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登基後,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為什麼沒反,甘心交出了兵權?

漁樵講史


當康熙皇帝駕崩後,雍正搶先登基,不論是遺詔繼位說,還是改詔篡位說,13號先皇帝駕崩,新皇繼位,16號才頒佈了遺詔。




北京城九門戒嚴,親王和皇子沒有雍正的諭旨,任何人不許進入皇宮。即使兒子到皇宮弔唁父親的資格都受到了限制。在這段時間雍正搶先控制了局面,政治真空在短時間裡得以補充,再之後的遺詔也就是宣佈給對手,從法統上承認雍正皇帝。



扶遠大將軍老十四遠在西北,得到康熙駕崩的消息之後,急忙到京奔喪。快到北京的時候,就向胤禛奏報,說我先賀新君登極,還是先弔唁皇父?雍正答覆:不許進城,讓他到河北遵化景陵去守著。後來就把他的胞弟皇十四子從東陵弄到景山的壽皇殿徹底囚禁起來了。



看來是雍正不得理,轉而老十四向新皇帝上書,就直接給囚禁了。不過雍正也玩了一手,他令人接老十四從西北返京,轉而讓心腹接收西北大營,直到半路才告知新皇登基。老十四無奈中也就上書給新皇帝了。


總之,能夠在短時間裡控制局面,從內到外,從政治到軍事,這是雍正完成登基的重要手段。


六耳執筆


道理很淺顯,也很明白:

老爸死了,你要不要回家奔喪?

答案大家都知道。老十四手握重兵又如何,你能率兵回京奔喪?

康熙剛死,誰敢作亂,那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如果想要用奔喪名義奪權,只有在先秦、秦漢、北朝、五代時期有成功的機率,在明清時期,根本就沒有可能!即便你能成功,是沒有人會支持一個不忠不孝的人為皇帝的!孤家寡人是做不了皇帝的。

所以老十四隻有一個選擇:交出兵權,獨自回京奔喪!

但是如果老十四如果提前做好一些佈置,還是可以要回並且,重新成為大將軍王,進而制衡雍正帝、甚至架空雍正帝。

除了獨自奔喪,老十四還可以做些什麼

老十四是在康熙57年1720年出征攻打佔據西藏的準噶爾汗國的策妄阿拉布坦。康熙是在康熙61年1722年12月左右去世。1720年老十四就奪取西藏和烏魯木齊。1723年更有策妄阿拉布坦支持的羅卜藏丹津青海反叛。

如果老十四有奪位的野心和能力,就可以完全利用準噶爾汗國和羅卜藏丹津進行經營西北:

一、對準噶爾汗國採取又打又拉策略,拉攏準噶爾汗國支持自己即位。

二、對西北大軍的將領,多多培養自己的勢力,對於不服從自己的將領,聯合準噶爾汗國消滅,讓西北大軍的將尉效忠自己,鞏固西北地區的勢力。

三、對於糧草,多囤積糧草,避免日後糧草受制。

四、利用後勤問題,將自己人安排為甘肅和陝西的督撫,將甘肅和陝西控制在自己手裡,成為日後自己的糧草基底。

對於雍正安排年羹堯為川陝總督制約老十四問題,一則通過日常的囤積糧草去解決;二則挑撥西北大軍不滿年羹堯的軍糧問題,策劃兵變,處死年羹堯,安排自己人接任。

總的來說,真正讓老十四交出兵權的,不是雍正的策略,而是被擊敗的準噶爾汗國。如果老十四採取剿撫相結合的策略,讓本來是敵人的準噶爾汗國成為自己繼位的支持者,就算是康熙還在世,也不敢輕易處理老十四。

