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時期,日軍的甲級師團實力如何?規模多大?

宇澤歷史


奉獻精品內容,歡迎訂閱本號!

我是科羅廖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甲種師團是日軍的一種師團編制,主要為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甲種師團戰鬥經驗豐富,訓練有素,是日軍最精銳部隊。採用四四制編制,戰鬥人員約15,000至20,000人,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

一個甲種師團的又包括步兵旅團、騎兵大隊、工兵連隊,野炮大隊、輜重兵連隊、師團衛生隊、兵器勤務隊、師團通信隊等。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 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

二戰時,日軍的單兵素質十分精良,甲種師團的平均每個士兵的訓練的子彈數量大概在7000發左右。可以說幾乎個個都是狙擊手,在太平洋戰場上,對美軍英軍和中國遠征軍造成了很大傷亡。

在中國戰場上,沒有一個日軍甲種師團被消滅。在中國戰場上,無論是是裝備較多重武器的國民黨軍隊,都沒有全殲過甲等團,崑崙關戰役,國軍當時最精銳的第五軍在裝備有蘇聯援助的大量坦克和火炮以及在完全包圍日軍的情況下,都沒能全殲日軍的第五師團。

17個甲種師團,都曾入侵過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有16個師團被調往太平洋戰場。殲滅日軍甲等師團最多的是美軍,這還是在擁有強大的海空火力和補給的前提下完成的。


科羅廖夫


日軍第6師團是一支甲級師團,製造南京大屠殺後,以一個師團的兵力沿長江北上,面對國軍兩大軍團的合擊,還是強行砸開了武漢的大門。



日軍第6師團歷史悠久,是日本陸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曾作為主力部隊,參加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第6師團作為日軍的常備師團,下轄4個步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輜重聯隊、1個工兵聯隊,共8個聯隊。另外還配備了一些特種作戰部隊,總兵力25000人。

南京會戰後,第6師團轉到合肥休整。在此期間,日軍為了加強同中國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將第6師團升級為甲級師團。

所謂甲級師團就是將原有的常設師團,增加一個聯隊兵力。這個聯隊是根據戰場需要而配置,可能是坦克聯隊,也有可能是獨立野炮聯隊或獨立重野炮聯隊。

第6師團得到補充後,於1938年6月初,突破了徐源泉26集團軍的防禦,從桐城沿長江一路北上,相繼攻克了第五戰區的第31、68、84軍的防線,直達廣濟的門戶黃梅。

日軍第6師團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我國軍民無不恨之入骨。五戰區代司令白崇禧得知第6師團在黃梅,而且是孤軍作戰,決定一口吃掉這群衣冠禽獸。

白崇禧調集重兵進攻黃梅,國軍士兵聽說是第6師團,士氣十分高昂,一度險些攻進了黃梅城,就在這時,日軍釋放了大量的毒氣彈。

我軍沒有應對經驗,又事發突然,傷亡慘重。白崇禧看強攻不行,又調李品仙兵團從潛山切斷第6師團的後路,並伺機從後方發起攻擊。

第6師團憑著毒氣彈,硬是頂住了我軍3個軍的攻擊,一直堅持要岡村寧次派來的海軍支援。

第6師團得到彈藥、兵員的補充後,在海軍炮火的支援下,隨即發起了反攻。我軍無法抵擋日軍的猛烈火力,只得選擇撤退。

第6師團攻克廣濟後,兵鋒直指武漢大門田家鎮。當時駐守田家鎮的是11集團軍的第2軍,外圍還有48、68、84軍策應。

經過近10天的血戰,第6師團在趕來增援的波田支隊支持下,還是攻克了我軍四個軍防守的田家鎮,武漢已岌岌可危。

從上面的戰鬥過程來看,第6師團以28000多人的兵力,橫跨2個省,先後同國軍3個集團軍發生了血戰,最後還攻克了江防要塞田家鎮,可見日軍甲級師團的戰鬥力有多強。



花木童說史


曾經言及1944年長衡會戰時期的第116師團是“甲級師團”,遭到被長時間誤導的部分答友狂噴,甚是鬱悶。先破個題,甲級師團全部都是下轄三個步兵聯隊的“三單位師團”,與什麼常備師團或者四單位師團沒毛關係,這是根本。日軍的甲級師團番號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產物,稱謂也僅限於中國戰場。



