儲700億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警方通報中稱,“善林金融”通過推出各種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吸收社會大眾資金形成資金池,供周伯雲等人任意使用。

這麼大筆錢用到什麼地方了呢?

1、借舊換新,償還高息

經警方調查發現,“善林金融”對外宣稱的投資項目並無盈利能力,其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償還前期投資人到期本息。

據悉,善林線下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銷售所謂的“鑫月盈”、“鑫季豐”、“鑫年豐”、“政信通”等債權轉讓理財產品,允諾年化收益5.4%至15%不等,利誘投資人。

互聯網上開設“善林財富”、“善林寶”、“幸福錢莊”、“廣群金融”等線上理財平臺,數款標的收益率10%以上,推出5000元獎勵金等激勵老用戶帶新、高返利。

無法盈利和高息產品,最終只能把善林一步步逼上絕路。

這也是龐氏騙局的套路之一,這一點周伯雲自首之後也坦白,隨著時間推移,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崩盤。

2、盲目擴張,高額運營成本

自2013年10月起,周伯雲就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在全國開設1000餘家線下門店,招聘員工並進行培訓後,並未其提供高額佣金和提成。

直到2017年,善林相繼大量砍掉線下門店,將業務轉向線上,成立了善林財富、善林寶、幸福錢莊、廣群金融銷售,他們都被警方定性為非法的理財產品。

警方透露,這些理財產品吸收的資金成為了一個資金池,已被周伯雲等人佔用。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報道,善林金融門店的POS機,將投資人的投資款直接劃扣到善林金融的帳戶上,私設資金池。

但說著有心聽者無意,受害者並沒有就此打消參與的念頭。

3、鉅額營銷成本,打造“大而不倒”形象

警方通報稱,為了使“善林金融”這家公司看起來“家大業大”,善林不惜花費公眾鉅額資金做足包裝宣傳,在民眾中營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騙取投資者的信任。

一位上海資深互金從業人士向媒體透露,善林金融在花錢包裝自己上從不吝嗇,“善林金融光是裝修一個前臺就花了200多萬,不是自己的錢不心疼”。

部分看官應該有印象,善林此前曾參與贊助多項國家級各類體育競賽,並在各大衛視甚至紐約時代廣場、倫敦希思羅機場投放廣告。

有意思的是,前述所說的華麗的團隊、華麗的廣告包裝以及華麗的利息,在此前已經暴雷的大大、中晉、e租寶身上都已經驗證過,騙局並不完美,但還是很多人被華麗的外表所迷惑。

非吸600多億,“善林金融”驚天騙局套路大曝光!

◆ 百萬投資人不少!

實際上,善林帝國的複雜程度已經到了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地步。

周伯雲於2006年起涉足地產和建築行業,先後創辦了佳倫地產和隆盛地產等公司,2008年進入金融業,在北京創立了高通盛融基金公司,後開始佈局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領域,2013年創立善林金融。

據天眼查統計,將註銷的公司統計在內,善林金融的分支機構多達658家,遍佈一二線主要城市,另外還對外投資了14家機構。

當然,大多數人接觸到的善林,是周伯雲通過層層股權滲透到大家跟錢的幾家平臺,據悉,除了上述三家線上理財平臺,周伯雲及善林金融投資關聯的線上理財平臺還至少有微美貸(已關閉)、找理財網(已關閉)、廣群金融、意真金融(“指尖貸”)、雪橙金服、鑫隆創投、點贊網(為眾籌平臺)等等多家平臺。

周伯雲被捕了,善林暴雷,多少投資人深受其害?

從第三方統計的數據可見一斑:僅僅善林金融旗下的3家線上問題平臺累計成交額125億餘元,這之中,待還餘額約30億元(不含利息),在平臺投了錢未收回的投資人約6萬名。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0-20萬小額標的的善林財富平臺上不乏投資了220萬-440萬元左右還都沒收回的的用戶。

而在平臺投資數額排名前10的用戶,投資累計總額約3000萬元。

現實很殘酷,總有一些不願面對的人。周伯雲自首後,在善林官方公眾號小編定期更新雞湯文章,而部分投資人也很買賬:

“希望咱們的大善林再堅持一會兒就好了!”

“我們一直會撐下去的,謝謝小編與我們同在。”

“再堅持堅持,柳暗花明。”

此前網貸天眼盤點了近年規模較大的10家線下理財機構,在這些龐氏騙局崩塌的背後,更是給131.3萬個投資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非吸600多億,“善林金融”驚天騙局套路大曝光!

數據來源網貸天眼,觀察君略有修改

◆ 線下理財涼了?

線下理財暴雷不斷,投資人草木皆兵,專家各個喊打,難道真的要涼了?

實際上,這類線下理財公司嚴格意義上應該算是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標準意義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實是指那些幫助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提供建議的公司,他們依賴自身更廣的信息,更專業的知識,幫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資產。

簡單來說,推薦你把錢拿去投資一些他們覺得還OK的理財產品。這種意義上的線下理財公司賺取的是中介費。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國內金融發展的歷史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存在剛兌,換句話說,在一個市場到處都不違約的情況下,其實你會發現財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買什麼都一樣。

大家在一個相對“沒有風險”的投資環境待久了,就會對一些高息產品更感興趣,哪怕是一盒雞蛋。

與此同時,理財公司也開始跟隨市場變動,買產品指著佣金高的賣。為了吸引更多投資人,他們大多采取會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來吸收資金,進行運作。

如果能賺錢還好,賺取資金去填補高額利息、運營成本和營銷成本,但是現實往往會很殘酷,很多人發現拿到錢之後,沒辦法賺錢,那怎麼辦呢?

就兩個辦法,等著爆,或者繼續騙錢,然後不斷的周傳下去,所以就有了借舊還新等一系列龐氏騙局的騷操作……

綜上所述,部分業內人士斷言,“線下四小龍”風光早已不在,線下理財終將被顛覆。

此前,觀察會客廳(互金圈大事不斷,這裡有一份最適合敏感投資者的方法論!| 觀察會客廳)也對次展開過討論,其中某私募基金的監事會主席曾飛橋表示,線上和線下,並不是一個關鍵點,它們只是推廣渠道,而且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銷售和推廣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他表示:“重點在於說你賣的是什麼產品,你這個產品到底是什麼樣的資產,是什麼樣的風險。核心還是在於這個產品、這個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