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龍泉寺位於臺懷鎮西南5公里處小車溝村對面山麓,坐落在九龍山南麓,是一處風光綺麗,以精緻玉琢的石牌坊著稱的寺廟。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九龍山為中颱迤邐而下的一脈東西走向的峻嶺,分脈形成了九道山嶺。這九道山嶺逶迤而下,簡直就像躍躍欲動的九條小龍,龍泉寺就由這九道山嶺拱抱期間,故又稱就龍崗。這九條小龍盤旋而下,齊頭會飲於谷底的“龍泉”。這龍泉,就是寺東側山凹裡的一眼山泉,其水從石窟中滲出,宛如一泓澄澈的玉液,四季涓涓流溢,龍泉寺就由此得名。民間則有傳說,說昔有九龍作惡,文殊菩薩將他壓在了山下,據說在粼粼的龍泉水底,有人還可以看到九條龍的影子。古有詩云:

龍泉抱古寺,

梵音出重城。

橋木團青蓋,

丹崖列翠屏。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龍泉寺創建於宋代,原為一代忠烈楊家將的家廟。入遼以後,為了避免遼番的破壞,家廟入住了僧侶。明朝時,寶印、楚峰、玉堂等一批研於臨濟宗為主的高僧在此結庵,成為一處叢林靜室。萬曆二十七年復建萬聖閣一座。龍泉寺真正行程規模,是在清朝光緒到民國年間,其時,五臺山行伍出身的普濟和尚,募化了億萬元佈施,廣置齋田,租莊並大興土木。當時的龍泉寺,就是他的弟子岫淨文公大和尚,歷時14年為他修建木塔時擴建的。龍泉寺豪華龐大,建築亦頗具園林化風采,尤以石雕最佳,形成了一處以石牌坊為勝景的名寺大剎。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龍泉寺坐北向南,掩映於修林茂樹之間。東臨緩坡,綠蔭浮動,細草連碧,時有善男信女在山凹處汲取龍泉聖水,爭相啜飲,其水清涼甘甜,飲之直沁肺腑。右側濃蔭吐翠的綠樹中,透出一面五脊廡殿式拱形大照壁,壁身鑲嵌圓形石雕,一色青磚玲瓏築就,鋪陳得素雅大方,這就是五臺山有名的三大照壁之一(普化寺、南山寺、龍泉寺)。照壁的正面,鑲嵌著一塊尤為可觀的漢白玉鏤空石雕:其中部蒼松下之寶塔,就是五臺山的大白塔。上部有一個小亭即為般若亭(泉)。中下方大殿,即為中颱的演教寺。因龍泉寺在中臺腳下,故演教寺旁的殿宇青龍飛騰,即為龍泉寺。松之右上方有一洞窟,其外石階上有一人跪地磕頭,表示佛母洞。佛母洞右下方,有一個人使勁拉著一頭毛驢,那毛驢卻始終不肯走,原因是他看到那人背後有一頭雄獅(此圖意寓佛教“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做人不能執迷不悟)。左下方的一個小山洞內有有人打坐,表示觀音洞。觀音洞右邊的石雕下為三眼券洞,上為樓閣,閣內坐一彌勒佛,表示棲賢寺 。有方矗立的寶塔,即為竹林塔。此外還雕有康熙五臺山尋父和順治見面的情節。整個石雕將五臺山的名寺勝景和故事濃縮於一處,構思奇巧,鏤刻精細,營造處一種神秘玄奧的氣氛,是一件上乘的石雕藝術品。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在108級石階之上的漢白玉石牌坊,可稱得上是石雕藝術中的驚世之作,遊人漸次登臨之間,愈覺華美雍容。這個四柱三門的石牌坊,在石獅石旗杆的映襯下,飛樓插空,婷婷玉立,雍容花簇,精美薈萃,簡直就是一幅難描的畫。牌坊寬11.4米,高7米,其下四根方柱支撐,固定在四個石墩之中,每根方柱前後又有兩根斜戧,其上皆雕蟠龍。三門的拱劵採用鏤空雕法,中門鏤空雕刻二龍戲珠,耳門拱劵雕刻釋儒道內容的文房四寶和神仙葫蘆等,其中以“清風翻書”和香爐中的“一柱燃香”最為精彩和寓意深刻。坊上雕的81條玉龍彷彿蠕蠕而動,40多個稚氣的獅子呼之欲出,其和諧完美的神韻世所罕見,堪說是一處傑出的石頭藝術作品,被譽為華北第一雕。這一建於民國十二年的牌坊,據說用了6年時間,花費銀元47000塊,由定襄的石雕高手胡明珠設計並領工雕造。

