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四大名著中的猪文化

《三国演义》是猪脂肪火攻出来的,《水浒传》是雪花肉打拼出来的,《西游记》是猪神仙陪衬出来的,《红楼梦》是腌腊肉滋养出来的。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这四本著作你肯定不会陌生,但是若说里面有深厚的猪文化,你可能你会感到吃惊:“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啊。”

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深厚的猪文化元素,不信笔者就以四大名著为例,为您说道说道。

四大名著中的猪文化

《三国演义》:三个老板的猪文化故事

《三国演义》中三国成鼎足之势有几个必要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曹操、孙权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唯独刘备缺兵少将钱粮匮乏,在起兵之时多亏燕人张飞慷慨解囊,可张飞哪里来的钱呢?原来他是一个大屠宰商杀猪卖肉,而且卖的是纯种涿州猪的极品肉,同时也经营名酒和果园。刘备就是傍了这样一个杀猪大款,才解决了初期的军费问题。其实从猪文化的角度可以把《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标题改写为:猪林酒组合获取庄园效益,刘关张结义解决军费开支。

再说曹操,曹操统一天下的创业过程中有两次重大失误都与猪有关。其一,曹操在陈宫的帮助下逃避追捕路过并投宿友人吕伯奢家过夜之时,吕伯奢磨刀霍霍准备杀猪款待客人,可是曹操疑心太重以为吕伯奢要杀他,不问青红皂白把吕伯奢一家全部杀光。有鉴于此,陈宫愤然离开了曹操,投奔到曹操的劲敌吕布的帐下。于是曹操的朋友变成了敌人,对曹操的大业极为不利。

这一个事件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吕伯奢家里来了客人杀两只鸡就足够了,为什么要杀猪呢?其实,从猪文化的角度解释东汉的养猪极其发达,想必是吕伯奢家肥猪满圈,随便拉一头出来为客人接风应该顺理成章。

其二,曹操在赤壁陈兵百万打算用艨艟战舰渡江并吞东吴,没料想甲子日东风起被东吴大将黄盖用火箭点燃了艨艟战舰而大败曹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黄盖的火箭是用硬弓射到艨艟战舰上,如何能点燃巨大的战舰?那是因为火箭的头上浇注了猪油、麻油、硫磺、木炭。其中猪油的质量最为关键,不仅要使火箭烧得旺而且要烧得时间长。这不是一般的猪油可以做到的。

我们分析一下东吴的地理位置,从建业(南京)到荆州一带盛产脂肪型极品猪,就是当今圩猪、安庆六白猪、阳新猪的祖先,这些猪的肥膘中亚油酸的含量相对较高,结缔组织的膜相对较薄,所以肥膘的出油率很高而且一点就着。以上三个品种的肥膘洁白无瑕如秋霜铺洒汉白玉,剔透玲珑似春雪飘落梨花枝。这种肥膘在古代是军用火攻材料,在现代是极品猪肉,用法不同而已。所以三国第四十九回可以改写成:躲追捕陈宫拂袖弃孟德,借东风猪油发火烧赤壁。

至于东吴政权呢,话说司马炎篡位之后举大兵南下,企图消灭东吴完成一统天下,然而吴主孙皓已有设防。他的军士在江面上用铁链和铁锥形成一个水上封锁工事,成为阻挡北方战舰南下的天堑。然而此时司马炎的军队已从赤壁之战当中吸取了经验学会了火攻,他们制造了数十万的大筏,在大筏上安装了大炬并用麻油、猪油等灌注,将江面烧成一片火海,铁链遂绷断。随后大军南下生擒吴主,三国归晋。三分天下六十年可谓分也猪油合也猪油。

正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在猪肉中。

四大名著中的猪文化

雪花肉是《水浒转》关键的四次方

水浒传的关键人物是宋江。宋江起兵参战扈家庄战役曾经一度被女将扈三娘纵马提刀紧追不舍, 千钧一发之际多亏林冲人到马到枪到,那林家枪神威起处扈三娘败下阵去,所以林冲才是关键的关键。然而此前林冲在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时险些被董超、薛霸乱棍打死,危难之中亏得鲁智深保驾护航救下林冲性命,由此可见,鲁智深是水浒关键的三次方。

若我们再细细分析,鲁智深何以认识林冲结为挚友?那是因为在大相国寺练武倒拔垂柳被林冲赏识。鲁智深如何能到大相国寺?那是因为他在渭州出了命案逃避缉拿,先辗转五台山当和尚再投奔汴京城大相国寺。渭州的命案是为了哪般?仅仅是为了一块雪花肉而已。

