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5G對AI落地至關重要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5G對AI落地至關重要

有通信業專家提出,正像2007年3G開啟了移動互聯網一樣,2020年5G的商用將開啟移動AI時代。“當AI真正在應用場景裡大規模部署時,5G對於AI的落地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們認為AI的應用通常都是端到端的場景,數據的採集在前端,數據的處理、增值在雲端,增值後的結果一定要再回到前端,才能提高前端設備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在這樣一個AI應用閉環中,會產生很多對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網絡的需求。他認為,5G還提供了在整個AI架構上把邊緣利用起來的可能,讓很多的數據可以快速地在靠近應用場景的地方被處理、被識別。

AI應用高性價比依賴網絡

“我們知道這波AI的興起基本上是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發展起來的,深度學習需要很多數據,而數據的採集過程很多是用視覺傳感器,如攝像頭。”宋繼強說,“如果只考慮AI訓練過程,這些數據存只要在雲端就可以,但實際上AI訓練需要經常實時、持續地進行,以提高在不同領域的適應能力,例如無人駕駛或者智能城市中的AI應用就需要如此訓練。”

宋繼強認為,AI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高,主要表現在前端採集數據的上傳,靠近前端的數據識別、分析,以及數據增值結果再傳回前端三個環節上。

在AI的數據採集前端,湧入越來越多的無線攝像頭,並呈爆發式增長之態,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無線攝像頭,在無人駕駛場景裡也會要用到多個無線攝像頭,這些視頻數據要傳到後端、傳上雲用AI做數據處理,這一過程就需要網絡的支撐,特別是具備高容量、大帶寬、低延遲優勢的5G網絡,會更適合AI數據傳輸需求。

“在雲端做訓練、在偏前端做識別,都可以利用到5G特性。”宋繼強說,“訓練需要的大量數據在前端可以進行初步處理,在無人駕駛場景裡如果將數據處理在車載前端中處理,會使前端過‘重’,我們可以把數據處理放在網絡邊緣、靠近前端的地方,而邊緣計算剛好是5G才能帶來的。”

“如果沒有像5G這樣的網絡,人工智能設備不僅數據採集要在前端做,大量數據的分析、訓練也要在前端做,這會使人工智能設備變得非常昂貴,例如現在非常火爆的智能音箱,因為可以把數據分析和處理放在雲上,所以有比較高的性價比。”

宋繼強說,現在很多設備都要加AI能力,而且有些設備不可能具備感知能力和初步處理能力,如果沒有5G網做支撐,AI的大規模部署就很受限。

AI商用普及需要5G網絡支撐

“當AI真正在應用場景裡大規模部署時,5G對於AI的落地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宋繼強說,“AI的應用通常都是端到端場景,數據的採集在前端,數據的處理、增值在雲端,增值後的結果一定要再回到前端,才能提高前端設備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

宋繼強說:“AI現在擁有的能力,至少在有些領域,已經突破了用戶體驗的瓶頸,可以有不錯的商用效果,但是如果網絡跟不上,用戶體驗會打比較大的折扣。”

他用現在一部分人能夠體驗到的智能音箱來做分析。

智能音箱很大的亮點是實現人機對話,在這個體驗中,除非機器能夠把所有的語音識別、語意的分析處理,以及最後的TTS、文字到語音的轉化,都放在前端設備(這裡指智能音箱)裡面,才可以不依賴網絡。但智能音箱在追求AI能力強的同時往往還要追求價格更便宜,而AI能力強就必須把它放在雲端,通過雲端持續不斷地升級詞庫、詞彙量,提高多人語言適配的能力。但放在雲端,如果網絡不好,這種對話常常會中斷,智能音箱總處於尋找網絡的狀態。

“現在智能音箱在中國可以稱得上是‘百箱大戰’,大家接入的語音服務不外乎幾家服務提供商,只要網絡能夠保證,他們雲服務的效果肯定比較好。”宋繼強說,“現在音箱賣到了全國各地,想買到好用又便宜的智能音箱,網絡必須跟上。雖然智能音箱是簡單的語音交互,數據量不大,但是對網絡的延時要求很高,必須連續地把語音傳送上網,這體現的是對5G網絡的需求。”

現在還體驗不到的複雜的AI應用,例如無人駕駛、遠程駕駛,要把車裡所有的視覺數據都傳給遠程駕駛操控臺的人看,同時操控臺的控制信息還要傳回車上去。

宋繼強說,在這種應用中,將車裡的視頻數據上傳要求網絡的帶寬一定要大,對可靠性要求不苛刻,丟幾個包沒有關係,關鍵是將絕大部分信息傳上來,這種場景需要5G的大通量;而再傳回車裡去的是控制信號,這時要保證信息傳遞的可靠性和實時性,這種場景需要5G的低時延和高可靠,所以無人駕駛、遠程駕駛是5G部署之後才能做好的AI應用。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5G对AI落地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