如此一來,即便老十四交出兵權、獨自回京,西北的盟友準噶爾汗國若要求老十四回西北坐鎮,加上平日對西北大將將士的拉攏,雍正也只能乖乖的讓老十四重掌西北兵權。

有將才而無謀略,這就是老十四為什麼不能即位的原因——治國並不需要衝鋒的勇氣,更多是謀略。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時候,老十四胤禵正在西北平定準噶爾之亂,當時他是大將軍王,手握三十萬兵馬。雍正登基的第二天,就任命延信接替老十四的撫遠大將軍之職。結果老十四既沒反,也沒鬧,乾乾脆脆的交出了兵權。

至於老十四為什麼沒反,原因有三點,第一他沒機會反。雖然他手握重兵,但後勤補給卻要靠後方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只要年羹堯給他斷糧,他的三十萬大軍就會不戰而潰。

第二他沒有理由反。這時候雍正已經登基,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雍正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登上的皇位,如篡改詔書、弒父奪位等。這種情況下,他若率領三十萬大軍打回京城去,就是亂臣賊子,天下人可共討之。

第三,當時他遠在西北,對京城內的形勢一概不知,作為八爺黨的成員之一,即便能率軍入京,把一母同胞的哥哥老四拉了下來,最可能上位也是老八,而不是他。老八上位了,擁兵作亂的黑鍋就得他老十四背了,說不定還會被老八給定個罪給斬了。而老四上位,怎麼也會念一點一母同胞的親情吧,所以都這時候,他又何必苦苦掙扎,找不自在呢。


漁樵講史


清康熙六十一(1722)十一月,清康熙帝去世,清世宗雍正帝登基,召胤禵還。時胤禵任撫遠大將軍征討徵準噶爾,為什麼手握重兵沒反呢?

其一,清雍正帝已名正言順的登基,並下旨命延信接替胤禵任撫遠大將軍,召胤禵還京師。胤禵不交帥還京師就是造反,在西北的清軍也不會跟他造反,做亂臣賊子。

其二,胤禵長於領兵而不善於謀劃政治。接旨後他就不知所措,恍惚中按旨令把大將軍印務交給平逆將軍延信,立即動身回京師。

其三,清西北軍務尚有川陝總督年羹堯制衡胤禵。如果胤禵起兵造反,年羹堯就會把大軍的後勤糧草供給掐斷,亂軍無糧草就會自行瓦解。

愛新覺羅·胤禵(1688.07.03--1755),清康熙帝第14子,生母德妃烏雅氏(孝恭仁皇后),清雍正帝同母弟。原名胤禵,後被清康熙帝改為胤禎 。清雍正元年(1722),因避清雍正帝胤禛(zhēn)名諱,又改會原名允禵。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三月,封貝子。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準噶爾蒙古大汗策旺阿喇布坦攻佔拉薩、殺拉藏汗,被授撫遠大將軍前往征討,駐師西寧。

清雍正元年 (1723)五月,晉胤禵郡王;清雍正二年(1724)七月,遣胤禵守景陵。清雍正三年( 1725)十二月,被宗人府劾奏,降貝子。清雍正四年(1726)五月,允禵自景陵撤還,削爵、拘禁於壽皇殿;六月,廷臣議其罪14款,詔令宣示天下。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登基後,於十一月釋放允禵。清乾隆二年 (1737)二月,授允禵輔國公;清乾隆十二年 (1747)六月,封貝勒;清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晉恂郡王。清乾隆二十年(1756)正月初六日,允禵卒,年68歲,諡勤,爵停襲。


漢水白石言


雍正登基時,老十四可是西北鐵帽子王,撫遠大將軍,手握幾十萬重兵,猶如當年曹丕登基時曹彰之實力。他完全可以借奔喪之名,揮軍南下,威逼京師,與老八等皇子形成裡應外合,奪取帝位。



但是,城府頗深的雍正早在康熙駕崩前,就做了周密佈置。先派人控制了北京的九門,然後又派嫡系十三弟掌管了北京的三大營的兵力,從而保證京師的安全,穩定康熙駕崩前岌岌可危的形勢。

