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隴西路:千年繁華藏舊憶

今天隴西路是一條不為人所注意的小街。它在蘭州眾多的大街小巷中一點也不顯眼,既不像東崗路那樣橫穿蘭州東半部分,也不像濱河路佔盡沿河風景,更不能與繁花似錦的張掖路步行街相比。孤單、滄桑、經常堵車,正是今日隴西路的寫照。

如果時光回到1986年之前,那時的隴西路,絕對不是今天的這樣一個破落情形。如果時光再返回到解放前,隴西路更是名符其實的蘭州最著名的四大商業街之一。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隴西路口西鼓樓 資料圖片



這條長不足1000米的老街上究竟發生過什麼?它留下了哪些老故事呢?揭開百年老街隴西路的面紗,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怎樣的金城老街呢?

老蘭州人劉黑虎出生於鼓樓巷1號,在東城壕長大。他母親是隴西路出生,隴西路長大的。他的兩個舅舅長期在隴西路上經商,因而劉黑虎熟知隴西路的一切。

不久前,住在西固的劉黑虎給我們講述了蘭州老街隴西路的故事。

始建於北宋

從南向北走過隴西路,我絲毫沒有感覺出它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普普通通的商家,路兩邊匆匆而過的行人,一個新建的仿古牌樓算是這條路上最為顯眼的建築了。從1986年後,現代化的水泥叢林盡掩老街往事。

隴西路可以說是蘭州最老的街道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隴西路的起源和北宋的蘭州城有關。北宋年間,宋軍收復了蘭州後,為抵抗西夏,曾將蘭州城向北面進行了拓展。宋軍在今天張掖路和隍廟交匯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鼓樓(也有人認為修建於明代)。這座鼓樓就被稱為西鼓樓。位於鼓樓南面的隴西路自然被街坊們稱之為鼓樓南。從這一點來看,隴西路是當之無愧的蘭州老街。

說起蘭州的商業街,解放前,最著名的有:東大街、西大街、轅門街、隴西路四條。這四條大街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個圍繞省政府的繁華商業區。許多蘭州老故事都在這裡上演。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在老院子裡留影 劉黑虎攝



紅衛兵大鬧隴西路

近千年間,這條小街也上演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別的不說,僅僅是名稱就多次發生變化。為改名,隴西路上甚至曾經發生過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長期以來人們把這條小街叫做鼓樓南,直到今天許多老街坊依舊把這裡稱為鼓樓南。可以說,鼓樓南是這條老街的第一個名字。後來,老街陸續改了好幾次名字,每一次改名都給老街烙上了深深的時代印痕。

上個世紀30年代為了紀念修建五泉山的劉果齋先生,把這條街改為果齋路,但這個稱呼實際上只是停留在國民政府的文件裡,老百姓依舊喜歡叫做鼓樓南,人們對這個名字已經習慣了。

1949年蘭州解放了,老街又改了一次名,為了立志統一祖國,老街被改為統一路。因為當年,解放軍就是順著今天的張掖路、隴西路向南關什字進軍的,所以改名為統一街。這是老街的第三個名字。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市政府統一蘭州街巷名稱,建議用甘肅所屬的各個縣名作為蘭州街名。鼓樓南被命名為隴西路。可是,這次改名沒有多久,“文革”就開始了,匆匆忙忙中僅僅把老街上的大路牌改了過來,家家戶戶的門口,依舊是統一路的標牌。

紅衛兵知道了很是憤怒,說國民黨都佔著臺灣呢!這裡怎麼就出現了“統一”的名字?結果大家拿著傢伙就浩浩蕩蕩地殺奔老街,將老街上的“統一路”標牌橫掃一空,改為革命路。當然,其他的四舊也沒有逃脫紅衛兵的鐵拳。

官貢元 商鼓樓

鼓樓南解放前主要是富商居住區,與此地相距不遠的貢元巷,則是達官貴人們的居住區。蘭州流行著一句俗語“官貢元,商鼓樓”,說的就是這裡是商人的聚集區。小街上從南到北商家依次排開,中間夾雜著青磚碧瓦的小院落,這些院落都是四合院,其中暗合“東南西北,四海一家”的經商理念,也延續著前店後宅的商業格局。老街上一座座四合院,給我們講述著一個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1986年拆遷之前的隴西路 劉黑虎攝



