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讓創新創業創造蔚然成風

讓創新創業創造蔚然成風

讓創新創業創造蔚然成風
讓創新創業創造蔚然成風

文丨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 趙澤眾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以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支持創業創新創造、優化營商環境的表述可謂濃墨重彩。推動創業創新創造是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創業環境如何?怎樣讓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到創業創新創造中來?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让创新创业创造蔚然成风

創業與就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目前,我國70%左右的新增企業是近五年產生的,而這些企業的誕生與我國商事制度改革、‘雙創’政策推出等因素密不可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表示,隨著“雙創”工作的持續推進,全國的創業氛圍更加濃厚,創業要素更加活躍,創業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更加多樣,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日益顯現。

現代經濟的發展更加強調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從促進就業的角度來說,大力推動創新創業創造是一個重要的、長期的和戰略性的舉措。

“創業和就業之間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一方面,失業人員可以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實現就業,是穩就業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創業還能創造其他的就業崗位,發揮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莫榮說。

《2017年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報告》的統計顯示,以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動能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到70%左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新增就業、穩定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簡政放權為創業創新增添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創業創新創造的內容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家汽車零部件研發公司的經理郭志強說。作為一家初創企業的負責人,郭志強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為創業者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很多舉措,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斷給企業減輕負擔,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創業創新的發展。”郭志強說。

“這既體現了國家政策的連續性,又增添了‘雙創’實踐的源動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田畢飛說,國家在服務、減稅、融資等方面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謂是恰逢其時、恰到好處。

让创新创业创造蔚然成风

田畢飛介紹,自2013年以來,國家大力推行簡政放權,全面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同時,我國全面改革工商登記、註冊資本等商事制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1/3以上。

“不容忽視的是,營商環境在登記財產、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等方面仍存在改進空間。”田畢飛介紹,根據《2017-2018年全球創業觀察報告》顯示,中國的創業環境中,商業和法律基礎設施條件均低於平均水平,仍有改善餘地。“這需要國家繼續改善營商環境,減少市場主體的進入和退出成本,提高全社會的創業活躍度和創業質量。”田畢飛說。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完善法律環境建設是‘雙創’環境建設中重要一環。要進一步推進融資體制、流通體制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懲治違法行為,保護知識產權,建立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健全有利於創業創新創造的政策體系,落實和完善鼓勵創業創新的稅費減免、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培育扶植政策,形成政府扶持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大眾樂於創業和敢於創業的新機制。”王錫鋅認為,政府要加快改革步伐,簡政放權,給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留出空間。

尋找創業痛點 提升服務水平

“這裡的創業環境非常好。在創業園,我們只需要專注做市場和業務,其他諸如企業註冊、財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招聘和培訓等工作,都有創業園幫助解決。”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34歲的張淑芬2018年放棄了穩定的工作,走上了創業之路。她說在創業園創業,有一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感覺。

在全國範圍內,像張淑芬所說的創業園還有很多。各地的創業園、雙創示範基地為創業者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一站式的創業綜合服務平臺。

“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面臨的困難表現為一是缺少資金,二是沒有場地。通過創業園區建設,既解決了場地問題,又能為創業者提供必要的服務,解決了創業者的燃眉之急。”莫榮說,以雙創示範基地為引領,在全國範圍內不斷增加的創業園區,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添了一把柴”。

田畢飛則把關注點更多放在中小企業上。“創業園給眾多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固定經營場所,有的還提供創業服務,緩解了初創時的資金負擔。”在他的調研中,不少只有2-3個人甚至只有1個人的公司成為創業園的主體。“儘管創業的失敗率很高,但從長期調研來看,有非常多的創業者願意在創業園嘗試創業。”田畢飛說。

解決創業痛點是提高創業成功率的關鍵,也是政府出臺創業服務,為創業者保駕護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主任張麗賓認為,對於重要的創客群體——青年和大學生,可以在高校中建立校園站點,儘早幫助他們形成比較切實可行的創業設想,把創業理論教學轉化為創業實踐實習。“此外,還需要確保各項政策落地,借鑑國外的先進做法,力求提供專業、細緻的創業服務。”張麗賓說。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

让创新创业创造蔚然成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