那么雪花肉便是水浒关键的四次方。当时的鲁提辖要镇关西切十斤肥肉臊子(肉沫)不要见半点瘦的在上头;再切十斤瘦肉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这在宋朝的渭州是不可能的,所以鲁提辖抓住了把柄做了拳打镇关西那一命案。

现在我们从猪文化的角度诠释为什么宋朝渭州的猪肉不能肥瘦分开切成臊子。宋朝的渭州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宝鸡、天水、固原三角地带之中,在当时当地的生态条件下只有一种猪,就是传承到今天西北五省的八眉猪。八眉猪虽然是脂肪型却素以雪花瘦肉著称。其肉切块肥瘦交错,瘦肉中的雪花如繁星当空密密麻麻忽明忽暗;肥肉中的瘦肉丝如红鲤入水千条万条时隐时现。这样的肉就是十个镇关西也难分开肥与瘦。由此可见《水浒传》的主题故事通俗地说就是一块雪花肉的故事。

四大名著中的猪文化

天蓬元帅下凡享受人间美食,猪八戒招亲背回靓丽媳妇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而莎翁被称作是西方的吴承恩,他们是同时代人,在地球的不同经纬通过文学作品呼唤着同一个主题——解放人性。莎士比亚在名著《哈姆雷特》中通过人与神的对话来表现人性的喜怒哀乐;吴承恩在他写的《西游记》中是通过神与神的对话,把人性中的食欲和色欲挥洒得淋漓尽致。

高老庄情节前后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人的食欲天性,猪八戒将高老庄一桌佳肴饕餮一口而尽没有剩下一汤一饭,是精彩的光盘行动典范,这个以猪为例的夸张写法是文学高手的独具匠心。

此外,作者用喜剧的形势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猪八戒背媳妇的心理状态,把一个通俗的人性表达成高雅的蒙太奇。我们初读《西游记》可能认为作者是在歌颂孙悟空。如果我们同时再读一下莎士比亚的著作,回过头来再读《西游记》就会悟出吴承恩的真正用心是在褒奖猪八戒,从而达到宣扬人性解放的目的。

坊间流传着一副对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活世上爱八戒可笑悟空,横批:解放天性。从作者给上述两位角色取得法号可以看出大师的用心, 孙行者勤勤恳恳是一个工作狂,不计报酬不要享受, 所以忙了半天是空忙,所以叫悟空。

而猪八戒体现了人的本性,既忙于工作给老板干活又顾及生活与享受,所以叫悟能。如今《西游记》的小说与影视剧已风靡全世界,西方的观众一看就对猪八戒赞赏不已,我想这是吴承恩通过猪来表现人性的最大成功。

地下腌出来腊肉肉,天上掉下了林妹妹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总结了贵族家庭富二代的豪华生活和青年男女错综复杂的恋爱关系。在《红楼梦》的宴席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道菜是经常出现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饭桌上,那就是腊肉。

这个腊肉是用圩猪、皖南花猪和皖南黑猪做的,因为当时故事的取材是南京以南的江宁府,在清朝应该是圩猪、皖南花猪和皖南黑猪的产地。这三个品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胶原蛋白的含量极高。

圩猪的胶原蛋白主要含在骨骼、肌肉、皮肤的结缔组织中,皖南花猪和皖南黑猪的胶原蛋白主要含在猪皮中,其四肢的胶原蛋白含量超高。现代用皖南花猪制成的火腿依然保存着高胶原蛋白的特点,这是《红楼梦》中青年男女游龙戏凤的物质基础。

猪的胶原蛋白由脯氨酸、甘氨酸、羟脯氨酸的螺旋结构组成,像弹簧一样伸缩性极佳。四大家族的青年男女经常吃腊肉也就是经常在吸收脯氨酸、甘氨酸、羟脯氨酸。这三种氨基酸进入这些青年男女的体内就合成了人的胶原蛋白,长在他们的皮肤上,起到了美容作用。

只有如此,贾宝玉才能长出个奶油小生的脸蛋,林妹妹就是体弱有病也能楚楚动人。胶原蛋白把上述人物皮肤的皱纹拉伸得不见踪影,才有帅哥美女错综复杂的感情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圩猪、皖南花猪和皖南黑猪远在宋朝以前就开始了古典育种,所以《红楼梦》的猪文化基础已经准备了将近一千年。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三国演义》是猪脂肪火攻出来的,《水浒传》是雪花肉打拼出来的,《西游记》是猪神仙陪衬出来的,《红楼梦》是腌腊肉滋养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