全面抗戰爆發之初的1937年,侵華日軍投入作戰的只有常設(常備)和特設兩類師團,都是下轄兩旅團四個步兵聯隊(另有騎工炮輜四聯隊)的“四單位師團”。所謂“三單位師團”最早是1938年出現的,即恢復“大正裁軍”中被取消的第15和第17師團(第13和第18師團1937年已經恢復),這兩個師團從恢復之日起就只轄三個步兵聯隊,與新建的第21、第22、第23和第27等四個師團一起,成為最早的一批警備(治安)師團。

其中第23師團就是1939年“諾門坎戰役”的主角,師團滿編兵力15000餘人,跟之前的常設和特設師團有相當的差距;而第27師團則是由挑起七七事變的“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升格而來,兵力也在15000人上下,配屬給第11軍參加了武漢會戰。到1940年,日軍大本營又開始組建番號在50以後的“補充師團”,主要任務是維持後方佔領區治安和提供一定的作戰支援。



1938年底武漢會戰結束後,日軍大本營出於兩個需要,決定將原有的“四單位”常設、特設師團全部調整為“三單位”建制(旅團部取消),第一是“方塊式”的編制結構不利於指揮,第二是要從這些師團中抽出一個步兵聯隊組建新的師團。這項工作受戰爭的影響,直到1941年下半年才全部完成,因此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根本沒有什麼甲級師團的稱謂,只有常設、特設、警備、補充四類師團建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部分常設師團和戰鬥力較強的警備師團紛紛調往南洋,比如第4、第5、第6、第14、第16師團等這些老牌精銳,中國戰場的日軍部隊平均素質嚴重下降,常設師團只剩下第3和第13師團兩個,為了能夠保持各戰區的戰役突擊力量,“中國派遣軍”開始對指揮序列內的師團進行分檔。



此時才應運而生了“甲級師團”的稱謂,時間在1942年初,並且這只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的內部分類(連關東軍都沒有),並不見於日軍正式戰史。

被選中成為“甲級師團”的部隊,優先補充兵員和彈藥,擔負各戰區的主要戰役任務,保留炮兵聯隊的編制,步兵聯隊所轄的大隊仍有六個中隊的建制(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和一個運輸隊),從而使人員加強到18000人以上(選中的特設或者警備師團),而留下來的常設師團當然自動入選,兵員保持在21000人左右。



由於太平洋戰場形勢不斷惡化,日軍繼續從中國戰場(山海關以南)和關東軍(山海關以北)抽兵南下,一些被確定為“甲級師團”的部隊再被調離,比如第6師團就是晚些調走的,它在第11軍序列內肯定是“甲級師團”,然而調到南洋之後就被稱為“重裝備師團”,完全沒有什麼甲乙丙丁的說法。

根據軍史界的普遍共識,到1944年中,“中國派遣軍”所轄的甲級師團數量還有八個,分別是兩個原常設師團:第3和第13師團,兩個原特設師團:第104和第116師團,四個原警備師團:第22、第27、第39、第47師團。看看師團番號就知道,它們並不等於早期的“常備師團”,並且也都是“三單位師團”,設有“少將步兵團長”這一職務,統一指揮三個步兵聯隊。



這八個甲級師團中,第3、第13和第39師團隸屬於第11軍(第3和第13師團在“桂柳會戰”期間深入廣西境內),第116師團和第27師團隸屬於新成立的第20軍,116師團是“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的主角(兩個軍共同屬於第六方面軍)。第22師團隸屬於華東第13軍(後轉隸第23軍),第104師團隸屬於華南第23軍,第47師團隸屬於華北方面軍,也是該方面軍唯一的甲級師團。

可以看出,這些甲級師團都是日軍各戰略區的進攻主力,是1944年豫湘桂戰役期間中國軍隊的主要敵人,第22師團在1945年初又被當作精銳調往南方軍,最終在曼谷投降,但是一旦調離“中國派遣軍”序列,也就不再是什麼“甲級師團”了。


度度狼gg


甲級師團這個東西其實並不是日本自己的說法,而是我們給日軍劃分出來的。日軍自己給自己的劃分方法,按照戰備程度可以分為常備師團和非常備師團;常備師團就是我們所說的甲種師團,屬於常備軍,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日軍有17個常備師團;由於這些是相當於現役部隊,不存在臨時徵召擴充的情況,因此裝備和訓練都是最好的。不過37年後,按照前面17個師團又組建了3個師團,標準是一樣的。