等康熙剛駕崩,雍正就在靈前繼位。穩定人心,穩定了局勢。這時,遠在西北的老十四根本不知京師的鉅變,等他聽到消息時,新皇帝雍正的聖旨緊隨而來:嚴令他進京弔喪。


老十四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如果遵從聖旨,他是心有不甘。如果自己擅自帶兵進京,那就是違抗聖旨,等同於造反。路途遙遠不說,還有年羹堯、嶽鍾琪這些封疆大吏虎視眈眈。勝算能有幾何,老十四恐怕也是心中有數。

後來,雍正又下旨命老十四離開西北軍營,去東陵為康熙守孝,明擺著要解除他的兵權。這時的朝廷已被雍正牢牢掌控,老十四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再想造反,無異於以卵擊石。

其實,老十四想造反沒那實力,想擁兵自重雍正豈能有允許?最後能落個守靈下場。


洛水清風


前幾年,一部影視劇宮火透了半邊天,裡面的九子奪嫡可謂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其中九子裡面,最大的勢力當屬老四,老八還有老十四。

畢竟電視劇不是正史,在正史裡面,老四和老十四是烏雅氏所生的至親兄弟,不同的是老四佟佳貴妃所養,老十四則是由親母烏雅氏所養,並且兩個阿哥年齡差有十歲。



母愛,年齡該有性格等等因素讓這親哥倆形同陌路,老十四在感情上甚至不及與自己年齡相仿的老八。九子奪嫡從開始,老十四屬於中立派系,後來被八爺黨中的老九和老十勸說進八爺黨陣營中。

到了九子奪嫡後期,康熙痛恨結黨營私的老八,對其打壓,寵溺的皇子就剩下了老四和老十四,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給他兵權,讓他征戰在外,這是要當接班人來培養的。老十四也就此脫離老八的組織,自成一派。



對於結黨營私,康熙從來不會姑息,最終還是將皇位傳給了老四,這一點不得不佩服老四的隱忍。終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火速即位之後,雍正對自己的親弟肯定是有所防範的。年庚堯等將臣率重兵防守紫禁城,雍正藉機鞏固自己皇權,而身在邊關等回去已經無力迴天。雍正對待自己親弟還算有人情味,九子中,唯獨老十四被軟禁至雍正駕崩,也算是安度晚年了。


八八年的夏天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大戲上演到後半段,太子儲君的位置空懸,基本呈現著老四與老八兩個集團之間相互角逐的狀態。而隨著康熙日漸油盡燈枯,儲位之爭面臨攤牌的最後時刻,這時候老八集團中的老十四也一躍而出,成為皇位的熱門人選。


儲位角逐到白熱化階段,老四和老八不約而同得敏銳意識到掌握兵權的重要性。於是當西北兵敗的消息傳到京城,康熙作出從眾阿哥中挑選“大將軍王”的決定時,老四、老八、老十四全都下意識得將其看成是爭奪皇位的焦點。

老四這邊在鄔先生的開導下,“大度”得支持老十四當大將軍王。八爺黨內部也做出了“八爺優先,十四爺後備”的皇位爭奪次序。但皇位只有一個,老八和老十四都志在必得,如此就註定八爺黨內部要內訌瓦解。

老十四爭當大將軍王,本意是要掌握兵權,並在西北建立軍功,為爭奪皇位積累康熙的好感和在朝中的資歷人望。這一招本也沒錯,做些多露露臉的事才能拉起選票嘛,但前提是你老十四要能回到朝廷接受康熙的褒獎,在百官和眾阿哥間樹立威信。

康熙晚年垂垂老矣,身體狀況十分堪憂,說不定哪一天一口氣上不來就去了。老十四此時出任大將軍王,在皇位爭奪的白熱化關鍵時刻遠離京城政治中心去到西北,基本意味著與皇位無緣了。

