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北斗卫星什么时候才可以民用?

闪电支付快人一步


再次科普一下,北斗早在2000年就可以民用了,手机是否支持科普取决于芯片,而不是地图软件。


1993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银河号事件”,正是因为GPS信号的突然中断导致银河号无法行驶,只能乖乖的接受美国人的检查。从这天起,中国人彻底意识到全球定位系统的话语权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次年,中国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开始推进。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考虑到当时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北斗采用了“三步走”的迭代进化方法:2000年发射了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工程,2012年底14颗卫星组网成功,覆盖亚太地区;2017年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开始发射,预计到2020年35颗北斗卫星将覆盖全球。


所以如果只是想在中国用自己的卫星导航的话,理论上2000年就可以用上北斗了。并且在2018年的今天,除了苹果手机以外,绝大多数的国产手机都能接收北斗的信号,绝大部分的地图导航软件也都支持北斗卫星。



高挺观点


分两种情况来说:

从可以使用的角度来讲,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能用的特征为:

1、北斗卫星覆盖国内和周边地区。

2、北斗民用信号的规则已经公开,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

3、导航芯片已经能够支持接收北斗信号,比如高通、海思、联发科等芯片对北斗的支持。

从好用的角度来讲,北斗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这就造成一些用户无法非常彻底的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主要原因有:

1、在GPS已经深度普及的情况下,北斗需要更好的和GPS共同使用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定位体验。

2、使用北斗的定位辅助系统还有待完善。

3、产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渗透。

目前上述问题正在得到改善,比如:

1、北斗和GPS信号已经实现兼容。

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正在推进,卫星增强系统也会在日后更多作用。

3、北斗芯片发展迅猛,导航芯片也可以更好的使用北斗。

总结,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使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更好的使用也会很快。

其实手机上的导航应用对于精度的要求并不高,北斗民用服务所带来的提升主要在更好的适用性。不过由于卫星导航的性质决定,在一些遮挡严重的地区依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体验更好导航服务,不光要看卫星导航的性能和适用性,还要看一些室内定位技术的使用,比如惯性导航,基于wifi和蓝牙的定位、基于图像分析的定位技术,等。

在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下,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导航体验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老哥杨


03年的时候,中国打算在研制自己导航系统的同时,加入到欧洲伽利略系统的合作之中去,但是在中国投入了几亿欧元的资金后,欧洲却把中国排除在核心之外,不让中国接触任何高精尖技术,中国从此更加发愤图强一心发展自己的北斗系统。

1994年,中国正式开始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号)的研制,并在2000年发射了两颗静止轨道卫星,区域性的导航功能得以实现。2003年又发射了一颗备份卫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组建。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并在2007年发射一颗中地球轨道卫星,进行了大量试验。2009年起,后续卫星持续发射,并在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至此中国卫星导航三步走战略中的两部已经完成。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

北斗的军用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很多部队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配备了北斗手持导航装置,用于单兵定位,火炮瞄准等,而导弹等也在北斗二号之后安装了北斗导航芯片,中国的导弹终于摆脱了需要外国人来指路的的尴尬历史。当年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救灾官兵就是利用北斗手持台准确的定位才为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北斗系统不仅具有国外其他导航系统的优势,还保留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北斗系统具有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是其他系统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民用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五年前, 国内没有一片国产北斗芯片,如今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目前,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行业区域应用显现规模化效益。五年前,国内基本使用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沿海许多渔船现在都配备了北斗导航装置,在躲避台风和渔船搜救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以后随着北斗的发展,我国将逐步把GPS淘汰出去,即使高铁和飞机也可以通过北斗卫星来保驾护航。目前,随着北斗第三代系统的成功搭建,北斗已经开始全面向民用领域进军,今年五月份还将正式推出精度更高、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斗地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手机和汽车也将全部支持北斗导航,中国人出行将很快用上自己的卫星导航,在手机信号不好的地方,北斗还可以发射接受短讯息哦!听说在户外圈,北斗俨然已经成为了户外运动尤其是探险爱好者的挚爱!一个既能导航又可以不受地形限制发射传输信息的导航装置有谁不爱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讨论,也可以动动小手点个赞,谢谢啦!


军武吐槽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早就开始了,国内有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的企业已达上百家,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多。导航定位产品现在很多,大量车、船装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例如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自主研发的北斗车联网终端及平台系统到目前已为中国22个省市超过35万辆“两客一危”(指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运输里程超过800公里)、货运车辆提供服务。

北斗在渔船上的推广力度现在看来更大。2006年,农业部开始在南沙进行基于北斗的渔船船位监控管理系统试点建设。2013年底,官方就说在5万多条渔船装上了北斗终端,现在的数量只会更多。例如在2016年8月,海南省就为11个市县近海8000艘渔船发放了近海渔船北斗救助终端。

民用航空应用方面,10月14日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103架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飞实现四个了“国产化”的结合,就是将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国产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国产机载导航系统结合到国产民用飞机的平台上,为后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民航标准化、应用推广、测试认证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救援方面,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就做到了。那时北斗还是一代系统,但它的定位和短信能力充分发挥了作用,成为了救援指挥部队和前线救援人员最得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有效利用,彰显了北斗服务民生的技术优势。