毫無疑問,常備師團/甲種師團是戰鬥力最強的;但甲種師團裡,編制也並非完全固定,甲種師團裡也有土豪部隊和窮b部隊,實力相差較大。比如日軍的甲種師團裡,第一師團,第三師團,都是4旅團制,含2步兵旅團(總計4個步兵聯隊),1個野戰炮兵旅團(轄3個野戰重炮兵聯隊),1個騎兵旅團(3個騎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輜重聯隊;其中第一師團配備了1個戰車聯隊和1個高射炮聯隊,第三師團有3個飛行聯隊。滿編人數可達25000-30000人;但大多數的常備師團都沒有這麼土豪的配置,大多數還是1個步兵旅團+1炮兵聯隊+1騎兵聯隊+1工兵聯隊+1輜重聯隊,也就是8聯隊制。

最土豪的第一師團編制情況

相對沒那麼土豪的第四師團

甲種師團的野戰炮兵裝備


抗戰期間,符合我們所定義的甲種師團的,有20個師團,包括:近衛師團、第1師團、第2師團、第3師團、第4師團、第5師團、第6師團、第7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3師團、第14師團、第16師團、第19師團、第20師團。其中16、19、20是全面抗戰爆發後組建的,其他17個為常備師團。雖然不同師團之間兵力人數差別很大,但是還是比國軍要均勻一點,國軍肥的肥死,瘦的瘦死。一個甲種師團人數略少於一個國軍弱一點的集團軍,但是論戰鬥力,可能硬扛1個強一點的集團軍都沒什麼問題。


宣仔


何為日軍的甲級師團,首先要了解日本編制。

日軍的師團是最高的軍事單位。二戰時期,日本師團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而我們常說的日本的甲級師團,是日本在戰爭前就已經建立完備體系的17個師團。即:近衛師團、第一師團到第十六師團。


一、 下面我就介紹一個日本甲級師團的編制情況:

1、一個師團下轄2個步兵旅團、一個步兵旅團下屬2個步兵聯隊、炮兵、騎兵、工兵、輜重聯隊各一個,全師團共計2.8w人。


2、1個步兵聯隊下轄2個步兵大隊,1個步兵大隊下轄四個中隊。

二、 日軍一個師團人員配置。

1、聯隊,聯隊是師團下屬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人數為3800人。

2、大隊,日本一個大隊是在若干個中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規模比中國正常一個營規模大,又比一箇中國團規模小明顯小很多,正常日本一個大隊標準配置1100人。

3、中隊,日軍一箇中隊編制標準180人。

4、小隊,一般由7人小隊部、三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8人擲彈筒分隊構成,共54人。


三 、 武器配置

1、野炮兵聯隊:各種炮48,各種槍530。

2、步兵聯隊:人員3800,馬520,各種槍2600,各種炮15,擲彈筒80,非機動車260。

3、步兵大隊:人員1100,馬118,各種槍980。

4、步兵中隊:人員180,各種槍180,擲彈筒6。

5、騎兵聯隊:人員450,馬420,各種槍330。

6、工兵聯隊:人員680,馬110。

四、日本一個甲級師團實力如何?

日軍甲種師團單兵素質極高,無論是在射擊與拼刺方面,在世界軍隊裡都是能首屈一指的,抗戰時期,中日傷亡對比是五比一。說幾個戰役:

1、臺兒莊戰役,懂歷史人都知道,臺兒莊大捷, 蔣介石在臺兒莊下了血本,集合了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等國軍頂級軍事將官,國軍集合30w大軍,包括不少蔣介石嫡系部隊,日本是2個師團,5w多人,日軍採取南北夾擊戰術,整個戰役打了一個多月,日軍傷亡1w多人,我軍傷亡5w多人。



2、忻口會戰,日軍第五師團,在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攻擊中國30多個師防線。

3、硫磺島,日本守軍2.2w人,日軍只有1000多人生還,其餘全部戰死,美軍傷亡2.3w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日軍甲級師團相對中國軍隊,無論武器裝備還是作戰素養、作戰能力都是非常強悍的。


小姐姐講史


關於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問題,縱橫以前做過很多解釋,總體來說,在中國同等級別的作戰單位無法與其匹敵,但是跟德軍的一個步兵師相比,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

日本的甲種師團是一個什麼樣的編制?

