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樑振華:編劇到製片人,轉型的“痛”和“愛”(1550期)

梁振華:編劇到製片人,轉型的“痛”和“愛”(1550期)

文丨申敏

當代諜戰劇《密戰》、年代傳奇劇《鐵血兄弟》、都市情感劇《我的博士老公》、青春勵志劇《冰與火的青春》、時尚寵物情感劇《神犬小七》、古裝歷史劇《思美人》、農民工進城創業題材劇《春天裡》、東方科幻劇《天意》……這些多元化題材的劇集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梁振華

編劇出身、轉型製片人,如今成為一名優秀的劇集“操盤手”,梁振華用十年完成了轉身。不僅成為編劇提升創作話語權的範例,更為當下的製片人隊伍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

近期,編劇幫(bianjubang)專訪了梁振華,一探編劇轉型製片人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做編劇:過於常規和跟風的題材不碰

如果追溯回梁振華作為編劇的“純粹”時光,最令人歎服的無疑是他對多類劇集題材輕車熟路的駕馭能力、敢於挑戰的創新探索精神。他彷彿用自創的一套創作和處世法則指導著自己的創作,不禁讓人對這位外表文質彬彬、內裡滿腹詩書卻不“安分守己”的全能型編劇產生由衷敬佩。

選題材我主要看哪個題材能激發表達的慾望,我的創作信條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有表達的慾望,能夠有施展的空間。這樣的話,就有可能跨越不同的題材,在不同的題材中嘗試去表達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態度,過於常規和跟風的不碰。

“這也是我從事編劇最大的興奮點和興趣點,我永遠不知道下一站在哪兒,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或題材能夠吸引我去表達。這樣積累下來,就給人感覺什麼類型的作品都有,但整體來說就是嘗試求新,希望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由梁振華擔任總製片人和總編劇的優酷獨播超級劇集《天意》即將迎來收官,目前該劇網播量即將突破10億,在網上引發熱議。劇中清奇的科幻腦洞、韓信等楚漢英雄人物組團施展技能對抗外星大boss以及高科技道具呈現的遊戲沉浸感,都成為網友觀劇時的彈幕“焦點”。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該劇改編自錢莉芳女士十幾年前的同名歷史科幻小說,講述了東方科幻語境下的中國超級英雄對抗外星神力、捍衛人類文明的故事。劇作沿用小說中的科幻邏輯,對熟知的歷史片段進行重組,併為秦末漢初的英雄賦予非同尋常的使命,進而打造出一個腦洞大開的全新故事。這幾乎是一次“前無古人”的大膽嘗試。

在梁振華看來,任何創新都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觀眾新鮮新奇的觀劇體驗之外,也將挑戰大眾審美,甚至顛覆他們的傳統認知。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天意》是用科幻的方法構想了一段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剛開始,大家可能會對外星人操控歷史、影響文明進程這樣的設定難以適應。在用科幻邏輯探討歷史可能性的時候,必然會與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傳統認知有所偏差,但不能因為這個就放棄探索。故事的生命力應該被打開,而不是被陳規約束。當然,碰到這些阻力時,得有心理準備,要能承受一定風險。”

令人欣喜的是,該劇播出態勢一路看漲,隨著劇情的推進,臨近大結局時點擊量和討論熱度都大幅提升。“只要大家接受了這個故事的基礎性科幻設定,我們對人物和故事的完成度,很有信心。”

這種看似“一意孤行”但實則為守護編劇初心的創作信念,梁振華自踏上編劇之路的那一刻起,便一直銘記於心並始終付諸行動。2009年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當代懸疑諜戰劇《密戰》是他的電視劇編劇處女作,這也是國內首部涉及當代國家保密題材的電視劇,該劇獲得了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提名榮譽獎,在該年度全國電視劇收視率中位列三甲。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回憶起這部近十年前的作品,梁振華至今記憶猶新。“寫《密戰》的時候,第一我不懂高科技,第二不懂保密,第三我不懂國家安全,這個題材怎麼寫?那就需要不斷地汲取和學習,對作品中人物的狀態不斷揣摩。當時跟著製片人去採訪保密戰線的同志,瞭解他生活的狀態;去航天研究總院、國家航天城找工程師,學習航天工業的技術細節,包括找了學計算機的同學反反覆覆探討一些高科技手段。把這些專業素養儘量融入到對人和行業的理解裡,用了兩年,第一個作品就漸漸成型了。”