鼓樓南的東面從北往南依次是恆德堂藥店,這個藥店規模要比安泰堂大得多,可惜沒有延續下來。恆德堂藥店南側是常發德店。到雅爾佳商城(今城關區人才市場)位置則是慧文堂毛筆店。在小街的西面有致遠和商號,致遠和商號就是我舅舅們所開的店鋪。他們的店鋪,在小街上有兩處:一處在大眾商場下電子商店的位置,另一處在四川酒家(今紅土地)位置上。小街上還有四家棺材鋪,生意也異常火爆。到小街的北頭則多了些文化氣息,省政協家屬院的北側是侯家院,侯家院的對面則住著聲名顯赫的趙四爺。

解放前,蘭州的四條商業大街各有特色。東、西大街以布匹、綢緞、百貨而聞名,大部分商家都是從陝西商幫,所經營的外來貨。而鼓樓南則是皮箱、鞍具、氈靴、毛筆、墨寶、棺木為主,這條路上的商家,除了墨筆和宣紙以外,大部分都是本地貨品。

慧文堂毛筆店主要銷售毛筆宣紙,生意規模非常大,在紙筆行業中算是首屈一指了。這個老闆非常有意思,只要自稱有十幅畫作,首次進店老闆就會贈送一支好毛筆。既體現他的愛才之心,又拉住了潛在的客戶。可謂生財有道。

馬路西邊有一個棺材鋪的老闆名叫朱長輝,製作的棺材做工精細,在蘭州非常有名。聽舅舅講當年傅作義之妻所用的棺木就是出自朱家商鋪。

“文革”前的蘭州木器廠、蘭州印刷廠、蘭州文化用品廠等廠子裡都有鼓樓南的老人。

小街怪事“不養狗”

小巷整齊而乾淨。厚厚的門板,精幹利落的夥計,隨風飄蕩的招牌,有身著長袍的讀書人,慢條斯理地從這裡慢慢走過…… 這是一道濃濃的蘭州街巷風景。

整條小街,秉承著含蓄而不張揚的經商理念,大門異常普通,而照壁則最為講究。我舅舅家住在鼓樓南45號曾家院子。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門口的照壁異常精緻。上有童子拜壽,表示子孫滿堂,左有“鍾馗怒目”,寓意家宅平安;右側是百鳥朝鳳,意思是財源廣進。照壁的正中間則供奉著財神。照壁下面則是一塊通體透黑的鎮宅石,比現在隍廟內那塊烏黑隕石還要大。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這條街上所有的院落都是青磚砌牆,松木蓋房。青磚自然是糯米勾縫,堅固異常,松木則是上好的紅松。所有院落的建築都沒有上彩,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本色,磚是磚,木是木,厚實而不張揚,內斂而不渲染。

最為奇特的是小街上的住戶和商家們從不養狗。為此,我還專門問過母親和舅舅。他們說,客人上門歡迎都來不及,怎麼還能養狗呢?再說了,有城隍爺在此坐鎮,哪個毛賊敢來作惡?

趙四爺和白菊一

在小街的南頭,則住著兩位畫家。他們過著“大隱隱於市”的半隱居生活,日常畫畫寫字,日子悠然而瀟灑。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文人的縮影。他們為小巷增添了許多人文氣息。

在今天省政協家屬院的邊上是侯家院。侯家院裡居住著一位畫家名叫白菊一。 白先生在蘭州城裡的名氣很大,他擅長仕女人物,尤其喜歡黃河石造型。他家的庭院以黃河石鋪路,院子裡到處都能看到黃河石。蘭州的達官貴人常常來他這裡喝茶聊天,品石論畫。如今在蘭州收藏黃河石的好家中就有他的後人。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侯家院的對面住的則是趙四爺,他的名字我們就不知道了,從小大家都叫他趙四爺。民國初年,他在國土資源部所屬的陸地測量局任財會部主任,後來因不滿官場的貪汙腐化,辭職定居於此。他的畫畫得非常好,“文革”前蘭州的五泉山、白塔山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1959年以後,這條街上的店鋪逐漸關門了,到1965年昔日繁華熱鬧的小街上已經沒有一家店鋪了,直到1982年後,才有了一個廢品收購站和兩個大餅鋪。還沒有等它恢復元氣,又趕上了1986年的拆遷改造。從此,這條小街就沉寂了下來。

1986年拆遷改造時,人們在一個商鋪的地下挖出了兩大缸白元(銀元),據說四個小夥子抬不動,這些銀元就是當年商家留下的備用金,可見當時鼓樓南商家的實力。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隨著城市改造,昔日繁華熱鬧的金城老街就這樣徹底消失了,只留下許多的老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隴西路,蘭州最奇特的街!老居民說,城隍爺坐鎮,哪個毛賊敢作惡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您的讚賞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