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十二生肖的來歷是什麼?

非言非語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生肖是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據專家考證: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十二種生肖中的動物以及它們排列的順序是不相同的, 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很多,有的說可能與古代的動物崇拜有關,是中國古代動物崇拜和干支紀年相結合的產物。也有一些民間故事傳說,比如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託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等等,此外還有動物習性說、五行陰陽說等,眾說紛紜,但每種觀點又難以自圓其說。


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但是無論怎樣都不可否認的是: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靈融入中國人生活,更多地被賦予諸多文化意義,成為中國人獨有 的文化標記,也是中國文化獨特的反映。


十二生肖同十二時辰一樣,都是中國古代先民們的大智慧,暗合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歸納性認識。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


十二時辰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有人研究稱:上古人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又在十二時辰的啟發下,發明了十二個生肖的排序。雖然不一定完美地解釋生效的起源和排序,但是對比發現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確實有著一定的聯繫。請看:

子鼠


子時:夜半,是兩天的臨界點,地支名為子時,又稱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1點,屬子時,鼠,在這時間最活躍,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古歷分日,起於子半”,此時的天空,像嬰兒的眼眸,黑得純粹,人早已歇下,老鼠會悄悄出洞活動。子時,有孕育之意。子時睡眠,是培植元氣的最好時間,孕育元氣滿滿的新一天。


丑牛


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凌晨1點至3點,屬丑時。《春秋左傳正義》有:雞鳴而食,唯命是聽此時的天色由暗漸明,萬物由昏昏進入清明。古時,農家在丑時會起身喂牛,故稱“丑牛”。


醜是“扭”的本字,此時天地間似有一雙大手,正把夜幕與白天互相扭轉。此時,守時的公雞發出清啼,棚戶裡的牛正在咀嚼著青草,而大部分人(除了喂牛之人)最好的狀態,應當是在深度睡眠之中。


寅 虎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此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凌晨3點至5點,屬寅時。此時太陽即將露出地平線,熬過黑暗,天矇矇亮,遙遠的天際處早已顯現一線生機,晝伏夜行的老虎蠢蠢欲動,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孟子,告子上》中說“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這是我們所見到的“平旦”一詞的最早用例。“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城門一打開,城市就醒來了。此時屬於那些勤勞堅持,熱愛生活,飽含希望的人。


卯 兔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清晨5點至7點,屬卯時。天剛亮,太陽冉冉初升,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故稱“卯兔”。


“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先民們告訴我們,要日出而作。古時,農夫開始耕作,官員要上早朝,清點人數,稱“點卯”。晨光初露,應於這個時辰起床,看天氣寒暖穿衣。


辰 龍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早晨7點至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也是神話中群龍行雨時,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早餐要在辰時吃,且“早宜粥,宜淡素”。秦漢時期,人們一天只食兩餐,且早飯是主餐。此時天地陽氣上升,人體消化功能增強,早飯對身體來說,便如同春雨一樣珍貴。


巳 蛇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上午9點至11時,屬巳時。臨近中午,大霧散去,豔陽當空。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潛伏在草叢中。故稱“巳蛇”。


《淮南子·天文訓》中有云“日出於暘谷,……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於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此時是一天中第一個黃金時刻,精氣神最飽滿,工作效率最高。


午 馬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點至午後1點,屬午時。上古時候,午時是人們去集市交易的時間,此時動物們都休息了,只有馬還在集市上為人服務。而且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日中太陽運行到天宇之中,陽氣達頂點,陰氣漸生。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吃過午飯,休息一會,不擾天地有利自身。


未 羊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午後1點至3點,屬未時。日過中天,漸漸往西跌落。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正是放羊的好時光,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過了正午,太陽開始偏西了。日中時人們會有些困沌,此時要從困沌中醒來,慢慢調整,這是一天中的第二個黃金時刻。經過午時的小憩,感覺清爽,做事也遊刃有餘。


申 猴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下午3點至5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叫聲最為清亮,故稱“申猴”。


《淮南子·天文訓》裡曾說,“(日)至於悲谷,是謂晡時。”秦漢時期,人們只吃兩餐,申時是吃第二餐的時間,故名“哺時”,一天中最為愜意之時。


酉 雞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日落時分,天地間有種磅礴的寧靜感。這是白天進入黑夜的標誌。下午5點至7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古人將“日出”和“日入”作為勞動和休息的標誌。日入,人們開始收工返家,雞於開始歸巢,飛鳥也回到了叢林裡的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先民留傳給我們的智慧。


戌 狗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傍晚7點至9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稱“戌狗”。


