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西蒙斯需要投三分球麼?

本-西蒙斯終於投進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記三分球,我相信屏幕前的球迷大多也像主場球迷那樣按捺不住自己的歡呼聲,不一定是有多麼喜歡西蒙斯,看到這一幕的感覺更多是欣慰,就像看到你單身多年的舍友終於甩掉光棍身份修成正果那樣欣慰,暗自高興。

西蒙斯在正式比賽命中三分球的歷史性一刻當然會引發一些聯想,比如會投三分球的西蒙斯有多厲害?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當然,西蒙斯現在已經夠厲害了,職業生涯第二年已經穩穩打進全明星的年輕人能有幾個呢?即便西蒙斯現在即巔峰,他也可能比聯盟大部分球員的生涯成就更高了。

那麼,會投三分球對於西蒙斯來說是個必要的課題嗎?

討論這個話題需要有預設條件,根據預設條件的不同答案也隨之改變。

如果西蒙斯的職業生涯目標只是成為一名還不錯的能連續進全明星的頂薪球員,那麼他不需要投三分也能夠做到。所以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會投三分球”對於西蒙斯來說不是個必要課題。

如果西蒙斯是想要成為有統治力的MVP級別球員,在當前比賽環境下,“會投三分球”基本是個必選項——字母哥就是最好例子。

但不論持什麼館點,我們在這個問題都能達成一個共識——“會投三分球”能讓西蒙斯變得更好。

那麼接下來要探討的是,“會投三分”怎樣幫西蒙斯變得更好?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雖然不少球迷笑稱西蒙斯是大號鮑爾,但這樣的花名不是張口就來,還是有點道理蘊含其中。事實上我非常認同這個描述,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兩個最大的共同點,一正一反,正面是高大的快攻推進指揮官(只不過西蒙斯還是更大一號),反面是都沒有足以依賴的一對一持球進攻技巧。

西蒙斯不是不能一對一,只是他的一對一都建立絕對的身高、力量壓制上,一旦沒有這個前提條件就拉胯了,17-18季後賽對凱爾特人、18-19季後賽對猛龍都能支撐這個論點。

所以,西蒙斯和鮑爾這類天賦異稟的巨型控衛,在同級別對抗中如果沒有衝刺空間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在半場陣地進攻這樣狹小空間下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不然為什麼季後賽首輪打籃網還在欺負拉塞爾的西蒙斯,次輪打猛龍就變成了48分鐘緊盯倫納德的工兵了?)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既然衝刺空間被堵住,又不是進攻萬花筒的巨型控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像 3D 側翼那樣打球,一是利用高大身材賦予的優勢空切籃下、衝擊防守,二是當一個高炮臺扯空間。

現在的西蒙斯能做到第一點,第二點還在努力中。如果西蒙斯能夠在突破強攻和低位勾手的基礎上穩定命中1到2個定點三分球,必然會比一味地豬突猛進效率更高。你看看運動能力和體能儲備強如字母哥,真到了季後賽的強度也很難一力降十慧。

尤其現在的西蒙斯在76人打球,身邊是恩比德、霍福德、哈里斯、約什-理查德森,只有約什-理查德森能正經算個後衛,這樣一套只有一人身高在2米以下的陣容,進攻空間可想而知。

常規賽強度可以不談,但到了季後賽關鍵的決勝時刻,恩比德和霍福德還會在三分線外飄著嗎?既然不會,那麼當他們在內線強攻受到包夾時應不應該把“站在三分線外的西蒙斯”列入自己的出球選擇呢?

如果西蒙斯能夠穩定出手三分,那麼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誠然,西蒙斯即便不投籃,76人的進攻體系仍然能運轉起來,但這又回到了前面的那個話題,你是想要“還不錯”,還是“統治級”?

在76人打球,由於體系的原因,其實或多或少也在推動著西蒙斯需要“會投三分”,既當體系的分母,也當體系的分子。

但如果換一個語境,如果西蒙斯身邊沒有恩比德或者其他球星,球隊全由他驅動進攻,那麼他需要“會投三分”就變成了一個偽命題——他不一定需要“會投三分”,他需要的是“其他能穩定創造收益的得分技巧”,增加進攻手段和多樣性,進化成一個大號威少或者另一版本的字母哥。

這也是西蒙斯和恩比德搭檔與不和恩比德搭檔的區別所在,兩條路要加的技能點是不同的。

比如你要單刷副本,奶德肯定不如熊德輕鬆嘛~若是日後西蒙斯想要自立門戶,那麼天賦樹可要選對啊,哈哈。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從法國小王子說起,尼克斯可能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差

