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7月4日牛散大学堂财经早报

一、宏观经济

1、中国网: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截至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78.6万亿,违约率为0.39%,明显低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1.74%,也明显低于国际债券市场1.2%-2.08%的违约率水平。适当违约对发行人、投资者是一种制约,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是好事。

2、经济参考报:6月我国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动有所降温,成本连续攀升,经营利润和企业信心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为了缓解困难,国家近期从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方面连续推出多项政策。专家预计,未来还将有一批此前政府部署的措施陆续落地,下半年或许还有一次定向降准。

3、中国金融新闻网: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与过去的一行三会协调机制相比,金融稳定委的协调能力更强,有助于避免不同监管部门各自出招和由于监管叠加而人为导致流动性过度紧缩乃至市场恐慌的情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4、21世纪:目前,中国已签署16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中国企业从自贸伙伴进口产品享受税款减免625亿元。截至6月底,中国正在推进谈判的自贸区多达14个,其中既有多边谈判也有双边谈判和升级谈判。

5、央行:周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有1500亿逆回购到期。月初资金面压力较小,再加上央行定向降准将于本周实施,因此业内预期,央行大概率将在本周实施净回笼。

二、行业快讯

1、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提出六方面任务措施,包括优化产业布局,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等。

2、经济参考报:我国区块链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截至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家。区块链相关探索及应用已不仅局限于底层平台,互联网巨头和金融巨头已经在金融、公益、商品溯源等领域加强区块链的运用。

3、中国互金协会: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平台建设,协助各地监管部门进行风险防范,分地分类监测不同区域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对接入机构进行多头借贷风险提示,促进从业机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多方位切断互联网金融风险来源。

4、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5、央视财经:从7月1日开始,北京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客运专项行动。但调查却发现,有些网约车平台悄悄为不合规车辆"撑腰",演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闹剧。

有网约车平台对司机承诺,如果因非法营运被查,平台将报销罚款。

6、券商中国:持有多家商业银行股权的新华联正在加速清理银行股权,拟将宁夏银行第二大股东和大兴安岭农商行第一大股东位置"忍痛"拱手让出,挂牌底价18.04亿元。据悉,转让两家银行股权正是落实商业银行股权新规的要求,尤其是落实商业银行实际控制人数量的要求。

三、产业数据

1、一财:个税草案征求4天后,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数已经突破3万条。这其中,个税草案确定的5000元/月综合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表示,目前各方围绕这一起征点标准正在博弈。

2、证券时报:1-4月,寿险公司原保费同比下滑13.6%,这不仅是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更是创下监管机构1999年发布相关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其中,寿险公司人身险业务新单原保费5921.71亿元,同比下降42.08%。

3、21世纪:去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业内预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

4、IDC:一季度,中国网络市场规模为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4.3%,互联网行业同比增长97.8%,成为中国网络市场的主要拉动力。

5、证券时报:截至6月30日,《侏罗纪世界2》内地票房已突破15亿元,超越前作《侏罗纪世界1》14.2亿的票房成绩。目前该片全球票房总额已突破9.32亿美元。

四、股市盘点

1、证券时报:A股目前估值已接近历史偏低水平。目前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为13.6倍,与2638点时水平基本持平,考虑到盈利增长水平,实际上已低于2638时的水平;上证指数市盈率中位数29倍,与2014年7月上一轮牛市初期时水平基本一致,接近2013年6月时水平。

2、证券时报:随着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以及A股市场估值的调整,股权质押变得越来越难。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流动性趋紧、监管从严,股票质押业务规模下滑将成为未来趋势。不过,虽然股权质押整体越来越难,但是优质企业的股权质押依然顺畅和抢手。

3、中证报:从IPO承销数量上看,2018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及中信建投并列为IPO承销数量第一,各承销7家,承销金额分别为93.43亿元和79.5亿元。与此同时,有60余家券商上半年IPO业务"颗粒无收",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4、证券时报:上半年,新上市ETF共19只,而去年全年的新增数量也只有17只。截至6月底,150余只ETF合计份额规模1275亿份,同比增幅36.5%。其中有12只ETF上半年份额翻倍,最高如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增长近百亿,仅上半年就扩大了31倍。

5、证券时报: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香港市场连接全球资金,因此只要有很好的估值,很好的公司,钱是不愁的,我们不是有限的池子。近期新股的破发都是二级市场价格的变化,价格的变化是由市场供需双方博弈出来的,所以它仍反映了市场正常的买卖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