最早使用“黃昏”的是屈原。他在《離騷》中寫道:“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黃昏是安靜的時段,此時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後的愜意。


亥 豬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這是一晝夜的最後一個時辰。夜間9點至11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人定也就是人靜。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這個時候陰陽和合,是孕育新生命的好時機,應該安撫心情,好好休息。



看完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大智慧,至於什麼傳說,那些都弱暴了。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地揭示了人們“迴歸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自然,順應四時,人類也是必然順應這個規律。


《易經》曰:“生生之謂易”。一年冬去春來,太陽東昇西落,世間萬事萬物,週而復始,生生不息。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順天時而為, 接地氣而活,便把握了順應天道的人生智慧。


雲中綠荷


關於生肖起源的時間、內涵眾說紛紜。有說始於夏商周,成熟於漢代;有說秦朝才是生肖的肇始。十二生肖的形象有說紮根於古人的經濟生產,有說表達的是古人的精神面貌。



無論何種說法,十二生肖早已融入在中華民族的骨血之中,這其中蘊含的內容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

在遠古時期,許多原始部落擁有自己的圖騰,這些圖騰以動物居多。黃帝部落的圖騰為蛇,炎帝、蚩尤為牛、女媧伏羲為龍和蛇、舜和商為雞、西王母又虎和兔、羌為羊、犬戎為狗。以此來看,十二種的生肖動物在原始社會很多是某一個部落的圖騰標識。



每一種生肖動物都有具體代表的族群。從不同的圖騰我們可以對古人的進行大膽的推測。古人已經擁有了領地意識,利用不同的圖騰來圈畫自己的領域。佛洛依德在《圖騰與禁忌》中寫道:在所有有圖騰的地方,我們都可以發現一條定規:擁有相同圖騰的人禁止通婚。那麼圖騰就相當於指示標的作用,禁止族內成員通婚。當然,除了我們現在定義的十二生肖作為氏族的圖騰外,超出這十二個形象的動物作為圖騰也是存在很多的。



這種動物標識的婚配最講究的是時間,在隨後人類的發展中,就慢慢與已經被掌握的干支紀年相結合,形成了取數十二的生肖十二屬相。



據記載,十二生肖的採用“始於夏,流傳於商周”。到漢時,已經被很明確的固定成俗。東漢《論衡》中,對十二生肖有非常詳細的描述和記載。



到現在,居住在四川大涼山的彝族,現在仍以十二獸記日。有的地方現在還建有十二獸神廟,每年舉行祭禮活動。 作為民俗偶像的十二生肖從原始社會的圖騰發展到民俗信仰的概念,它紮根於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且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和社會歷史進程。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


十二生肖就是十二屬相,它是代表十二地支用來記錄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它們按次序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與十二地支配合使用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和亥豬,稱為十二屬相或十二生肖。如在鼠年出生的人,他的屬相就是屬鼠,牛年出生的就屬牛,以此類推。

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歷說法很多,有說是黃帝要選十二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這十二種動物;有說十二生肖是源於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也有說二十八星宿分佈周天,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以作某一年的代稱,還有如古籍洪巽的《陽穀漫錄》中說,十二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倒如子位居首位為奇數,與它相配的鼠為五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為名,如牛與醜相配為四爪……等等很多傳說。

雖然大家不能確定十二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心齋網易經明師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早在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古往今來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鴻于飛№.


十二生肖是用十二種動物來進行紀年的方法,與我國古代的天干地支有關,關於他的來歷,有個古老的傳說。據說玉皇大帝準備在人間選擇12種動物作為代表,於是派神仙下界說了此事,約定在某年某時到天宮來競選,越早到的排名越靠前,後面的就排不上號。

貓和老鼠是好朋友,貓很喜歡睡覺,但他也很想被選上,於是說好讓老鼠走的時候叫他;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到時候帶上自己,龍本來沒有犄角,但是為了漂亮,借了雞的也去參加了比賽。結果老鼠忘了跟貓說的話,和牛先去了,於是分別排在一、二位,龍來的比較晚,但個子大,玉皇大帝一眼看到了他,因為犄角很漂亮,就讓他排第五,其他動物與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排好了。

等貓醒來的時候發現時間已經過了,便立即去找老鼠算賬,於是他們成了仇人。龍因為被玉帝誇了幾句,到了湖邊一看,自己有個犄角,真的漂亮,於是索性就住在水裡,不還雞了。雞沒了犄角很鬱悶,每天早上打鳴都叫:"快還我,快還我!”

