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記者觀察|手機產業遭遇“天花板”

中國手機產業鏈上的廠商們正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中,由於互聯網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手機行業的天花板似乎“過早”的到來了。這使得不少公司有點手足無措,面對市場的飽和,無論是大廠商還是小廠商,無論是產業鏈上游,還是產業鏈下游,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有些公司不得不開啟多元化征程,有些則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也有的沒有經受住寒冬的侵襲,陷入了衰退。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佈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國內手機出貨量延續2017年以來的下跌趨勢,同比下滑了26.1%。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在2016年到達5.6億部的頂峰之後,從2017年開始出現下滑態勢,2017年全年同比下滑12.3%。從單月來看,下滑有愈演愈烈之勢,至2017年12月份,單月出貨量已經同比下降超過三成。

隨著中國網民人數達到頂點,網民人數增長速度的放緩在意料之中。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公佈的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網民的增長速度僅為5.5%,跑輸GDP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過去數年中國因為互聯網人口紅利而帶來的發展優勢正在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見頂後的痛苦,手機行業首當其衝。在過去數年中國網民人數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形成了對智能手機的巨大需求,這使得手機廠商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也因此成就了一批智能手機品牌和產業鏈供應商。然而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這些廠家以往高速增長的高光時刻或許將成為歷史,接下來將是一段痛苦的日子。

記者觀察|手機產業遭遇“天花板”

深陷危機的金立手機

頗為老牌的金立手機在2017年底爆出拖欠供應商上百億元欠款的壞消息,隨後網上又爆出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所持公司股份已經遭到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輪番凍結的消息。這一幕和2016年底樂視危機爆發的路徑十分相似,先是被爆出拖欠供應商鉅額欠款,隨後實際控制人所持有的股份遭到法院、銀行凍結,接著就是各種傳言和闢謠交織上演。在中國手機市場打拼和存活了16年之久的金立集團,是否真的就這樣走到了末路?

金立手機在70、80後中擁有一定的名氣,該公司在上一代移動手機普及時期銷量頗佳,曾聘請著名影星劉德華為其代言。其由馮小剛操刀,劉德華代言的宣傳廣告,以及“金品質,立天下”的廣告詞,曾廣為人所熟知,也為其帶來不錯的口碑和一路飆升的銷量。到2008年,僅僅開始做手機三年之後,金立手機的年出貨量就已經達到了800萬臺,成為當時手機生產的大廠。

也許是通信手機時代在企業宣傳上用力過猛,使得金立手機的形象一直囿於傳統手機、中老年手機的形象,在智能手機時代稍顯遲滯。

不過金立手機近年來也在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先後推出了多款新型的智能手機,並聘請了更為年輕化的影視偶像為其代言。至2017年末,根據國內數據機構賽諾公佈的《中國移動通訊市場12月份報告》顯示,金立手機在國內的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七,佔據3.3%的國內市場份額,也是出貨量前十大品牌中從事手機生產和銷售年齡最大的品牌。相比於同時代的其他國產手機品牌而言,金立手機已經很出色了。但是相比於新生代的oppo、vivo、小米、華為等手機品牌,金立手機則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被時代拋棄”的焦慮感,金立手機近年來發奮圖強,大舉砸錢與新生代手機品牌一起頻頻亮相於各種綜藝節目、影視劇,並請了年輕化的偶像群體為其代言。此舉確實為金立手機贏得了關注的目光。不過對於年輕人而言,金立手機在通信手機時代所塑造的形象根深蒂固,很難在一夕之間就得到大的改變。

記者觀察|手機產業遭遇“天花板”

就像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金立大膽的自我革新讓人們對金立手機有了新的認識,但同時大家也在擔心金立手機在營銷上如此大手筆,資金鍊能否支撐的住?不幸的是這種擔憂一語成讖,在2017年底被印證了。

2017年12月坊間傳言金立手機資金鍊斷裂,拖欠銀行貸款86億元,拖欠供應商近40億元。不過這些傳言都沒得到可靠的信源支撐,僅金立集團董事長所持有的41.4%的股權遭到東莞和深圳兩地的法院輪番凍結,可以通過公開信源證實。雖然股東股份被凍結並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但是對公司的信譽會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在當前金立手機正處在“資金鍊斷裂”傳聞的風口浪尖上,大股東股權遭凍結的消息無疑將對金立集團的資金鍊危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年4月7日,金立集團副總裁俞雷通過個人微博回應了市場近期的傳聞,對於傳言中“60億廣告費”予以了否認,但是承認了確實拖欠媒體和供應商的錢。俞雷還在微博中稱“銀行再有錢,擠兌也會倒閉”,希望個別媒體不要以死相逼。