通信方面,国内在民用这块使用北斗系列的设备主要有两种——北斗手机以及其他北斗带有短报文芯片的通讯终端,例如北斗青葱、北斗盒子、北斗海聊等等。


联合防务


这个问题我已经在问答上科普了不止一遍了,北斗卫星很早很早很早之前就可以民用了,而且绝大部分人都已经享受到了北斗卫星带来的便利。

最简单的一点:绝大部分人的手机已经在用北斗卫星导航了。

只要随便找一个类似于GPS测试之类的软件,就可以看到现在你的手机定位信号是从哪里得到的,下面这张图就是一张卫星信号的图,其中可以看到里面就有中国的卫星——而这自然就是北斗卫星了。所以说你的定位信号是美国GPS、中国北斗、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各种卫星定位信号综合决定的。

而且根据之前腾讯做的一个关于GPS信号的测试,北斗卫星可以单独工作,有些情况下精度还要优于混合定位(可能跟算法有关)。而随着北斗卫星的进一步发展和地面基站的逐步建立,在北斗卫星的协助下,我们的手机定位会越来越迅速、越来越精确。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目前,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魅族、三星等手机均支持北斗导航系统,随着北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来北斗一定能像GPS一样成为所以手机的标配。


火山微生活


现在已有部分设备用上了北斗导航,我觉得现在可以推北斗和gprs混合使用和单独北斗的,然后再多方测试及反馈,只要不断改善,我相信会用起来的。当年美国也是从军用改到民用,这是利民工程,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未来会更好!


zz61889937


现在华为手机已经用上北斗导航了,其他手机也会在这一两年陆续加入北斗导航,北斗导航已经进入厘米级别了,这两年会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爆发的时期,所以北斗导航会很快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的。


阁楼上的紫罗兰


北斗民用,实际上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是北斗什么时候手机可以用北斗来定位?

这个问题与中国的体质问题有关,不好回答。当初立项报告就是民用为主,军民两用。

我也想知道,中国在亚洲老百姓用北斗即是没有24颗也完全可以民用。为什么手机就不可以?

这个应该是管理层的问题。应该给人大有个交代,北斗民用率每年应该增加多少?北斗现在民用利润又是多少?

真正北斗手机民用化了那一天,才是北斗民用那一天。因为有美国的GPS样板摆在哪里。

你再怎么吹民用如何如何,没有用?中国宣传的弊病也在这里。

如同中国沙漠沙化治理率一样 你拿一块人造率州宣传说明不了问题。最说明问题的是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卫星拍照,每年的沙化扩大率面积是多少,人工绿化率又是多少,做个减法,结果是正还是负,每年一比较就清楚了。


马源华


北斗民用已经开展多年了,从北斗一代就开始了。

首先要理清一个说法,即“什么算北斗民用”?简言之:除为军队、武警(军改前不算)所用之外都算民用!包括国防军工单位、警察、司法机关等等都算民用。

国家推广北斗是从行业和区域并举大力实施。行业推广中,北斗一代典型案例如海上渔船的示范工程项目;北斗二代典型案例如交通部的“两客一危”示范工程项目。区域推广,典型案例如北京市、广西省等等的北斗示范工程项目。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国家部委的行业开展了北斗应用推广的示范工程项目。从海上到陆地,从民政减灾到公安业务,从水文地质到园防科技工业,而且近一、两年来央企也加入到推广行列。区域推广,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划定,已经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

另外,国家鼓励和扶持手机生产企业预装北斗芯片。

北斗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可能是我们认为的民用,在大众消费市场上的应用,的确是北斗需要大力提升开拓的领域。不过可喜的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手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预装已经是标配,未来一到两年有望全覆盖。国外一些品牌在新机型上也加强了对北斗的预装力度。

明年一定会在国产品牌的汽车上出现预装北斗导航的车载定位系统。

另外,大众消费市场被Gps占据多年,这个领域是市场说了算,所以北斗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会有漫长的过程,而这个领域恰恰又是与我们大众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对GPS而言,北斗是新的系统和暂时不完善的系统,待到2020年北斗面前全球服务之后,相信北斗在民用,特别是大众消费市场会有一个巨大的爆发。GPS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也制造过令人发指的麻烦和灾难。北斗有能力,有机会在世界一些区域替代GPS,未来的北斗决不会比GPS的市场份额少。

GPS、北斗未来的大众消费市场竞争,如现在其它商品一样,是消费者说了算,就好比买车,选德系、美系、日系、中国产品牌,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国际公认了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而且国际上也在融合这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即GNSS。做为芯片厂商为民用和大众消费市场提供的导航芯片,不在是单一某个卫星导航系统,而是GNSS性质的芯片,是多系统的融合芯片。

以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市场和大众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不是以某个系统而论,而是推广商是那个国家的,芯片商是在那个国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