龍泉寺佔地15950平方米,橫向排列三座院落,各有山門,自成格局。寺內又有劵門相通連屬,渾然一體。其中東院最大,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觀音殿和後高殿的大雄寶殿。雖說建築塑像多為明清風格,但其殿結構華美,優雅瑰麗,鏤金錯彩,柔豔不俗,在青山碧松映襯下,呈現出一派宮廷深院的風采,徜徉於中,頗動神懷。這裡要說的是天王殿中的韋馱,正對著對面觀音殿中的觀音,於是有了一個“對面夫妻”的故事。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天王殿右側中、西兩院均為塔院。中院前建獻亭三間,後建祖堂五間,院中立一座別緻的漢白玉墓塔,下面安臥這民國元年圓寂的普濟和尚。祖籍河北的普濟和尚,據說一生轟烈而大氣,是一位曾任清朝五品藍翎守備的官員,因厭倦官場和世俗告老還鄉,在將其二老送終後依然出家,成為五臺山著名高僧。他一生修建大小寺院18座,皈依弟子千萬計,可謂功德昭著。民國元年圓寂後,大弟子岫淨文公和尚,於民國九年用了4年時間,為他建成了這座墓塔。墓塔的塔基為束腰須彌座,高1.5米,邊長6.7米,其上飾以欄杆。基臺上下雕飾仰覆蓮瓣,四角均雕四大力士,中部嵌刻108尊小佛。塔身為覆缽狀,上刻心經一部,四面劵洞內均雕彌勒。據說這是 普濟和尚自稱是彌勒轉世,古洞內所雕彌勒為老、中、青、少的相貌。塔身以上,是玲瓏秀美的傘形八角塔簷並十三級相輪、華蓋,覆缽下再置華麗的八角須彌座並扛塔金剛。整個塔建形制美觀,雕飾精緻,巍然壯觀,為五臺山諸多石塔中最精緻的一座,山西石塔藝術中的精品。


以石牌坊著稱的楊家廟龍泉寺


在寺西北約裡許的山崗上,還屹立著一座六角三層密簷式磚塔,人們稱之為令公塔,這就是宋代愛國名將楊業的靈骨塔。相傳在雍熙三年,楊業率軍北伐,由於主帥潘仁美和監軍王侁不增派援軍,被陷於陳家谷口,楊業寧死不屈,絕食三日而亡。後楊六郎並孟良從吳天塔盜回楊業骸骨,交由在太平興國寺出家的楊五郎建塔安葬。因楊業死後,宋太宗曾追封為中書令等,此塔便稱之為令公塔。傳說楊五郎建塔時,潘仁美瓦想破坡楊家室風水,便密令重金收買楊業骸骨,楊五郎為防父親骸骨被盜,在當地高僧的指點下,仿效曹超七十二疑冢的格局,在九龍崗修建了72座令公塔,只選其中一塔將父親骸骨埋葬其下。由於歲月滄桑,其餘71座假塔早已消亡,唯有聳立在龍泉寺西北的這座塔依然存在。人們說這座高12米得塔,材質做工俱佳,構築也最結實。後來,楊家後裔就在塔旁建一座祠堂,年年守護,歲時祭祀。明代高僧鎮澄有詩讚曰:

山色蒼蒼鎖暮煙,令公遺塔白雲邊。

將軍忠義乾坤並,千古清標尚凜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