雖然執教16-17灰熊給菲茲代爾的履歷鍍了一層金,但很明顯是當時那支灰熊實力強,而不是菲茲代爾。離開了灰熊的菲茲代爾明顯在裸泳,新賽季尼克斯15場比賽打完,我繼續對菲茲代爾保持著原有的看法,他是這個聯盟最差的主教練之一。

不過,我對菲茲代爾還是有一些改觀,儘管他是最差的主教練之一,但我必須承認他還是有值得認可之處,並不是毫無建設性。

我原以為當小史密斯復出後,菲茲代爾會把尼利基納放回替補席,畢竟之前他一直都不怎麼待見這名法國小哥。

但最近菲茲代爾能堅持以場均30分鐘首發的方式使用尼利基納,我相信這能夠讓菲茲代爾挽回一點球迷的信任,因為這屬於能讓尼克斯變得更好的舉動。

很直觀的一項數據:尼利基納在場與不在場的每百回合淨勝分差值為+12.1,除了就打了14分鐘的立陶宛新秀布拉澤基斯和打了四場就回到傷病名單的小佩頓外,尼克斯全隊最高。

這賽季的尼利基納有點像上賽季太陽的米卡爾-布里吉斯,都是擺爛球隊裡的一股清流,讓你覺得只要球隊還懂得把他放上場,那麼就還不至於爛到底。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如果拿尼利基納和小史密斯比較,那麼這是一組差異很鮮明的對比,前者的比賽內容屬於成熟的即戰力隊伍那一類,而小史密斯的比賽內容完全就是擺爛隊年輕球員的打法。

菲茲代爾在賽季開始前評價過他帶尼克斯遇到的困難,他的意思大概是,“執教尼克斯需要從頭教起”。

原因是這支球隊不具備成熟球隊的執行力,過多的年輕球員及發展聯盟選手讓尼克斯還處於一個學習基礎的狀態,沒有基礎建設打底。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追求歐文、杜蘭特未果後,找來了莫里斯、蘭德爾、吉布森、波蒂斯、小佩頓這些看起來和重建不搭邊的球員,因為他們需要一些能在場上聽指揮、執行戰術的球員親身示範,手把手教這些還不太懂怎樣在聯盟裡站穩腳跟的新人們,建設球隊氛圍,達到一個耳濡目染的效果。

那麼,把尼利基納放進首發很順理成章。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其實,我似乎可以理解上賽季為什麼菲茲代爾不用尼利基納,因為上賽季的尼利基納即戰力還沒有那麼強,甚至一度被轉型成尼克斯版本斯瑪特,被爵士挖去打第六人的穆迪埃才是上賽季即戰力最強的尼克斯控衛。

法國小哥的成長是在今年夏天的世界盃上,代表法國隊打完國際比賽後漲球是他被啟用根本原因,而小佩頓、小史密斯的傷停則是給菲茲代爾創造了不得不用尼利基納的環境(最開始菲茲代爾是想用巴雷特打控衛,這也是為什麼我說菲茲代爾並不待見尼利基納的原因),然後越打越好,征服了菲茲代爾。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菲茲代爾沒有固守己見是尼克斯之幸,尼利基納上位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在場上幫助球隊變好,他更是這支球隊可以長期持用的優質資產——我們都知道尼克斯在未來的兩或三個賽季又要在自由球員市場上重拳出擊,莫里斯、蘭德爾、波蒂斯都只會是短期填窮人線的選擇而已,但騰出空間不意味著就能招募到大牌球星,即便是背靠紐約的尼克斯也是如此,從幾年前錯過詹姆斯到今年被歐文、杜蘭特拒絕也都體現了這一點。

大牌球星不存在個人待遇的問題,因為他去哪一支球隊都能拿到規則下的最高收入,而球隊現有陣容、未來前景會成為重要的參考條件之一,那麼這也是為什麼尼克斯不足以吸引大牌球星的原因——每次他們都是用一套爛攤子去招募人,誰願意來呢?你看看隔壁的籃網隊,有說唱界 KOL 牽線搭橋、又有季後賽班底支持、還有手腕高超的教練組和管理層,換你你選哪個?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換句話說,現在的尼克斯擺爛不打緊,但重要的是要在兩或三年後發力時擁有可觀的資產來提起球星們的興趣。

所以這也是尼利基納上位的另一層意義。

不過,如果從“培養有價值資產”這一角度切入,那麼尼利基納的上位也帶來另一個問題——他和巴雷特看起來屬於此消彼長的狀態。

巴雷特開局火熱時正好是尼利基納還在首發、替補掙扎的階段,當尼利基納成為首發後,巴雷特的產出、效率都在下降。

10月份的五場比賽,巴雷特場均觸球62.4次(僅次於蘭德爾),每回合持球時長4.3秒,場均18.2分6.4籃板3助攻,命中率47.4%。

11月份由於尼利基納的上位,尼利基納觸球達到了全隊最高的場均67.7次,巴雷特的觸球數降低至52次,每回合的持球時長也減少到3.1次,而這個月的巴雷特場均13.8分5.3籃板3.8助攻,命中率36.8%。