隨著市場上各種信息的不斷爆出,金立手機資金鍊危機的真相也在層層剝開,積極自救的金立能否挺過這一關尚未可知。但它印證了手機行業面臨市場萎縮的嚴峻形勢已然是事實,手機產業鏈上的企業正在面臨嚴峻考驗。

被拖累的供應鏈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2017年12月14日,金立手機被爆出資金鍊斷裂消息當天,作為金立手機重要的供應商歐菲科技,當天股價大跌超過7%,市值一天內縮水43億元。

歐菲科技是金立手機“S10”攝像頭模組的獨家供應商。根據歐菲科技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6日,歐菲科技對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高達6.26億元,因為金立的資金鍊緊張,已經導致歐菲科技的這部分應收賬款逾期達兩個月以上。雖然歐菲科技在回覆深交所問詢時表示已經採取了保全措施,查封了金立在微眾銀行、南粵銀行的股權等資產,但是還是對金立的6.26億元應收賬款計提了3億元的壞賬準備。同時根據歐菲科技披露的信息,已經停止向金立發貨。

2月底,金立手機的另一家供應鏈企業,手機精密結構件供應商領益智造公佈業績快報,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金立集團資金鍊緊張的影響,大幅減少向金立集團供應的產品生產及發貨,造成存貨積壓,對存貨計提6300萬元的跌價準備。電子元器件供應商深圳華強在2017年財報中也對涉及金立集團的應收賬款計提了6400萬的減值準備。手機顯示屏供應商深天馬A則在年報中公告稱,“因 B 單位資金鍊緊張,導致本公司在 B 單位的應收賬款逾期”,因此計提了1.75億元的應收賬款減值準備。

更為悲慘的是金立手機的電池供應商維科精華。維科精華2016年淨利潤為負,2017年如果再度出現負利潤,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將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即通常所說的“戴帽”,在股票代碼前加“ST”。

為了避免被“戴帽”,維科精華在2017年4月份通過兩次資本運作使得公司先後取得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出售旗下淮安安鑫家紡有限公司 100%股權,這兩項操作預計分別為上市公司2017年的財報增添7000萬元和1150萬元的利潤。在某種程度可以保證維科精華在2017年能夠實現正利潤。然而不幸的是,維科精華的子公司,維科電池受累於第一大客戶金立拖欠貨款,陷入了涉及8400萬元的訴訟之中。如果這筆錢不能被要回,甚至全部計提為壞賬,那麼維科精華2017年將有可能出現負利潤,並因此被實施退市警告。維科精華在年初“未雨綢繆”進項的兩項資本運作的努力也將因此白費。

上述5家金立手機的供應商已經因為金立手機的資金鍊危機計提了6億多元的減值準備,若加上維科精華涉及訴訟的8400萬元,將會有近7億元。一家大型手機生產廠商出問題,給手機供應鏈產業公司帶來的影響可見一斑。

近年來電子元器件產業鏈的壞消息不斷,先是樂視網爆出百億元壞賬,至今尚未清算完畢,如今金立手機又爆出可能高達幾十億的壞賬。下游終端生產和銷售企業遭遇市場天花板,拖累了整個供應鏈。這種拖累對手機供應鏈企業的傷害不知幾時能復原,畢竟當前國內手機市場萎縮的頹勢還沒有迴轉的跡象,新的消費電子增長點仍有待挖掘。

記者觀察|手機產業遭遇“天花板”

焦慮的小米

作為最近幾年才崛起的智能手機品牌,小米成長的速度極快,2017年小米銷售額成功突破1000億元。小米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在總結這一成就時是這樣看的,“營收破千億,Google用了9年,Facebook用了12年,蘋果用了20年,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小米僅用了7年”。這一方面說明了小米成長的速度之快,可是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小米的焦慮。因為有目標要追趕,所以必須給自己壓力,快馬加鞭的去完成。2018年小米可能更加焦慮,因為國內手機市場的萎縮已經是大勢所趨,小米要想逆勢而上,保持高增長,壓力可想而知。

雷軍在2016年初給員工的公開信中,曾對2015年給予員工過重目標表示了歉意,認為不該給員工們太大壓力,於是對2016年不設定明確目標,“開心就好”。然而2016年市場對於“開心就好”的小米,回報的是一個“出貨量大幅下滑”的成績單。當年小米出貨量同比下滑36%,一度引發市場對於小米商業模式的質疑。在2016年的“慘敗”之後,2017年小米重新狠抓各項工作,終於迎來了逆轉。

雖然2017年小米超額完成了目標,但是市場已經察覺了拐點的到來。2017年國內手機出貨量整體同比下滑了12.3%,它意味著人口紅利已經確確實實的消失了,互聯網大公司們將紛紛觸到天花板。在整個國內手機市場出現萎縮趨勢的當下,揹負著高達1000億美元估值的小米怎能不焦慮,尤其是當這種市場萎縮的頹勢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時。

