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新时代·铁路榜样|单杏花:12306背后的女人

全球最大实时票务交易系统,注册用户已超2.5亿,每秒卖票700张,怎么做到的?

新时代·铁路榜样|单杏花:12306背后的女人

12306背后的“最强大脑”单杏花工作照

新时代·铁路榜样|单杏花:12306背后的女人

单杏花正在接受媒体访问

当年,景德镇站里排着长队购票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地印在“70后”单杏花的记忆中。她更不会想到,几年之后,她便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参与者,直至成为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研发的技术带头人。

1996年,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研发项目启动。由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紧缺,刚刚读研没几天的单杏花就被抽选到项目组,随同她的老师、学长来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而她的学业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

那一年,来自不同高校的28个人和铁科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组成的团队启动了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远征。中国铁路成功实现了计算机售票。1996年12月,该系统在全国7个铁路局的车站投入使用,单杏花参与的是九江站和南昌站的项目。此后,系统从1.0版本到4.0版本不断升级改造,单杏花全程参与了从人工售票向计算机售票、从车站独立售票向全国联网售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单杏花展示了过硬的技术攻关能力,也逐渐从学习协助、独当一面、主持负责到总体设计。

2005年,单杏花主持了5.0版本的研究与开发推广工作,在售票组织策略、席位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随后,在铁路实行车票实名制、电子支付及学生团体、农民工团体售票系统技术研究方面,她发挥关键技术支撑作用,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和应用特点,研究、创新售票组织策略、席位控制等技术,极大地缓解了铁路车站购票的组织压力,为铁路客运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出了贡献。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她主持研发的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首次将数据仓库理念应用于铁路客运营销,建立起客票营销分析数据仓库;首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直观展现了客流数据;首次用计算机手段实现了全路各层次的客流密度图编制;首次带领团队建立了适合中国铁路的客流预测模型,建成了铁路客流预测系统。

2010年前后,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单杏花和她的团队开始研发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2011年6月12日,铁路12306网站正式启用,标志中国铁路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忆及2012年春运,单杏花印象深刻:“那是12306第一次面对春运大考,网站点击量巨大、购票请求汹涌而来,网站访问量远超出我们设计之初的测算,大家都紧紧地盯着屏幕,一分一秒地关注网站运行情况,形象一点儿说,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那时,全社会都关注12306,铁道部领导、院领导也一直陪伴我们到农历大年三十,给予我们巨大的激励和鼓舞。”最终,他们顶住了日点击14亿次的压力,总售票量由60多万张攀升到120万张。

此后几年,单杏花带领团队不断用创新的理念追赶时代的脚步,持续优化调整12306核心系统架构,研究提出“读写分离、售取分离”“异构数据同步”“弹性扩展”“内存计算”“混合云架构”“双中心双活”等方法和技术,破解了12306海量高并发访问、恶意抢票等技术难题,使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12306网站售票处理能力已提升到日均1500万张,日常运行平稳。同时,他们还在12306网站上推出了订餐平台、接续转乘、动车组选座以及“铁路畅行”会员等全新功能。网络上“吐槽”的声音渐行渐远,“点赞”的声音则日益密集。

实施互联网售票,使彻夜排队购票成为历史,这是中国铁路客运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据统计,目前12306系统注册用户已超2.5亿,高峰日全渠道售票已超1300万张,互联网售票比例已超过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