日本的作戰單位並非西方形成的“師-旅-團-營-連-排-班”,而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師團是最高一級的戰術單位,而日本的師團按照等級又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種師團是師團中最牛叉的師團。

是二戰之前,日本的17個常備師團,是日本陸軍的根本所在,從日俄戰爭一直打到二戰,作戰經驗豐富,實力雄厚。

每個甲級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再加上工兵、炮兵、騎兵、輜重等聯隊,一共八個聯隊,滿員的話,一個甲種師團的兵力在2.4-2.8萬之間。

從武器配備上來看,甲種師團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枝、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有的師團還擁有12門10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

從德國步兵師來看,日本的甲種師團戰鬥力如何

以當時國軍的步兵師是無法與其匹敵的,國軍一個步兵師大概都是萬人編,為了應對日本的師團,開始將“軍”作為主要的戰術單位,日本出動一個師團,國軍必然要出一個軍來對抗。

但是日本這個甲種師團,也只能跟中國叫叫號了,後來在太平洋戰爭中,基本全當了美軍的炮灰。

最有可比性的就是,應該擁有1.68萬人的德軍步兵師,德軍一個步兵師的火力大概是手槍3681支,步槍12609支,衝鋒槍321支,輕機槍425挺,重機槍110挺,100毫米以內小口徑的各種炮158門,超過100毫米的大口徑各種炮48門,另外,火焰噴射器還有9個。

儘管德國標準步兵師人數上不如日本甲種師團,但是從火力上,尤其是在近距離作戰能力還是完爆日軍的,德國的步兵師是為了配合裝甲師,強調的是移動速度,是閃電戰的衍生品,德軍的裝備清單中,沒有表現出來的是大量的汽車以及摩托化車;

日軍步兵還停留在一戰時期,學習的理念也是法國的溝塹防禦戰,主要代步工具竟然還是馬匹。

日本的甲種師團到底有多難打?

從裝備火力上來看,日本甲種師團不如德國步兵師,甚至在具體裝備上還不如國軍精銳,評價軍隊的戰鬥力時,也不能光憑裝備,除了裝備之外,還有士兵的作戰素質。

前不久縱橫還討論過,世界上打仗最不怕死的國家,縱橫是堅持二戰時期日本士兵是最不怕死。

相對於日本的軍事教育與武士道精神傳播,民國時期中國的軍事教育太落後,以黃埔軍校來說,軍事教育水平實在太差,而中國的士兵整體來說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很多,營養不良,訓練太差。

日軍士兵受教育水平高,又重視訓練,尤其在軍國主義思想使得日本士兵普遍不害怕死亡。

查找抗日初期有關日本甲種師團參加的戰役,就會發現日本甲種師團很少有敗績,中國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平型關大捷,是我軍調集優勢兵力對日本輜重部隊展開的一場伏擊戰,即使這樣,雙方傷亡人數也相差無幾。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中國幾百萬軍隊以極其頑強、英勇的姿態對抗日軍的侵襲,但是遺憾的是,整個中國戰場未能全殲一支甲種師團。

中國最接近全殲日本甲種師團就是在蘭封會戰中,土肥原賢二率領14師團孤軍深入,國軍決定對其進行圍殲,當時國軍嫡系精銳集結了12個師,對付一個甲種師團。

土肥原還是突出包圍後,奪取了蘭封,當時蘭封守軍第27軍面對已經窮途末路的14師團,竟然選擇了逃潰。

於別人來說不堪一擊,於我國來說竟然如臨大敵,這才算是最大的悲哀。


史論縱橫


甲級師團是日本陸軍的單位配置之一,按照日本陸軍單位進行劃分,有下面主要配置:

総軍(地域軍、戦域軍)・軍集団(方面軍、戦線)軍(方面隊)・軍団・師団 旅団・連隊・半旅団(準旅団)・団・群大隊・中隊・小隊・分隊・班・組

日本的甲級師團

日本甲級師團,又稱為甲種師團,也叫常備軍團。

主要特點:成軍時間久、戰爭經驗豐富、訓練上相對紮實,對日軍來說是其組成中列於首位之作戰主力。

甲種師團主要指日本陸軍在1925年宇垣裁軍後保留的17個常備師團,採用二旅、四步兵團編制,師級單位直轄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此些單位採團級編制),與通信、衛生、野戰醫院、修械單位等。以日軍步兵團滿編4千4百人規模計算,一個甲種師團的實戰兵力編制會在15,000至20,000人間,加上後勤人員滿編會上看2萬5千人。

所以,從戰力上來講,當然是數一數二,不容小覷。

二戰時日本師團分佈以及戰鬥力排行

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找到二戰時日本各個師團的分佈以及戰鬥力排行的相關資料,這裡與各位分享,應該能夠更好的理解日本師團的概念。(包含日軍當時的所有師團單位的分佈,不僅僅侷限於甲級師團!)

