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面朝鏡子》C004——最好的獎賞

《面朝鏡子》C004——最好的獎賞

1

“生日快樂!”五天前,兒子的農曆生日,老爸送上這份祝福的同時,增加了一句與以往不同的祝福內容:“祝賀你可以成家立業了。”

什麼意思呢?因為兒子的這個生日,具有與以往不同的法律意義。什麼法律?《婚姻法》。什麼意義?達到法定婚齡可以成家的意義。

我國195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20歲,女18歲。1980年修改婚姻法時,考慮有利於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學習、計劃生育,規定法定婚齡“男22週歲,女20週歲”,這個規定至今沒有改變。

法定結婚年齡,也就是法律規定的結婚的最低年齡。今年兒子的生日,農曆那天或許還不算達到了法定婚齡,而今天,兒子的公曆生日到了,就正式具備法律意義了。

當然,老爸完全沒有催婚、逼婚什麼的。但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一下這個生日與以往的不同呢?

那是因為老爸覺得,兒子達到了法定婚齡,心智、責任、底線、能力也在逐步與之適應、與之匹配。

否則,一個人即便達到甚至超過法定婚齡,卻夢不知天,也無法撐起一個家。

心智走向成熟、責任扛在肩上、底線絕不突破、能力逐漸變強,這是兒子給予爸媽最好的獎賞。

2

時光輪迴,因果循環。時光回到十年前。

那一年1月8日,兒子12歲,綿陽外國語上初一上期即將結束。那一年寒假,兒子寫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最好的獎賞》。

或許兒子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寫過的這篇文章,或許也忘記了十年前自己心中最美的期盼。

今天,在兒子達到法定婚齡之際,重讀這篇文章,老爸心中有著別樣的感受。這種文章就像醫院的CT,老爸就像在CT面前接受健康體檢,看看自己這些年來是否給予了兒子最好的獎賞,是否實現了兒子心中的願望,老爸的家庭教育是否合格。

有的人說:“最好的獎賞是能夠找到好工作,擁有大把大把的鈔票和紙幣。”這種人一定是個守財奴。也有的人說:“最好的獎賞是一個形影不離的知心朋友。”這種人一定很孤獨。總之,每一個人的“最好的獎賞”,是不一樣的,就比如我心目中的最好的獎賞是父母給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長、成為我朋友。

兒子12歲時開篇這段話,如今看來,現在也算是有點心理學的萌芽,從期盼鈔票分析出那人是守財奴,不難;從期盼知心朋友,分析出“這種人一定很孤獨”,則切中了心理學上的“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是調整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動力。順著看,因為“孤獨”,所以“期盼形影不離的朋友”,這個不難理解;但從“期盼朋友”,倒著推出“內心孤獨”,這著實需要一種能力:一種逆向思維的能力,一種心理學萌芽的能力。

或許那個時候,兒子的心智就開始逐步走向成熟?這或許,從那時起,兒子就在埋下了給父母回饋“最好的獎賞”的種子?

3

最好的獎賞是父母給予我生命,父母他們那麼辛苦,經歷了千般痛苦,才生下我們。當我們從孃胎裡出來時,母親要承受休克和疼痛的雙重壓力。我們只有擁有了生命,才會

擁有一切,不然一切會化為烏有,會離你而遠去。

這是兒子覺得自己得到的第一個最好的獎賞:“給予我生命”。如果從廣義上來講,這或許沒有什麼特別,因為人類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也算不上什麼獎賞。

但回顧給予兒子生命這個歷程,有媽媽“母難日”的痛苦,也有醫生說“早產多半帶不活”、生下來20天新生兒肺炎等帶來的生命威脅。

“生與死”的抗爭,咱們勝利了,這或許是給予兒子生命不太同於大多數人的意義。或許,在給予孩子生命這件事上,爸媽也具有所有父母都具有,但不是所有父母都因為“給予生命”而遇到的精神——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裡許三多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

自然,這種精神,在兒子的成長曆程中,被“傳染”到了。十年之後,兒子身上也逐步彰顯出對理想的執著,彰顯出對困難和問題的直面而不逃避,彰顯出對“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內心於心、外化於行。

這種彰顯,有著一個詞,叫做:責任!這中彰顯,也是最好的獎賞。

4

最好的獎賞是父母哺育我成長。父母是我們生下來後的

保姆,還要一直做拉扯我們長大的養育我們的神聖天使。沒有父母,我們就算活到十幾歲,也不能自理生活,不能學習本領,就是一個大嬰兒,還在襁褓之中吃奶的嬰兒!慈祥的父母是成功的關鍵,但它也可以將人引入歧途,我認為父母該嚴格就嚴格,這才可以把握好人生的走向,也才會走向輝煌,領取更多的獎賞。

養育孩子,自然是父母的責任,且是法定的責任。只不過,法律規定很宏觀,如何養,全靠父母各自的理解和執行。

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養大不難,難的是,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讓他走出多動症的困擾,走向身心的健康。

昨天兒子吐槽,某大學期末考試中,有同學帶小抄作弊,被老師發現。無獨有偶,就在今天,2019年1月8日,網上爆出河南農業大學一學生會幹部考試作弊被逐出考場,但這個掛科率達三分之一的科目,考過的學生大多60多分,但該生居然得了70多分的高分。

細細梳理兒子從小學到大學,哪怕就算考不好擔心被爸媽收拾,也從來不作弊。用兒子的話來說,哪怕掛科,也絕不作弊。

好樣的!堅守底線。底線絕不容許突破。做人有良知、做人守底線,這或許也是一種對自己、對父母、對朋友最好的獎賞。

5

最好的獎賞是父母成為我朋友。他們會是你的最好的朋友,當你有委屈了,有心事了,有煩惱了,他們守口如瓶,默默地聽你傾訴,他們就是一個瓶子,不用害怕會被傳得沸沸揚揚。當你有困難了,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助你一臂之力!他們會教你,會演示,會出題。他們不會感到勞累嗎?會,但是他們不怕,因為他們是父母。

與子女成為朋友,是多少父母的心願。但是無論多麼努力,有很多都以失敗而告終。

“養不教,父之過”。這源於三字經的話告訴我們:生養孩子後不加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養而教,不等於不出錯。賈老闆就差點除了錯,那就是以前對未知領域的無知,差點因為不懂得多動症而誤認為兒子“調皮搗蛋”,也差點由此鑄成大錯。

好在後來,老爸逐漸明白,逐漸成為了兒子“委屈了,有心事了,有煩惱了”的忠實的傾聽對象。現在回想,離開遂寧到綿陽上學之前的時光,大多數晚上,都是“父子同頻”的最好時光。

“當你有困難了,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助你一臂之力!他們會教你,會演示,會出題。”或許,在12歲的兒子心中,當時看到的是父母給予他能力的培養,也是給予他的最好的獎賞。

今天兒子看了老爸前面那篇《嚮往上學缺了一課》,老爸寫了一個小弟弟自己獨立調查處理了一個同學撿到他公交卡被扔掉的問題,被老爸稱之為上策。

“實際上,我已經在某天和弟弟一起聊天的時候就和他講過如何應對同學找麻煩咯,不主動招惹,不輕易示弱,積極尋求幫助,應該還算不錯吧。”

對,其實,這種人際溝通的法則與能力,駕馭和處理複雜局面的法則和能力,兒子早已略懂,且“授人以漁”了!

好,這也是最好的獎賞!

——謹以此文祝賀今天達到法定婚齡的兒子生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