對於老十四急不可耐的表現,老四和八爺黨並非毫無防備。首先八爺就與他貌合神離,為觀察老十四在西北軍中的動向,派出鄂爾泰在他身邊監視動向。老十四則偽造八爺陷害鄂爾泰的手令,將其拉攏得以順利重創叛軍、成就戰功。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八爺黨隨後又用一隻死鷹替換了老十四為康熙獻捷賀壽的那塊天石。只不過洞若觀火的康熙出於穩定朝局的考慮,對此事採取了不予理睬的態度,才使得老八的陰謀沒有得逞。



老四這邊呢,作為推舉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的政治交易,老十四也保舉了老四家包衣奴才出身的年羹堯擔任了陝甘總督。這一職位控制內地和西北大軍之間的糧餉供應,足以扼住老十四的咽喉。當初傳爾丹之所以兵敗,就是因戶部應允的糧餉遲遲不到位,兵部又一次次地催促進兵,結果導致他在後勤供應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冒進兵敗。

康熙傳位老四的當晚,京城之內有忠於康熙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控制局勢,城外的豐臺大營也被雍正拿金牌令箭放出的老十三奪權掌控。再加上文官首領張廷玉,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請出的康熙遺詔,雍正繼位登基的既成事實已經是板上定釘。



身在西北幾千裡之外的老十四,既被年羹堯斷絕了大軍的糧草供應,又無八爺黨在京城的內部策應。即便冒險出兵,雍正又是合法繼位,造反兵變師出無名,勢必難以得到朝臣的呼應,而且還要面對雍正和老十三在京城周圍的軍事佈防,成功的勝算實在不大。

於是,手裡空有三十萬大軍的老十四一籌莫展,只能乖乖得交出兵權,在圖裡琛的“押送”下回到京城。除了在康熙靈前耍上一番脾氣外,再也沒能掀起多大的波瀾。


劇透歷史




缺乏理性思維和歷史常識的人總把造反說的像吃飯一樣容易,動不動就問“岳飛為啥不反?袁崇煥為啥不反?”等等。真要那麼容易造反,誰還願意冒著株連九族的風險去打江山?其實在封建王朝軍事將領想造反是非常難的。


封建王朝畢竟是家天下,為了保證江山永固、綿延萬年,當時有一整套防止軍事將領造反的制度,既限制軍事將領調兵的權力也限制軍隊的行動能力。

比如十四阿哥允禵,在雍正登基後,不是沒有動過帶兵回京的念頭,但是或許是康熙早就預料到這種可能,一方面讓他到西北統兵,封為大將軍王,另一方面又讓雍正的親信年羹堯出任川陝總督,實際上監管了整個西北事務,大將軍王打仗的人馬糧草都受到了他的節制。


康熙駕崩後,雍正嚴格對外封鎖消息,直至自己登基穩定了局勢,再通知允禵回京奔喪,允禵如果不奉詔,就是不忠不孝,雍正可以藉此興師問罪。

要知道允禵和朝廷之間還橫亙著一個陝甘,兩位名將,年羹堯與嶽鍾琪。而且如果允禵不奉詔,西北兵馬必須做出選擇,是跟著允禵反叛還是遵照朝廷旨意。如果反叛,就會立即被砍斷後勤補給,面對川陝甘及各路大軍的征討鎮壓。

如果允禵假意奉詔,回京奔喪不可能帶著大軍吧,而且要過陝甘地面,年羹堯一直虎視眈眈監督著的,隨時可能強制解除武裝,被以反叛論處。所以允禵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造反,只能在嘴上發洩發洩了。

結果這嘴仗打了,氣是出了,回京之後,這一輩子的政治前途也丟了。雍正直接獎勵他去給康熙守陵,實際上就是被軟禁了。


謝金澎


因為胤禵根本就沒有水平反,不要一看見十幾萬大軍就心虛了,我們看看雍正手上的牌就知道那十幾萬大軍不值一提!


雍正能夠登基,有兩個殺手鐧!