※細心的讀者應該能夠看到,很多分佈在中國地區。可以找一找當時在各位讀者家鄉,分佈的是日軍的哪個師團。

部分文章介紹: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日本二三事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


日軍甲種師團,是日本陸軍中的精銳。主要為二戰前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歷經國日俄戰爭以及一戰,成軍時間久且歷經大戰爆發前在中國發生的大小戰事,戰鬥經驗以及訓練上相對紮實。對日軍來說,甲種師團是其組成中列於首位之作戰主力。戰時日本陸軍對其部隊編制進行過多次調整,力圖在編制上進行改良,以提升部隊作戰能力。因此,戰時日軍編制變化較大,不同時期甲種師團等構成有較大差異。

盧溝橋事變時,日軍組建有近衛師團和第 1至12、14、16、19、20 常設師團,共 17 個師團,這十七個師團均為甲種師團。不過這十七個甲種師團之間也有不同。分為甲種挽馬師團(也稱為常設野炮師團)和甲種馱馬師團(也稱為常設山炮師團)。

挽馬師團即野炮師團,運用於平地作戰;馱馬師團即山炮師團,運用於山地作戰。

近衛師團和第 1、2、3、4、5、6、8、10、12、14、16、19、20 師團為甲種挽馬師團(也稱為常設野炮師團)。總編制為25000人。

採用四四制編制,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

第 7、9、11 師團為甲種馱馬師團(也稱為常設山炮師團)。總編制為28500人。

與甲種挽馬師團一樣採用四四制編制,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

抗戰全面爆發後,日本為應對日益擴大的戰爭,開始大規模擴軍,新擴增的師團被稱為特設師團。日軍大本營將師團簡單地分為甲、乙兩種,甲種師團即常設師團,乙種師團即特設師團。

甲種師團又分為甲種挽馬師團(也稱為常設野炮師團)與甲種馱馬師團(也稱為常設山炮師團);乙種師團則分為乙種挽馬師團(也稱為特設野炮師團)與乙種馱馬師團(也稱為特設山炮師團)。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甲種師團編制變化不大,只是新增了很多乙種師團。

1939 年,日軍根據戰爭經驗教訓,對所有師團的編制進行調整。師團由 4 個步兵聯隊制改為 3 個步兵聯隊制。同時將卡車等車輛編入各師團,增加各中隊的輕機槍和擲彈筒數量,以提升部隊機動能力和增強步兵火力。

到了1943 年,日本又一次對師團進行了大規模調整。第 13、27、32、116 師團被劃為甲種師團。此時,甲種師團雖仍有野炮師團和山炮師團的分類,但人員、馬匹編制幾無差別,只在武器裝備上略有出入,總編制為18000人。這種編制一直保持到了日本投降。

日軍數百萬的兵力只有17個甲種師團,是日本陸軍最精銳的軍隊。甲種師團的士兵大多數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無論體能、射術、格鬥和拼刺都在各國軍隊中毫不遜色。在中國戰場上沒有一個甲種師團被全殲過;太平洋戰場,美軍也是依靠強大的空中火力與自動武器的優勢才給這些部隊造成了毀滅性的殺傷。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東斯坦因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固定軍事編制,是最基本的常設戰鬥單位,共有17個甲種師團,官兵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所以戰鬥力都非常強悍。

普通士兵的軍訓時間為6個月至1年,包括單兵隊列、射擊、刺殺、投彈和動作,單兵對歩、機槍的射擊和擲彈筒的使用,學習分隊、小隊、中隊的進攻、防禦,以及夜間戰鬥,每天5-30公里強行軍與行軍耐力訓練,最後2個月搞大隊、聯隊級作戰協同,高級技戰術動作及火線機動。

