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當年蒙恬是怎麼用三十萬步兵打敗三十萬匈奴騎兵的?

用戶68734454


我們上初中歷史課的時候,講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時候就介紹過“秦長城”,也就是說早在秦始皇沒有統一華夏之前北方的匈奴就開始南侵,由於東周之後,是逐鹿中原時代,各諸侯國都在征戰,沒有力量全殲南下的匈奴,北部的秦國、趙國、燕國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開始延邊境地帶修建各自的長城。

匈奴是遊牧民族,和我們中原農耕民族不一樣,我們是定居後有了:種植業、養殖業...孕育出了先進文明 ,又出現了青銅冶煉、鑄造青銅器、織布、陶器、漆器...等等,這些先進文明成果和先進生產力...匈奴只是逐草而居的放牧生活,前面所說的中原文明出現了東西他們一樣也不能生產,但在與中原農耕文明的交流當中,發現了包括糧食在內的這些有價值物品後,可能是由於交換價值不等的原因,開始了南下掠奪...就這樣,從戰國時代他們就不斷襲擾中原。

始皇帝滅六國統一華夏之後,第一個征討的對象就是匈奴!目的有二,第一是:解決北部邊境長期受襲擾得不到安寧的問題。第二:匈奴佔據著河套平原地帶,黃河在這個地方水流平緩非常適合農業灌溉,是潛在的糧倉!所以,始皇帝雄才大略隨即派大將蒙恬統兵30萬決心北擊匈奴。
蒙恬大將軍抵達塞外之後首先就是加固城池,將秦長城加高加固,除了養精蓄銳閉門不出,還加緊操練士卒、打造兵器,增加戰備物質的儲備。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就是後勤!這是我國古代軍事家早已經總結出來的獲取戰爭勝利的主要條件,圖片裡的“秦道”就是秦朝的高速公路,以前從咸陽運輸糧食抵達前線需要月餘時間,並且運送的糧食有30~40%被運糧的車隊吃掉了消耗是很大的,為了快速的往前線運糧增加戰爭儲備,始皇帝下令動員20萬民工修建從咸陽→九郡的800裡秦道和大量配套的驛站...有了秦道之後大批的運輸隊只需10天時間就能到達前線,大大的節約的時間和路上的糧食消耗。
“秦道”的修建標準是很高的,即便是現在陝西榆林等一些地方還能看到“秦道”的遺址,時間的流逝,並沒有把它甄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通常來說,中原步兵與遊牧民族的騎兵相比,機動性和衝擊性都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在中原馬匹數量很少,並且馬還是農業生產工具,相反北方民族以大草原放牧為主,馬匹的數量要大大高於中原,所以北方民族的騎兵歷來中原步兵頭疼的問題!

那麼,蒙恬率領的30萬步兵
是怎麼打敗30萬匈奴騎兵的?這主要是秦軍的武器裝備要大大的先進於匈奴!秦軍當時裝備著最先進的射遠裝備就是弩機和弩箭。
這個青銅機械物件就是弩的核心部件,它是由:機身(聯動)、望山(瞄準)、懸刀(扳機)所組成,相當於將現代槍械的瞄準、機械控制,扳機聯動這些裝置組合在一起。

秦弩的示意圖,右邊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青銅機械裝置
,具體使用方式就是:先將弩弦勾到望山與牙的凹槽內,同時勾心與懸刀扣緊束縛弩弦,並保持待彈射狀態→然後在弩臂上方一支弩箭,用“望山”瞄準目標,當匈奴騎兵進入到射程之後扣下懸刀,弩弦將弩箭彈出,由於弩弦的彈性很好,可以將弩箭發射到150米遠的距離。
這是在秦陵兵馬俑坑中挖掘出來的秦朝弩箭的箭頭,為青銅製,呈三稜狀,每一個

邊都帶有弧形線,經過投影測算弧度與現代手槍子彈頭相似,並且邊線的切割效果非常好,發射出150米後仍然可以刺穿厚獸皮鎧甲!殺傷力在冷兵器時代效果非常好,即便是當時沒有被射中要害,但是很深的創口也會引起感染甚至破傷風,在2000多年前是必死無疑的!相反匈奴沒有青銅冶煉技術,箭頭只能使用狼牙或者牛角磨製,射程和殺傷威力遠遠低於秦弩箭。弩與弓相比,由於有機械裝置控制弓弦,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精確瞄準,並且不會像弓那樣隨著臂力的逐漸消耗,射程和準確度也大幅度下降。
匈奴也有弓箭,但是唯獨沒有弩,因為那個青銅的機械裝置,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高科技”,實在是太複雜了!根本沒法複製,只能是使用弓,但問題是在騎馬的過程中上下顛簸,是很難瞄準的,只有馬術水平極高的騎士才能做到精準。

由於,弓與弩的對決當中弓完敗!蒙恬大軍與匈奴騎兵經過幾次決戰,利用箭陣大量的射殺匈奴的馬匹和騎手,使得匈奴退守大漠800裡,避免與蒙恬大軍交戰,戰國以來的遊牧民族襲擾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漢朝則是將匈奴徹底的趕出漠北)河套平原也盡歸華夏。
總之,蒙恬大軍擊敗匈奴騎兵是打得有準備之仗!先進行後勤保障
,囤積糧食、兵器戰備物質,對部隊進行有針對的環境適應性訓練,在武器裝備方面與匈奴形成了代差,武器裝備是標準化、制式化生產,30萬秦軍都是參加滅六國的精銳之師,部隊的組織能力和戰術戰法運用都優於匈奴那些烏合之眾!所以,秦軍步兵才得以擊敗匈奴騎兵。


我國曆史上軍隊出征之前,都要進行“廟算”,廟算可不是在寺廟裡面搞“算卦”、“扶鸞”...這類封建迷信活動,而是在廟堂之上君臣對出征的目的和戰爭的結果要進行反覆討論和研究後才能決定是否出兵,征戰的各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全,這才是“廟算”的合理解釋,要不然我國古代為何會出現那麼多軍事著作?這些都是廟算的結果。


皇家橡樹1972


不知道怎麼打贏的 因為對面的匈奴沒有30萬騎兵讓他打 史書上記載的是匈奴控弦之士三十萬,對遊牧民族而言,所謂的控弦之士就是全部的成年男性,但實際上匈奴是沒辦法將這三十萬人都投入戰場的,而且這個數字說的是冒頓單于統一了匈奴各部之後,而蒙恬打匈奴時冒頓還沒上位呢,冒頓上臺是公元前209年,蒙恬北擊是公元前214年


代號灬座山雕


那時騎兵沒有馬鐙,衝擊力有限,對弓弩沒有優勢。且匈奴當時沒有鐵質箭頭,骨質、青銅箭頭殺傷力不足。等到匈奴掌握冶金技術後就給劉邦來了個白狼山之圍。到了南北朝時馬鐙發明,遊牧民族就銳不可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