第一是康熙皇帝的遺詔,所謂“可立者不立,則天下孰不可立”!封建王朝,皇帝的遺詔具有絕對的法律效應,雍正有了這張牌就我抓住了合法性。

我們要知道,能夠參與到爭權奪利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想“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些人平時不起眼,但是誰一旦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那他們就會用自己用腳投票。大家想想,現在雍正已經當皇帝了,而胤禵要造反,雍正就要勒緊褲腰帶打仗,這些官員就要跟著雍正淌這渾水,就要出錢出力,你說這些人會不會恨死胤禵?

再者古代人信的都是儒家思想,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胤禵造反,即使他是皇子,那也是妥妥的亂臣賊子,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所以他一旦造反,全國有正義感的人都會團結起來反對胤禵。

在軍事層面,首先京城的九門提督是擁立雍正的隆科多,豐臺大營和善撲營被老十三控制。也就是說,雍正登基的時候京城是被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不然老八那群人能服軟?沒有了八爺黨的支持,老十四就是一隻孤狼!



胤禵雖然西北的十幾萬大軍,但是別忘了,兵馬未到,糧草先行!胤禵的軍糧從哪來?不是一片荒蕪的大西北,而是通過陝甘兩省從內地調糧食。陝甘總督是誰?年羹堯!胤禵想反,年羹堯把糧道一掐,十幾萬精銳之師立馬變成烏合之眾!



綜上,胤禵想反,而且他恨死雍正了,不然也不會後來那麼鬧騰了,但是雍正早就把他治死了!

喜歡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歷史厚黑學(lshhx868)


慕良論史


謝謝!看看“邸曉居MBA侃歷史”來回答:

老十四阿哥胤禵想反,他沒有機會呀!身為鎮守大西北的大將軍王,沒有朝廷或者皇帝的諭旨是回不了京城的,何況還有一個四川提督年羹堯在臥榻之側?

當初西北戰事吃緊,先前的六萬兵馬由於孤軍深入,被叛軍打了個七零八落,朝廷中樞的康熙帝不得不重整旗鼓,需要一位會帶兵的阿哥。

人選只有兩個;一,十三阿哥胤祥,二,十四阿哥胤禵。


四阿哥胤禛經過與幕僚鄔思道研究慎重考慮還是舉薦老十四阿哥胤禵。這樣一旦朝廷發生變故,有年羹堯在四川當提督,一卡,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動得半步!

四阿哥胤禛當著母后,康熙帝的后妃烏雅氏舉薦了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胤禵,在母后烏雅氏看來,上陣還是要父子兵呀!

實際上此時的四阿哥胤禛對爭奪帝位的決心以定,十四阿哥胤禵當然鬼不過這位久經歷練的親哥哥四阿哥胤禛,他樂呵呵的以為當了大將軍王就離皇位差半步了。


禮尚往來,十四阿哥胤禵也還個人情,舉薦了四阿哥胤禛的家奴年羹堯為四川提督,豈不知他給自己下了一個絆子!

康熙六十一年,老爺子不行了,此時的康熙爺住在隱蔽的暢春園裡開始安排後事了,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老九、老十的奪嫡集團措手不及,上不了前,為什麼?因為四阿哥胤禛掌管著內務府兼領著領侍衛內大臣,加上隆科多這個被康熙爺臨危受命的九門提督控制的嚴嚴實實。

張廷玉雖然被康熙帝撤了差事,但是仍然還是太子太保,上書房行走,說起來還是眾阿哥們的師傅,哪一個敢造次。

四阿哥胤禛順利的登上了皇帝位置,急招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喪,胤禵敢動西北的幾十萬大軍嗎?就一條;沒有糧草就是一個大事,何況名不正言不順誰和他幹?

看來把年羹堯放在四川是再正確不過了!

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禵知道後悔了,犟也沒有用,就是有千般無奈也得俯首稱臣,這位黨中之黨的老十四傻了!

難怪雍正帝這麼順利接班,都說;外有年羹堯把著西北的大門,內有隆科多管著京城的九門,他十四阿哥胤禵不交兵權行嗎?別說康熙帝真正的把皇帝位置傳給了四阿哥胤禛。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