在梁振華擔任編劇的影視作品裡,觀眾能真切感受到角色的戲劇生命力、觀點的犀利稜角與值得肯定的原創勇氣。某種意義上,他的作品集就是自己不同生命歷程的排列組合。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我的博士老公》現實批判的鋒芒是比較強的,涉及到校園腐敗、官學商結合、當代知識分子的迷失等話題。寫完這個劇本、片子拍完以後,我比較擔心審查意見。結果審查意見出來了,評價說這部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幾乎不需要修改通過,一下子如釋重負。這部作品以一個稍帶戲謔的立場對高校生態嘻笑怒罵,所以我發現創作空間還是有的,編劇對現實可以展開一定的反思。這個題材離我的生活最近,裡面留下了親身經歷的很多生活烙印。”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梁振華自認不會“瑪麗蘇”、“傑克蘇”這些慣用套路,在他的創作觀念裡,那些在特定年代與歷史時期語境下的血氣方剛、飽含激情的男性正能量更具吸引力。於是,我們看到了並非冥頑不化的男博士梁鴻名、一波三折孜孜不倦探索民族新天的民國新文人江流、發奮逆襲的“富二代”江焱、不畏不羈挑戰天命的“無雙國士”韓信……梁振華將心中的熱血燃情夢通過劇中塑造的一個個男性角色釋放出來,繼而形成了作品“不走尋常路”的專屬標籤。

“不能發現創新這條路很難,然後就放棄。應該勇敢地去探索、去闖,這樣就會變成自己的寶貴經驗和創作心得,然後才能在接下來的作品中慢慢地把創新所得和觀眾的審美趣味相融合。”

縱觀梁振華的編劇作品,原創比例遠大於IP改編。因為相較於後者“帶著鐐銬跳舞”的束縛,他更享受前者廣闊無垠的創作空間。他認為,影視改編重點不在於要“改”什麼,而在於要“保留”什麼,這是需要編劇用影像思維語言跟文學原著對話的一個曲折的博弈過程。

“我覺得IP於我的意義在於提供了激發創作想象力和表達慾望的一個基點。比如漫畫《豔勢番》講了一群清末民初的熱血青年,充滿浪漫主義情懷,但裡面有我特別想表達的一個點,就是在清末民初的混沌世道,一群沒有泯滅掉熱血的年輕人為了國家和民眾赴湯蹈火,百折不撓地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它燃起了我對那段歷史、那群人的敬意和表達慾望。”

聊轉型:想要掌握話語權,別無選擇

在而立與不惑年間,梁振華做了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大決定。他痛感編劇在影視項目中的被動位置和受限的話語權,於是找到了另一種新的發聲方式——做製片人,在影視項目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冰與火的青春》發佈會

“《冰與火的青春》是我第一次試水做製片人。當時有一個導演抓這個劇本抓了一年多,他每次來北京都會發表很多意見,我和編劇搭檔一次次聽得熱血沸騰。但是最後有一次他突然告訴我,他做了一個決定,要把男主角改成一個反串藝人,就是劇中賈乃亮飾演的金融界新秀的角色,我當場就蒙了,劇本前15集已經在這位導演拍腦門式的指揮下,反反覆覆寫了6稿。我就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改變了我的職業軌跡。他說昨天晚上他看了一個真人秀節目,講的是反串藝人,覺得很有趣。

聽完以後,我很長時間沒說話。編劇所有的心血艱辛,居然可以用這樣無稽的方式全盤抹殺。當天晚上我就做了決定。我自己把劇本贖回來了,我一定要把這個項目做出來拿到市場上,看看到底有沒有價值。這就是《冰與火的青春》最初的由來,也是一次冰與火的錘鍊。”

從《冰與火的青春》開始,梁振華堅定了信念,哪怕更累更艱辛,也要將作品的話語權牢抓在手裡。因為只有摸清影視作品的生產規律,自己的創作初衷才有更大的不被曲解、還原落地的可能。

倘若將“轉型的本質是交換”視為一道命題作文,那麼梁振華正在一筆一劃書寫著自己的答案。

從編劇到製片人,是把二維平面的文本語言在最小“損耗”的前提下,還原為三維立體的影像視頻;從製片人到編劇,則能夠保證影視項目操作過程中,對劇本這一源頭更精準的把握。梁振華篤信,無論是哪種身份,最終都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創作初心。

