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中醫藥扶正祛邪,助患者帶瘤生存

在目前我國早期診斷率較低的現狀之下,高齡或超高齡老人,或素體虛弱,分期較晚的病人都應該提倡“帶瘤生存,帶病延年”。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以及科學的中醫藥治療,正確發揮“扶正抑癌”的優勢,已讓很多病人“帶瘤生存,帶病延年”成為現實。無數臨床案例證明,晚期或不宜手術或進行放化療的病人經過勉強的手術(姑息手術)或多次放化療後,患病之體已然大傷,甚至因此而喪命。反之,如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個體論證,方案評估,採用“扶正抑癌”溫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以扶正為主,祛邪調理為輔,往往能夠讓患者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帶瘤延年。

中醫藥扶正祛邪,助患者帶瘤生存

“帶瘤生存,帶病延年”並不是對現代醫學科技的排斥或簡單的拒絕,而是基於對科學、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所做出的明智選擇。縱觀數千年中醫學的發展史,實際上也是一部“帶瘤生存,帶病延年”的抗癌史。因此,我們應當正視腫瘤發病飆升的現實,更要重視中晚期癌症患者佔比較大的實際,實事求是地人性化地為患方考慮,而不是僅從醫生診療角度出發。否則,大劑量的放化療或勉強的手術(姑息手術),甚至不合適宜的治療或過度的檢查,都會給無數家庭造成傷害,部分醫生引導家屬花費大量經濟去治療一個幾乎不可能挽救的晚期病人,於衛生經濟學不符暫且不說,更重要的是有悖於為醫之道。

中醫藥扶正祛邪,助患者帶瘤生存

很多患者都是到了腫瘤晚期,治療難以取得理想療效,幾乎山窮水盡時才會想到嘗試中醫治療。其實,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繁衍和發展方面,發揮了神奇的作用,在腫瘤治療中,我們堅持中醫藥貫穿於治療的始終,千萬別拖到腫瘤晚期,患者的身體和臟器都已經衰敗了,才來找中醫治療。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並不僅僅在晚期,而是全程參與癌症各個治療階段中。因此,我們提醒病友,運用中醫藥治療腫瘤越早越好。

中醫藥扶正祛邪,助患者帶瘤生存

中醫歷來奉行“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的治療原則,將祛邪(抗癌)與扶正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人體與腫瘤保持一個相對長期的穩定狀態,即為“與瘤共存”。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中醫藥治療與手術、放療、化療等同時應用,其目的是促進患者術後恢復,減輕放療、化療的不良反應,使患者能順利地完成多療程治療。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法都是以消滅腫瘤或減低腫瘤負荷為宗旨的治療方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毒副作用不容忽視。手術、放療會耗傷人體元氣,化療更是“敵我不分”,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人體的正常細胞,毒副作用較大。即使能使腫瘤在近期得到控制和縮小,但是,由於治療本身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機體正氣的破壞,往往“瘤去人亡”,難以取得滿意的遠期療效。

中醫藥扶正祛邪,助患者帶瘤生存

中醫藥治療恰好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患者術前服用益氣健脾等扶正中藥,可以改善患者的某些臟器功能,增強體質,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而大多數患者術後均有虛弱、乏力、便秘等氣血虧虛表現,服用補益氣血,健脾和胃中藥治療,可減少手術併發症,恢復患者的體質,改善或減輕術後的不良反應,試圖避免或減少轉移及復發風險,提高遠期療效。

放射性損傷中醫認為是熱毒燻灼、陰液耗傷,應用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中藥,如西洋參、生地、麥冬、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之類,可以減輕放療毒性,即起到減毒作用;而加用益氣健脾及理氣中藥,還可增強放療的療效,即起到對放療增敏或增效作用。同樣,中藥對化療也有明顯的減毒增效作用,與單獨化療相比,可以明顯延長生存期。

中醫藥扶正祛邪,助患者帶瘤生存

化療期間服用中藥可以減少化療的不良反應,如消化道反應常用健脾和胃、益氣扶正等為主的藥物;化療間歇期通過培補脾胃,能改善患者體質,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為下一次化療做準備;化療後服中藥則以提高遠期療效為主,減少復發與轉移。對於不適合手術、放、化療的腫瘤患者,中藥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其目的是儘可能控制腫瘤,同時改善症狀和提高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對某些終末期腫瘤患者,使用中醫藥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症狀。中醫藥對腫瘤晚期併發的癌性疼痛、胸腹腔積液、癌性發熱、惡性腸梗阻等均具有明確的療效。此外,中醫藥還可以與免疫治療相結合,很多中藥本身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功效,它與免疫製劑聯合應用,可以明顯提高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