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空氣淨化器應當如何選擇?

相比外界的茫茫霧霾,室內空氣更糟糕!

上面我們提到過,一個人在上班的過程中,即使窗外菸霧繚繞,我們能夠真正與之有“肌膚之親”的時間也不過寥寥。而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室內,或者工作,或者休息。

而對大部分家庭來說,室內的空氣質量甚至比室外還要差得多。研究表明,受汙染的室內空氣中存在30餘種致癌物。其中一半以上的致癌物來自戶外空氣的滲透,或者在開窗通風的時候產生的氣體流動,另外,室內空氣中的顆粒物來源通常也包括燃煤取暖、菸草煙霧、烹調油煙、植物花粉以及室內人為活動等。

吸菸是室內霧霾來源的最主要成分。二手菸中的PM2.5大約佔室內PM2.5總量的90%。菸草中含有的3800多種化合物中,例如苯、焦油、尼古丁等燃燒後在人體吸入後的代謝產物都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另外,與外國人的烹飪習慣不同的是,中國人在家庭當中的烹飪大量採用“煎、炒、烹、炸”等手法,這個過程往往能夠產生大量的煙性物質,其中就包括多環芳烴這樣的強致癌物質。而中國婦女長期處於廚房這樣的高PM2.5環境當中,其暴露也不亞於身處嚴重霧霾中的北京。

那麼假設當霧霾來臨時,我們躲在房間內,緊閉門窗,真的能把霧霾拒之門外嗎?很遺憾,對於PM2.5濃度來講,室內室外根本沒有差別。在沒有任何空氣淨化裝置的前提下,室內的空氣大多數時候只有可能比室外要差,通常不會更好。

雖然待在室內可以隔絕外界的霧霾汙染源,密閉時的那些顆粒,會慢慢沉降、被吸附、被吸收,總的方向肯定是越來越小。但是實際上,這樣的理想狀況並不真的存在。絕大多數居民住宅的窗戶、門的密閉效果還達不到這麼好。因此內外界的空氣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小的縫隙進行交換,雖然速度很緩慢,量也很有限。如果一直不打開窗戶,室內的PM2.5會逐漸沉降,並吸附在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窗簾、牆面、桌面、衣服,尤其是表面積大的如毛絨玩具、毛衣、毛巾之類,特別是被人體的天然“空氣淨化器”——肺進行淨化[LSP1] 。無論如何,當你的孩子抱著毛絨玩具玩個不停時,她所吸入的霧霾可能並不比去霧霾天裡奔跑更少。

在家庭當中休息15小時,單位工作8小時,於是在每一天生活中的23小時內我們都生活在不亞於外界的室內霧霾當中,我們在這樣的前提下還去關心口罩應當如何購買,真的有意義嗎?因此防霾是需要一個完整的體系,不能單純認為自己已經購買了口罩,防住了眼睛看得見的霾,就萬事大吉了。

空氣淨化器是怎麼工作的?

其實空氣淨化器和肺的功能十分相似,都是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吸進去氣體,第二步是在體內進行吸附和處理,第三步就是把處理後的氣體釋放出去。其中第一步和第三步是簡單的機械作用,十分簡單,而空氣淨化器的差別主要在第二個環節。

當下的空氣淨化器在最核心的第二個環節一般包括以下幾種:物理過濾、靜電吸附以及混合型。

第一種就是單純的物理過濾,其實就是通過大風量高壓降的風機,將空氣通過一層或若干層濾網,過濾掉其中的顆粒物或者可揮發有機物,或者兩者都過濾掉。其中的核心部件主要採用的是一種叫做HEPA(高效率空氣過濾器)的技術,目前家用市場是最常見的,多數是使用纖維製成(無紡布之類)。根據英國BSEN規範,對於直徑1微米的顆粒,濾過率要在85%以上(H10標準,BSEN1822)才可以被稱為HEPA過濾器的。HEPA根據率過濾的不同也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H13和H14等,不過據專業人士稱,其差別相當有限,大部分HEPA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家庭當中的需求。簡單地說,沒有HEPA的空氣淨化器,是不建議購買的。

當然,HEPA只是指代過濾器的過濾效率,不是指代某種具體材料,所以在購買空氣淨化器時只要問一下他們的濾網過濾效率到底達到了什麼標準即可。

另外,活性炭也是常用的空氣淨化材料。活性炭是靠它的大量微孔來攔截懸浮物的。活性炭濾過孔徑大約在0.3~50微米之間不等。活性炭另一大好處是通過吸附作用去除有毒有害氣體。活性炭也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吸附孔徑來達到不同的攔截效果,最小的空洞可以吸附納米級的可揮發性氣體。