轉型必將伴隨著陣痛,一時間雙重身份加身,註定了初涉製片人的曲折。“比如怎麼跟導演溝通,把導演的長處跟劇本承載和要表現的東西去融合,人際溝通成本會比較高。另外就是在項目組盤的過程中,從找投資、找平臺方到選演員,每一步都沒有想象中那麼順暢。這一切,當然起步於有一個大家基本認可的文本,每一部都要解決無數的問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天道酬勤,融入了勵志、青春、職場等元素的《冰與火的青春》,收視率位列全國全年前十,並且獲得第16屆中日韓電視論壇“優秀電視劇獎”,這無疑是對梁振華作為製片人“首秀”的最好饋贈。

轉型的陣痛是無法避免的,有創新必然有挑戰,有嘗試自然有坎坷,經過幾部製片人作品的錘鍊,梁振華開始在編劇和製片人兩者間自如切換。日漸豐富的製片閱歷,讓他有更充分的底蘊去搭建作品與大眾之間的橋樑,讓作品成為自己的代言人。

“在製片人領域,我是地道的新手,向前輩取經,在實戰中不斷學習汲取,不斷自我提升,是別無選擇的選擇。”梁振華如是坦言。

做製片人:把握內容與市場之間的那把“尺”

當政策、市場和輿論的風向標難以預測,影視產業鏈上的部分參與者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影視創作也陷入了跟風、“循規蹈矩”的抱團取暖。梁振華不跟風、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在圈內人看來,反倒成了一個“異類”。

梁振華做自己想做的劇,他把稜角、荷爾蒙和生命力都放進作品裡,因為沒有什麼比作品更容易展現出一個製片人的態度和立場。但這並不意味著曲高和寡、圈地自high,反而是一種可貴的標新立異。

從劇本到劇集,由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一維之差便是兩個不同世界,梁振華穿梭於兩者之間,以編劇和製片人的身份踐行著取捨與平衡的哲學。

“編劇轉型製片人的優勢在於能堅守創作本位,真正做到從劇作出發,這就不太容易偏離創作初心。因為在影像化過程中,編劇知道劇作最終抵達的是不是劇本所指引的方向。所謂的轉型劣勢也不能一概而論,可能對一些編劇來說,劣勢在於沒有那麼強的資源運作能力,缺少盤活資源、調動各個工種協同合作的能力,畢竟,大多數做編劇的同行,更多是面對文本,和外界接觸相對較少。

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潛在風險:編劇的視角,可能會遮蔽從更多元的角度看待這個作品的可能性。所以編劇轉型當製片人,需要用項目的通盤思維,要努力兼顧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一些人看來,在一個影視項目中同時兼任製片人與編劇,有可能因為前者繁瑣的工作而分散後者的創作精力。但梁振華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製片人方法論”。

他強調,

自己往往擔任的是總製片人,負責把控項目的整體走向和品質,能保證70%的精力依然在創作層面。製片人執行層面的具體事宜,則發揮“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原則,讓有豐富經驗的製片團隊來承擔。

當編劇轉型製片人之後,會用更開闊的思維深入瞭解市場趨勢和受眾喜好,在操盤影視項目時也會考慮得更為全面,做到在實現文學藝術性的同時保證項目的實操性。因此,編劇與製片人的關係,也成了值得業內探討的話題之一。

“我覺得理想的關係是二者的趣味要基本合拍,什麼叫趣味?就是對一個事物,大家有基本趨向於一致的判斷,包括審美判斷、文化判斷、價值判斷,這是第一點。第二,二者在工作方式上應該是良性互促互進的,製片人可以從市場或項目運營的角度對劇本提出有效性建議給編劇,編劇在捍衛自己的藝術追求時也應該有所融通。第三,大家都要把作品視為自己價值的一種延伸,兩個人其實是應該緊密捆綁在一起的,不光是製片人和編劇,還有導演。這幾個條件符合了,我覺得這就是理想的合作關係。”