小米的焦慮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表現在小米瘋狂的追趕新目標中,也表現在小米的業務佈局上。現在你很難定義小米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除了手機之外,小米佈局了太多的業務,有電腦、有電視、有遊戲、有音箱;此外,小米還生產和銷售旅行箱、雨傘、床墊、沙發。小米真的是一家極其多元化的公司,這些多元化佈局的本質是小米的手機業務根本就支撐不起其龐大的估值。然而尷尬的是,除了智能手機業務之外,小米的其他佈局,市場又不夠大,或者說“市場有待培育”。在這種情況下,一面是核心業務的市場規模在萎縮,一面是眾多的佈局沒有出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點。2018年小米將繼續焦慮。無怪乎在小米內部會流傳出“2018年睡覺都覺得是浪費時間”的話。

2018年小米將要衝刺IPO(首次公開募股),無疑在市場還沒有變的太糟糕之前登陸資本市場對小米最為有利。但是這一行動要求小米要有更好的業績來支撐,讓投資者看到:即使整個市場不好,但是小米仍然可以過的很好。否則IPO很難說能成功。

2017年底小米傳出即將衝刺IPO的消息時,市場先是驚喜,繼而開始質疑。最開始傳言小米將以2000億美元的估值水平登陸資本市場,不過這一估值水平受到了廣泛的質疑。隨後估值水平更正到在900億~1100億美元之間,但是仍然有人質疑小米根本不值這個價。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找不到新業績爆發點的小米將無法擺脫焦慮。

記者觀察|手機產業遭遇“天花板”

重心外移的富士康

2018年2月1日,著名的電子設備生產和加工企業富士康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IPO申報稿,計劃在上海上市。與多數在上交所申報上市的企業不同,僅僅36天之後,富士康就通過了發審審核,創造了過會紀錄。

作為“代工工廠”代名詞的富士康,從1988年在深圳地區建廠以來,相繼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新建了多個工業園區。地方政府對於富士康在拿地、稅收、資金和配套服務方面也往往是一路綠燈,給以優惠和方便。因為伴隨著富士康的入駐,往往能給當地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也會吸引大量配套產業的入駐。

根據富士康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富士康擁有的員工人數達到近27萬人,其中四分之三為大專以下文化程度,有超過六成為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可以說富士康在中國不僅是“代工工廠”的代名詞,也是電子設備產業工人的代名詞,藍領的代名詞。

富士康最為著名的代工產品非蘋果手機莫屬。作為蘋果手機產業鏈上的重要代工企業,每年一到蘋果新型手機的發貨季,蘋果粉絲們的目光就都盯在了富士康工廠的動向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處在高端手機產業鏈上游的著名企業,其實日子也不好過。

透過富士康的IPO申報稿可以看到,約六成收入來自通信網絡設備(以手機等電子產品為主)的富士康,最近幾年的盈利水平一直在下降。2015年~2017年富士康的淨利潤率分別為5.26%、5.27%和4.48%,下降明顯。其中2017年的淨利潤率同比下滑了1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開始就盛傳富士康撤離中國,透過富士康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的數據表現的十分明白。2016年5月,有媒體報道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有計劃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設新工廠,另外還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到12座工廠。2017年7月27日,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宣佈將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設液晶顯示屏工廠。這些消息表明了富士康在全球其他地區投資,但是不能說明其在撤離中國。但通過富士康的營收數據,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富士康重心的外移。

富士康的招股書顯示其在大中華地區的營業收入正在大幅減少。2015年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營業收入為1049億,佔整體收入的近四成,然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694億元,佔整個收入的比重不到兩成。兩年時間營業收入下滑三分之一,佔總營收的比重腰斬,對於富士康而言,中國市場到底怎麼了?或許也正是因為中國市場貢獻的營業收入在劇烈下滑,所以富士康才選擇將目光放到其他地區。

不管如何,富士康重心外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中國市場對於富士康的吸引力已經沒有那麼強勁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就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要想獲得高速增長已經相當吃力了。

手機產業鏈遭遇“天花板”,只是中國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後產生的不良反應之一,所有依賴龐大用戶群體高速成長的產業,在享受這一巨大紅利的同時,或遲或早都會遭遇“天花板”的問題,畢竟中國的人口總量有上限,人口增速又一直徘徊在低位。中國當前的互聯網產業正在朝氣蓬勃的發展,但是放眼全球,卻鮮有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打敗競爭對手的公司。騰訊對標臉書,阿里、京東對標亞馬遜,百度對標谷歌,小米、華為對標蘋果,雖然在中國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從全球來看,都略處下風。或許在吃完中國人口紅利的當下,中國的企業是時候將目光放到全球去,去開拓更為廣泛的國際市場,參與更為激烈的全球化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