第二種原理是通過靜電進行吸附,這也很好理解,我們到了冬天的時候,衣服上都會黏附大量的塵土和毛髮。這種空氣淨化裝置的原理就是當空氣經過高壓電場時,發生電離,電離出來的氣體正離子被吸收到陰極電板,而負離子則會被陰極排斥,附在汙染物分子上使它帶上負電荷,相當於做了一個“這是壞人”的標記,之後帶負電荷的汙染物分子會被吸附在陽極電板上。靜電除塵裝置目前已經可以處理分子級別的物質,其能去除的微粒直徑最小可到達0.01微米。在商業上,用它來去除廚房排放的油煙,所以PM2.5更是不在話下。

靜電吸附類的空氣淨化器是不需要更換濾網的,因為吸附汙染物的電板會把髒東西抖到隔網上。定期沖洗一下濾網就行了。

當然,靜電除塵裝置還有一個缺點,因為高壓電場會產生臭氧,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通風。要知道,臭氧只有在低濃度的時候可以有殺菌的作用,但濃度高時對人體的危害不亞於PM2.5。

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建議和活性炭過濾器配套使用,可以延長使用壽命,達到更好的過濾效果。這也就可以被稱為是混合型的空氣淨化器。

而對於市面上什麼紫外線殺菌、負離子、銀離子等等,大多都是利用噱頭來進行營銷的手段,這些技術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對空氣淨化的本質來說影響並不大。

選擇空氣淨化器的時候主要看什麼?

1、CADR

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叫做CADR,它同時反映了兩個指標的綜合能力,一個是濾過的效率,另外一個是更大的風量,簡單地說,濾過效率越高,風量越大,空氣淨化器的能力越強。因此CADR越大的淨化器固然效果越好。

我們一般選擇空氣淨化器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屋子的大小,假設一個家裡超過100平米,那麼往往一個小小的空氣淨化器是不夠的。那麼如何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判斷自己需要買幾個,或者買怎樣的淨化器呢?

公式是這樣的,適用面積=CADR×0.1,舉個例子說,對於60平方米的房間,所需空氣淨化器的CADR值應不小於600立方米/小時。

2、噪音和檔位

在空氣質量較差的時候,往往我們都是希望在自己不在的時候讓空氣淨化器持續大功率工作,保持在自己回到家的時候可以迎接清潔的空氣,而不希望回家的時候聽著空氣淨化器嗡鳴地工作一整晚。

我們知道,空氣淨化器在靜音狀態的工作效率勢必不如馬力全開的時候,但是大功率工作時候的靜音也十分影響睡眠。因此我們一般情況下都需要設置一個適宜的工作模式,基本從自己出家門到回家這段時間,讓淨化器持續工作至空氣質量達標之後才可以維持低速運轉,在回家之後保持低速運行,如果空氣質量較差的話自動調整到高速檔位,在睡覺的時候最好強制保持低速運轉模式,讓自己能用更好的休息迎接第二天。

因此有的空氣淨化器強調自己是完全自動的,無需操控,其實這反而不是最好的選擇。空氣淨化器必須要在需要自動的時候自動,需要手控的時候手控,這是為了能讓我們在享受清潔空氣的時候,能夠儘量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最好的結果是讓空氣淨化器沒有任何的存在感,靜靜幫我們淨化室內的空氣。

3、購買空氣淨化器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淨化器理論上是放在離人較近的位置,但是由於臭氧問題,以及噪音問題,只要放在臥室當中任何位置其實都是合理的,沒有必要一定要對著床頭。我們的目標只是讓它將臥室的空氣淨化,而只要它的風量滿足臥室面積的需求就好。

另外也需要考慮使用成本,因為空氣淨化器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濾網,而濾網是需要定期更換的,所以一定要轉變既往購買電器的觀念,空氣淨化器就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的電器。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後續的售後服務,應當採取怎樣的頻率在哪裡購買濾網進行更換等等。某些淨化器號稱可以10年更換一次濾網(往往那個時候就會直接更新淨化器了),但是在國內幾乎不可能,大概以半年到一年的頻率進行更換一般是比較好的。

另外,買多少臺淨化器的問題,就需要按照家裡的面積來計算,例如有兩間臥室,每間30平米左右,那麼實際每間臥室可以放一臺300立方米/小時的空氣淨化器,如果家裡是50平米的大開間,沒有明確的房間分割,那麼買一臺500立方米/小時的淨化器就絕對夠用了。當然,很多時候也要根據事情來判斷,假設買來的淨化器24小時自動工作的時候時刻處於拼命工作的狀態,那麼說明你需要給他再找個幫手了。

在這裡不做任何品牌的推薦,如有需要可以在網絡上自行搜索喜愛的品牌,其實什麼牌子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大部分淨化器在合理地購買和擺放之後,都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讓我們室內的環境徹底清潔起來,為我們的肺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消滅室內的“慢性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