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12生肖與我國古代的天干地支有關,最早見於東漢的“論衡”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東漢《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從而形成了十二生肖!

我國最早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12個地支並未與動產生對應的關係。用動物來表示地支或紀年最初為少數民族發明,經過文化融合後,為中華民族所共同接受,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用它。


墨慚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不負程意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一是神話說

古代將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屬生肖,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係。體現十二生肖為基礎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物。

二是圖騰說

原始社會的先民常用某種動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誌,即圖騰。先民對這些動物心生畏懼。 因此這些動物被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來崇拜。

三是古人長期觀察的總結

比如子,為子時,23點到1點,這個時間夜間老鼠活動頻繁,另外老鼠是前四爪,後五爪,也代表兩天時間點的轉折,再比如午,為午火,為中午12點,太陽高照,陽性最強,午又為午馬,是動物中陽性最強,所以用午為表示

四是外部傳入

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認定生肖的外來性質。不過我認為這個不太合理,中國五千年文明,應為我們古人的總結最為可靠


大易命理風水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曆法上?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 其實,民間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話說當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動物出席群獸大會,最早到的十二頭野獸將作為十二個年號 群獸大會當天,老鼠最早到,所以獸年中它排行最大,接著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和狗。豬最後一個才到,因此十二年獸中它排行最後. 謝謝悟空


東宮小白龍518


十二生肖是現今廣泛流行於亞洲各國、各民族間的一種重要民俗文化事項。其中以中國漢族的十二生肖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以鼠、牛、虎、兔等動物分別與十二支對應,用於紀年,特別是標誌人的生年;第二,以某年或某人所屬生肖為基礎,配合五行生剋原理,用於推算年命、合婚擇日、占卜休咎等數術活動。 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源,前人多持“外來說”。唐代僧人道世《法苑珠林》引《大集經》雲:“此之十二獸,並是菩薩慈悲化導,故作種種人畜等形,住持世界,令不斷絕。故人道初生,當此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是故漢地十二辰獸依此而行,不異經也。”清代學者趙翼認為西漢以前尚未用甲子紀歲,十二辰配禽又首見於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等篇,“是後漢時其說甚行,更推之漢以前則未有言及者,竊意此本起於北俗,至漢時呼韓邪款塞,入居五原,與齊民相雜,遂流傳入中國耳。”法國漢學家沙畹則對道世與趙翼的觀點兼收幷蓄,但“更傾向於認為十二生肖的真正發明者是突厥人”。郭沫若認為“此肖獸之制不限於東方,印度、巴比侖、希臘、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十二之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也”。


桐琴候月


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相沿已久,查不到經典記載,不知起於何時。但是記、史、子各類書中都有言及。朱熹在評論乾馬、坤牛、巽雞、離雉、艮狗、兌羊時也說:“這些取象都是有來歷的,不是一般的假設、比喻。”

民國時期明理學家袁樹珊在《命理探源》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江蘇東臺縣,瀕臨大海一帶,產一種最奇特的魚,名字叫“閏魚”。這種魚只有閏年才能見到,並且形狀不固定,根據所閏之年的地支生肖而變化。如年支是子,子年生肖是鼠,該年閏魚就是鼠頭魚身。如此則丑年是牛頭魚身,寅年是虎頭魚身,卯年是兔頭魚身等,而且特別形象。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流年甲申,閏五月,是猴年。據說袁大師就親眼見過這猴頭魚身的閏魚,身長十餘丈,肋骨就有一丈多長。

看來天干、地支並非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時代發明的,而是歷史上逐步形成的。而且有現實的依據。

今年是丁酉年,生肖為雞。不知道東海會不會發現雞頭魚身的大魚呢?

《命理探源》原文:己酉秋,晤宋午庭先生,詢於貴處東臺。濱海之地,物產必 饒。渠雲:東海出產,以動物佔多數,而尤以閏魚為最奇異。蓋尋常 之魚,無論鉅細,形狀不更,每年應時而出。閏魚則閏年不可見也, 且形狀不一。按其所閏之年支生肖,而變更焉。如子年則鼠首魚尾, 丑年則牛首魚尾,推而至於寅年虎首,卯年兔首,無不酷肖。光緒甲申閏五月,餘會親見閏魚之形狀,猴首魚尾,身長十餘丈,肋骨幾及 丈餘者。但此魚非人力所能捕獲,必待海潮驟落,自斃沙灘。乙卯秋, 又與葉子實先生,縱談及此,所見亦同,據二君之言,則海隅動物, 有若是之靈異,地支生肖,有若是之明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