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微博上看到一個視頻,驚得我目瞪口呆。

頭髮掉光,眉毛消失,睫毛脫落······

你能想象,這是一個花季少女的模樣嗎?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小學成績優異的她,到了初中,排名突然下降。

自己著急,父母給的壓力過大,導致她日日精神緊張,掉光了頭髮。

好在,經過治療,毛髮都重新長了出來。

可更讓人吃驚的是,主治醫生說,脫髮日趨年輕化,最小的僅五六歲,原因多是孩子承受的壓力太大。

歌裡唱“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現實卻是“年紀不大,憂傷不少”。

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壓力,讓大人無路可退,讓孩子插翅難逃。

可在這個心安理得快樂的年紀,孩子的壓力,多少都有父母的影響。

1 、學習的壓力,是每個孩子成長的隱痛

知乎曾邀請學生家長做過統計:5:30放學,回家吃飯各半小時。若按質按量完成每天的作業,至少需要五個半小時。

就算爭分奪秒去做,也要熬到十二點,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家長叫苦連天抱怨“996”的工作制,可誰曾想過孩子“007”的作息時間?

他上課比你上班早,補課比你加班晚,就連放假,也只是換個地方學習。

壓力撲面而來,孩子緊張的神經,猶如繃緊的弦,一扯就斷。

暑假期間,一名初二男生,早八晚九,一天13個小時耗在補習班。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我想想玩啥就玩啥,可上課到8月底,啥也幹不了。”

“很累,但是沒辦法,很多同學都這樣。”

拼爸,拼媽,拼家境。你無我有,你有我優。

課堂鬆綁,課外集訓,課內課外,都不能放過。

8歲女孩溪溪,用一首《壓力之歌》,道出了莘莘學子的真實內心:

壓力壓力我不想見到你

可你可你卻總是纏著我

出現出現在我的心裡

壓力壓力它住在作業裡

······

我們我們不願見你

大人大人為我們添壓力

你不學,別人在學;你不讀,別人在讀。你不會,別人都會。

童年早已在知了的聲聲叫喊中,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永遠也做不完的題海戰術。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未成年人是最大的弱勢群體。而這個弱勢主要體現在心理危機上,心理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壓力。”

沒日沒夜,懷裡忙外,有苦難言,疲憊不堪。

縱是小小少年郎,也有三千煩惱絲。

高頻高壓高效的學習氛圍,讓壓力鋪天蓋地而來,孩子內心苦不堪言。

2、 孩子的壓力,大多來自父母的期望

6歲男孩張悅林,媽媽給他報各種培訓班:畫畫、主持、鋼琴、舞蹈、花式籃球、英語······有時要學到晚上11點以後。

玩水玩沙玩泥巴的年紀,小悅林卻沒空玩耍。

可媽媽還覺得不夠,說孩子有很多不足,需要笨鳥先飛,等到上小學就來不及了。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你現在不給他學,以後他壓力會更大······”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地長大,只是怕荒了今日的時光,誤了孩子的明天。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彎道超車,卻忘了關心,那個一路領跑的孩子,是否油箱滿滿。

前兩天,等公交車時,我碰到一對母子,我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孩子說:“媽媽,我覺得我好可憐,壓力很大。”

媽媽回道:“有什麼可憐的,你是在增長知識。”

教育專家沈佳慧認為:孩子的壓力,有一半以上來自父母,但父母往往不覺得。

父母傾盡所有,孩子卻拼命逃離,我們密不透風的愛,成了捆綁孩子的枷鎖,甚至逼他們走上了絕路。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其實,父母之所以會給孩子壓力,大多源於4種心態。

(1)轉嫁

美國心理學家愛爾坎德的“兒童壓力說”認為:父母自身就承受了各種壓力,並隨之把壓力轉嫁給孩子。

(2)控制

西方教育學者認為,父母對8-19歲的孩子的控制包括:嚴厲控制、限制控制、干涉控制、專斷控制等。

在父母嚴厲控制下的孩子,會產生負面特徵,如有情緒壓抑、盲目順從等過度自我控制的傾向。

(3)映射

有的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迫使孩子,代替自己實現沒有完成的夢想。

(4)發洩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踢貓效應”,是指壞情緒的傳染。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由金字塔狀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焦慮爆表的父母。

有以上4種心態的父母,他們把自己的壓力,一股腦兒傾倒給孩子,就想水庫洩洪,擋也擋不住。

孩子稚嫩的肩膀,扛不住父母的萬千重量。當壓力變成一堵坍塌的牆,他拿什麼來抵抗?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3、孩子的優秀,藏在父母的態度裡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個稍不努力就會被淘汰的社會,有的父母窮盡一生,只為孩子將來能夠安身立命。

可孩子最想得到的,往往就是家長的肯定與支持。父母漫不經心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有可能成為刺中孩子的利刃。

壓力可以有,適度適量,張弛有道。

聰明的父母培養孩子,總是輕巧有力,春風化雨。

(1)化高期望為激勵

教育短片《媽媽的謊言》裡,宇軒最終考取了清華大學。

可他從小到大,都不是那個聰明的孩子。每次家長會,老師都會告訴媽媽:“你的孩子成績不理想,考不上重點學校”。

可是媽媽從不在意,她每次都告訴孩子:“你很棒,只要你更加努力,一定可以成為媽媽的驕傲”。

在媽媽的激勵下,宇軒每天進步一點點,把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勵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

讚賞和鼓勵是促使孩子進步最有效的方法,父母一句激勵賞識的話,可以讓孩子自信樂觀,更加積極努力。

不去刻意強化父母要的“果”,而是引導激勵孩子去播種好的“因”,這才是促使孩子成長的原動力。

(2)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路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斷定一條魚的才幹,他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還記得杭州那個愛燒菜的小暖男嗎?

英語單詞半天記不住,菜譜看一次就會了。

成績倒數,資質平平,卻是一個“米其林大廚”的好苗子。

應試教育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如果一扇門關了,不是生拉硬拽地踹開,不妨換個方向,去打開一扇窗。

你會發現,在那個窗外,你眼中平凡普通的孩子,也能被聚光燈照亮。

人因不同而精彩,在孩子不擅長的地方動用蠻力,倒不如成全孩子的天份。

所謂“差生”,不過是放錯了地方的天才。

如果他想長成一棵草,就別逼他開成一朵花,讓他帶著一棵草的追求,也總能野蠻生長,在春天裡綻放。

13歲少女因學習壓力大頭髮掉光:有遠見的父母,從不這樣養孩子

(3)不做“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是指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父母的過高要求,會讓孩子陷入自我苛責,常為小錯耿耿於懷,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知乎網友說,從小到大,他都是別人眼中的完美小孩。

可父母的嚴苛教育,讓他一點兒都不自信,認為自己很差勁,不允許自己犯錯。

尹建莉老師說:“當一個人一直被要求完美,他如何能與不完美的自己相處?他被馴化到只為“優秀”“成功”活著,家門外得到的讚譽和回家關上門自己的感覺,無法統一到一個身軀裡,這是一種分裂的痛苦。

不做直升機父母,合理期待,你給予孩子的溫暖和力量,才是他無限接近幸福的真相。

成人的壓力,請自行消化。孩子的純真,請妥善保管。

就讓孩子,簡單快樂得像個孩子。

不要讓未來的焦慮,擱淺眼下的幸福。遠方除了夢想,還有來日方長。

願所有孩子,既能沉浸於一集動畫片的輕鬆搞笑,又能發現學習探索知識的美好。

文/納雅,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自我成長的完美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