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热热闹闹的大年初一,冯绍峰赵丽颖的《西游记女儿国》热热闹闹地上映各大影院,广大吃瓜群众抚摸着填满美食的肚皮,欢乐地走进电影院热热闹闹先睹为快。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殊不知,承载着千年传说的"女儿国",并非影片中的"西梁女界"。

那么,我国真正的"女儿国"是哪里呢?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交界之处,有一汪碧蓝如玉的绝美湖水——泸沽湖,生活在湖畔的摩梭族,即至今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生活法则的"女儿国"。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什么?当真全是女子、喝口那湖水就怀孕?

现实自然没有故事里的奇诡,而不管是从前的一妻多夫制,还是一直延续至今的女性说了算,无不令这一世外桃源成为"男权"社会里一朵奇异耀眼的"域外"之花。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摩梭族,最早的名字五花八门。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称其为"牦牛羌"或"牦牛夷",因为摩梭族是战国时一部分西羌人为避暴虐的秦国铁蹄由北南下形成的。范晔《后汉书》第二十三卷《郡国五》在校注定笮(今四川盐源、永宁、泸沽湖一带)条里记载道:"县在郡西,宾刚缴白摩沙夷有盐坑。"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据《元史•地理志》载,摩梭族在永宁定居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另据摩梭打巴《归宗引路经》中所提到的,蒗渠地摩梭人是从四川瓦汝(今左所区前所乡)迁到蒗渠的,记录有其62代祖谱,所以推算下来,摩梭人定居蒗渠也有同样的年头。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悠久的民族呢。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辣么,摩梭族又为什么被称为"女儿国"呢?

第一,摩梭族人历史上盛行的不是"成亲"而是"走婚"。走婚的意思就是,谁家缺少人丁了,别着急别上火,让女子夜里往花楼一住,哪个男子路过,看见灯亮着,知道她在等人,如果想与她春宵一度,赶紧把帽子往屋门外一挂,直接进去欢好一晚,第二天一早男子拍拍屁股走人即可,不用车不用房不用北京户口,生下的孩子女方养。而脚慢的就比较惨了,看到花楼外的男款帽子,就是楼中的女子已经觅得床伴,不能再进门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千古真理啊!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第二呢,摩梭族是母系制度。财产由女性传于女性继承,大家庭里凡事女人做主,男人么,呵呵,干重活儿的时候用用就好。引人侧目的是,摩梭族家庭中,母亲姐妹的孩子们,也都算是亲兄弟姐妹,而生父不抚养自己的骨肉,却必须抚养自己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对了,也就是说,舅舅负责养大外甥。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第三呢,现今的"一妻一夫"制,曾经是只出现于古言女尊文里的"一妻多夫"制。这个很好理解,哪家女子想生孩子了,往花楼一住,今年这个男子来,过两年另外一个男子来,一个母亲的数位孩子,有可能哪个和哪个都不是同一个爸爸。当然,也有部分的摩梭族人非"招婿"而是"正常的""娶妻"。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在当今时代洪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摩梭族人也逐渐更改着他们数千年的传统习俗,但其核心制度的母系印记则一直保留至今,成为很多游客对清幽美好的泸沽湖的一种遐想和向往。

此民族才是女儿国原型,却至今被与蒙古族搞混

但是,作为"未识别民族"的摩梭族人,由于语言、宗教等与当地的云南蒙古族居民相似,所以未被列为一种单独的民族类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