軍官大都畢業於士官學校,士兵的戰術素養以及軍官的指揮能力都很強,因此戰爭期間,日軍一個師團都敢遠離基地長驅直入。

一般師團下轄旅團,旅團下轄聯隊,聯隊下轄大隊,大隊下轄中隊,中隊下轄小隊,小隊下轄分隊等。

師團相當於別國的師,旅團相當於旅,聯隊相當於團,大隊相當於營,中隊相當於連,小隊相當於排,分隊相當於班。

根據日本陸軍的戰鬥編成,一個齊裝滿員的師團大概有28000人左右,師團下轄2個旅團,旅團下轄2個3000人的步兵聯隊,另外有獨立的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各1個聯隊。

其中,炮兵聯隊轄有4個大隊,配備有48門75毫米步兵炮;在每個步兵聯隊中,都轄有1個炮兵中隊,配備4門75毫米步兵炮或4門50毫米步兵炮。

日軍步兵槍械主要是以38式6.5毫米栓動步槍為主,軍官配發南部14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壓制火力為6.5毫米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機槍,另有7.7毫米92式重機槍,89式擲彈筒等。

日軍的武器裝備,並不先進,極少有坦克等戰車,但由於優良兵源與嚴格訓練造就公認強兵,在對東亞農業國的戰爭中,日軍在戰場上佔據了優勢地位,但和槍械自動化程度較高,有大量坦克、自行火炮的蘇美軍隊交戰時,日軍步兵的優勢頓時花為烏有。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這個問題說來問的不好,實力和規模有時候可能不成正比的。

比如抗戰時期的的中國軍隊,10萬人的規模算是大了,但是實力很差。而同期的日軍,規模可能不大,但是實力很強。

然後說這個甲級師團,事實上,日軍內部根本沒有細分所謂的甲乙丙丁師團。這個甲級師團的說法-只存在於中國派遣軍。如果真的按照這種劃分要求,1945年的關東軍,一個甲級師團都沒有。那關東軍成什麼部隊了?

筆者的看法是,日軍老資格的師團,比如近衛,第一到第20這幾十個師團,算是甲級師團了。其中,地13,15,17,18這四個師團雖然遭到了日軍裁撤。但從日軍重視來說,也能算是甲級師團了。

在1937年的時候,如果論兵力最多,實力最強,把近衛師團(近衛師團一般不參加戰鬥)排除在外的話,第七師團的實力和規模是最強的。這個師團的步兵聯隊就超編其他師團,其他師團是3800人一個聯隊,第七師團聯隊高達4000人。其部隊人數,達到了兩萬四千人以上。在抗日戰爭初期,其實每個日軍師團,如果不算其他額外部隊加入,兩萬四千人算是最多了。而且在一些情況下,日軍不可能滿編軍隊投入戰場,比如日軍在戰後戰報會承認,會有某些部隊缺席於這次戰役。(文字上是欠第一中隊等)初此之外,當時日本的新式武器比如九九式步槍等等,後來都優先裝備到了第七師團。

甲級師團除了在番號上不會輕易撤銷,在武器裝備和人員補充上都優先以外。戰鬥力自然是不可小看的了。

第18師團在緬甸和中國駐印軍交手的時候,日軍某部陷入到彈盡糧絕的地步。即使這樣,上至戰場指揮官,下到日軍前線士兵。也未想到撤退,在日軍司令部的嚴令下。他們才撤退。因為當地戰死日軍太多了,所以一些士兵將那個地方稱為白骨筑紫山。

沖繩戰役爆發前,1944年12月,第九師團調到臺灣。當日本人發現了美軍進攻的地方是沖繩後,現在還有一些日本人懊悔。認為該把第九師團調到沖繩。這正說明日軍看好第九師團實力的關係。

七七事變時候,殺入關內的第一個師團是第二十師團。這個師團九一八事變就登場了,其部第39旅團攻佔瀋陽。後來殺入關內,血斗南苑,攻佔平漢鐵路,參加太原作戰 。直到1939年才撤回朝鮮。抗戰第一年,華北方面的戰役,說第20師團起碼打了一半也不過分。

第二師團,說到這個師團,我們一般會想到的是,他會在瓜島失敗,以及在緬甸的失敗。但其實啊,在1945年2月以後,第二師團撤出緬甸,去了越南。還參加了對法越殖民軍的作戰。這說明,第二師團實力還是想當兇狠的。

應該來說,整個日軍的部隊,幾乎都是野蠻兇狠的代名詞。不僅是這些甲級師團,剩下的那些乙級和丙級師團。在中國戰場,也是中國軍隊,乃至其他盟軍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