身為製片人,切忌“閉門造車”,需要主動與市場接軌,瞭解影視市場、政策環境的變化趨勢。近幾年,網劇飛速發展,大有趕超臺劇之勢。內容精品化加上不斷打破的製作天花板,成功吸引了眾多影視大咖紛紛入局,網劇市場一片向好。但只有真正做出網生代喜歡的垂直“圈層”劇集,才能分割到這塊蛋糕。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梁振華與歐豪暢聊《天意》

“《天意》是我的第一部超級網劇,我以為,網劇有幾個發展態勢是值得關注的。第一、網生代喜歡的內容在題材上跟傳統內容是有一定差異性的,除了它的話題性,還有就是它有別於傳統的奇觀化、輕逸化美學趣味。第二、它在表達方式上相對傳統電視劇而言,更符合今天這個時代的高信息、快節奏和輕消費特點。第三、網劇的體量和排播方式的自由,給了創作者打破傳統電視劇思維慣性的開拓性可能。還有,現在很多網劇已經慢慢在沉澱,向傳統、經典趣味迴歸。所以做網劇未必要一味遷就年輕人,因為他們的審美趣味一直在成長和革新。總之,網劇題材的差異化和創新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故事講述方法和呈現方式則是在向傳統迴歸。”

從歐豪、黃子韜到易烊千璽,近年來梁振華擔任製片人的影視作品裡的男主角選擇了好幾位當紅的流量小生。對此,梁振華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對選角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

梁振华:编剧到制片人,转型的“痛”和“爱”(1550期)

身為編劇和製作人,一直在找那個平衡點。要找到既有市場價值,又跟角色貼合的演員。比如《天意》裡的韓信,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選擇歐豪。其實在90後的這批年輕演員裡,歐豪的陽剛氣是顯而易見的。從籌備到拍攝期間他一直在用心琢磨角色,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想法跟主創溝通,這種對創作負責的態度,是值得尊敬的。

還有正在拍攝中的近代熱血勵志劇《豔勢番之新青年》,子韜在生活中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率性耿直、敢作敢為的人,崇利明這個角色設定就是這樣的,他是一個皇族後代,要打破身世和血緣的鐐銬,就得有無懼無畏、勇往直前的精氣神。阿易在劇中是一個陽光正能量少年,千璽以前跟我合作過,他的性格也是如此,內心沉靜而通透,周身充滿朝氣。所以這兩個主演跟劇本的人設是高度一致的,而且他們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表演潛力。今天的互聯網生態,完全不考慮流量不太現實,但在保證角色和演員的高匹配度的前提下,又能兼顧市場影響力,兩者結合,何樂而不為?”

梁振華2014年踏上製片人之路,至今已有四年。他最大的感觸是:編劇跟製片人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盡力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後者是盡力地迴避自己的短處。製片人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去有效率地捍衛影視作品的文化品格和市場品質。

這兩年現實主義題材劇集扎堆,但在資本裹挾下,出現了一批懸浮劇、偽現實劇。如何避免題材跟風引發的風險,發掘創新題材,從梁振華今年將要投拍的兩部編劇新作中,或能窺見一斑。

“一部改編自馬識途先生同名作品的諜戰劇《沒有硝煙的戰線》,馬老先生是《讓子彈飛》的原著作者。講的是一個叫李亨的主人公,身在中統,實則是中共地下黨,但是他又兼具袍哥大爺的身份,三個身份合一。這部作品歷史背景比較實,在傳統的諜戰劇路數里,加入了縱橫江湖的豪情俠義。國共兩黨決戰前夕,三股力量、三種身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同樣關乎犧牲,關乎信仰。

另一部是原創劇本《媽媽在等你》,這是我寫的第一部親情劇,用了三年時間改了五稿。講的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千禧年,一個東北農村的母親把五個孩子撫養成人的故事。從特殊年代到改革初期、再到物質發達的年代,一方面,試圖講述時代的變遷是如何改造一個家庭、一代人;另一方面,劇作的核心主題是孝道——人不管走多遠,不管腳下的路有多長,背後永遠有一雙母親的眼睛在注視著你,母親永遠站在你心靈最柔軟的彼岸,等待著你風塵僕僕歸來。”

身為編劇,梁振華有著深厚的文學素養支撐著自己的創作;身為製片人,他又具備著敏銳的洞察力與市場感知力。當兩個身份合為一體時,還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和能量,我們拭目以待。

E N D

公司、項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rene0602

編劇經紀業務聯繫 ◇ zqy24680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