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乱世中的武将,秦叔宝与程咬金

在大唐与王世充交战的过程中,一个插曲,为这段历史平添了生动与趣味。

公元619年,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两军开战,各自列阵,这时,王世充的军队里有几十个人骑着战马向前冲去。王世充摸不到头脑,唐军也是一头雾水,只能观望。

这几十个人以秦叔宝和程咬金为首,只见他们骑了一百来步,调转马头,跳下马向王世充行了个礼,恭敬地对王世充说了下面一番话:

“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更有讽刺效果:

“您的招待,我们很想感谢。但是您的性子多疑,身边又都是一些奸佞小人。我们在您身边没有安全感,拜拜。”

乱世中的武将,秦叔宝与程咬金

王世充还没回过神,秦叔宝、程咬金,以及吴黑阔、牛进达等人都上了马,直接奔向唐军。王世充气急败坏地看着他们的影子,竟然不敢下追击的命令。不是王世充胆小,是这两个逃兵实在太有名了!

我国著名小说《西游记》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长安附近有条泾河,泾河的老龙王犯了天条,玉皇大帝派唐朝名臣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老龙王害怕,就请唐太宗李世民为他求情。李世民答应,把魏征叫来陪自己下棋。谁知下到五时三刻,魏征睡了一觉,在梦中把老龙王斩了。从此以后,死去的老龙王天天来闹李世民,让李世民不得安宁。

最后,魏征派两名唐朝大将把守宫门。这两员大将在门外一站,雄赳超气昂昂,吓得老龙王再也不敢来闹李世民了。两员大将公事繁多,也不能天天在宫门外当侍卫。于是李世民叫人画了他们两个的画像贴在门口,老龙王照样不敢进门。

乱世中的武将,秦叔宝与程咬金

于是,这个做法开始在民间推广,把这两位贴在门口,可以保护家宅平安。这两位大将,一位是前面说过的尉迟敬德。另一位,就是秦叔宝。

秦叔宝,山东人,名琼,字叔宝,原为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大将。秦叔宝母亲去世,来护儿亲自前往吊暗,手下不解主帅为何对一个小兵如此礼遇,来护儿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秦叔宝结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以三板斧著称,他刚刚将自己的名字,由程咬金改为程知节。

乱世中的武将,秦叔宝与程咬金

程咬金,山东人,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是名副其实的山东豪杰。隋末农民起义浪潮中,农民起义军到处流动,烧杀抢掠,程咬金与乡人联合,保卫乡里。等到农民起义军逐渐壮大,程咬金感觉到势单力薄,直接投奔到瓦岗军。

两位好朋友成了王世充的部下,王世充很器重他们,可没过几天,秦叔宝和程咬金就聚在一起发牢骚。豪爽的山东大汉程咬金对王世充的评价针针见血:“王世充这个人,器量狭窄,目光短浅,说话没谱,还喜欢赌咒发誓,跟个巫师老太太似的,就他那个样子也能拨乱反正?”

同为山东大汉的秦叔宝只说了一句话,“你说的没错!”

乱世中的武将,秦叔宝与程咬金

王世充做人真够失败的。两个人对王世充不满,准备找机会离开,恰好王世充派他们去九曲作战。两个人一盘算,与其跟着王世充这种“巫师老太太”,不如投奔唐军,李渊礼贤下士,自己照样能有发展。

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李渊的品牌策略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九曲战场上,上演了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临阵投敌的一幕。得到如此骁勇的战将,知人善用的李渊立刻将他们调到最合适的部门:秦王李世民的手下。正在打仗的李世民最需要的就是勇将,李渊对儿子当然全力支持。

秦、程二人跟随李世民之后,在各大战役中身先士卒,为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更在玄武门之变中协助李世民夺得王位,成为唐朝重臣。

乱世中的武将,秦叔宝与程咬金

良禽择木而居,乱世中的武将,若不能自立为王,至少要选择最有前途的领导。秦叔宝从隋朝大将变为瓦岗军将领,再投降王世充,又转投李唐,他的每一个转折不会没有无奈,但他并不是反复无常之徒,对每一位上级(除了王世充),只要对方值得他效忠,他必然能够尽忠职守。

同时,他知道,乱世中的武将,必须爱惜自己的性命,在需要低头的时候,要及时低头。乱世之中,多数人都在找饭碗,秦叔宝、程咬金这样的勇将有时也不得不随波逐流,但他们有自己的傲气,深知自己的才能,不会长久屈就自己,于是,在九曲战场,他们很潇洒地和王世充说了拜拜,奔向自己真正的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