不難理解巴雷特為什麼會在尼利基納上位後撞牆,因為他是控衛心的雙能衛,需要有球有空間去突破、反擊,而不是在一個高大控衛身邊當投手。

當巴雷特不和尼利基納搭檔時,他每36分鐘可以拿到18.7分,命中率45.1%;而當他在尼利基納身邊打球時,每36分鐘數據就變成了14.2分,命中率36.4%。

尷尬的是,巴雷特才是尼克斯未來的重建核心,讓巴雷特遷就尼利基納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但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巴雷特和尼利基納無法兼容”,而現在他們兩個並不是水火不容的狀態,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磨合,調整各自的定位。

更進一步說,尼利基納讓巴雷特打得不自在,小史密斯就能讓巴雷特打得自在了麼?前者的打法和巴雷特重疊性更高……

巴雷特和小史密斯打法相近、場上利用區域相似,他們倆才是真正的不兼容。

反而防守紮實、有穩定射程的尼利基納更有和巴雷特搭檔的潛質,雖然尼利基納現在用球多,但他並不是一個需要大量球權加持才能輸出的後衛,無球狀態下的尼利基納有正面貢獻(防守、定點投籃),需要他拿球攻一個的時候也消化核心剩下的球權進行產出,在法國隊打球的尼利基納扮演的就是這麼一個角色——你也可以看到本賽季尼利基納的投籃方式比例,32.5%的投籃是無球狀態下的接球出手,41.3%的投籃是自己運球跳投。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所以,在尼克斯東部墊底的糟糕戰績下,也並不全是一無是處,至少他們有在貫徹賽季前定下的指導思想,尼利基納上位就是他們認真工作的實際體現。

我認為尼克斯作為一支重建球隊,暫時上至管理層、下至球迷都能給足交代。雖然菲茲代爾的確很差,尼克斯戰績也很爛,但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毫無生氣呀……

開拓者的困局,只靠安東尼還遠遠不夠

安東尼再就業不是什麼壞事,為什麼要打擊一個滿心只想回到聯盟打球的過氣老兵的積極性呢?

說實話安東尼這兩場打的也不算是一地雞毛,雖然離球星早已漸行漸遠,但至少還是個能在聯盟打上替補輪換的球員。

講道理,整個自由球員市場還有什麼比安東尼更好的選擇嗎?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但是開拓者的問題不在於安東尼打得好還是打得差,除非安東尼能夠拾起全明星時期的進攻威力,那麼他的存在才能讓開拓者走出困局。

開拓者本賽季的最大問題在於陣容短板被無限放大,側翼問題就非常明顯,在阿米奴和哈克萊斯離開以後,能夠在季後賽和雷霆、掘金、勇士對位的側翼群直接土崩瓦解,開拓者的側翼防守變得毫無質量可言。

儘管開拓者在休賽期補充了貝茲莫爾、海佐尼亞兩位新面孔,續約了胡德,但這三人都不屬於能提供防守伸縮性的優質工兵。或許他們在進攻端有一定的想象空間,但防守不夠紮實,而後者才是開拓者最不應該捨棄的基礎。

因為優秀側翼的流失,你可以看到開拓者本賽季破壞對手進攻次數直接掉到了聯盟倒數第一的位置。

在這個講求防守多位置快速輪轉的環境下,沒有優秀側翼賦予的體型、機動性、伸縮性,那麼做好防守也無從談起。開拓者聯盟第六多的防守失分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開拓者的側翼一直都存在弱點,但至少之前有人幫利拉德和邁克勒姆幹髒活累活,而現在幹髒活累活的只有初出茅廬的利特爾……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說實在的,我認為現在的開拓者側翼群只有利特爾符合標準,但利特爾只是個菜鳥打手,還不足以成為下一個阿米奴或者哈克萊斯。

而貝茲莫爾真的是看起來香,吃起來無味……還有,我頗為看好的海佐尼亞完全是一個高顏值版的特納,一樣有出手潔癖,但又沒有特納那樣的蹲點防守,不足以託付重任……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另一方面,開拓者另一個被暴露的短板是他們除雙槍外的第三進攻強點,但這更多是因為努爾基奇的受傷而被動暴露的。

開拓者的現有陣容中,雖然懷特塞德、安東尼、胡德、西蒙斯的場均得分都達到了雙位數,但他們本質上不是能改變防守的進攻者。

開拓者需要的第三進攻強點具體來說應該是——能用不同於利拉德、邁克勒姆的進攻打法改變對手防守的強點,比如努爾基奇。

其實可以理解為,當你有兩個在外線投籃的攻擊手,那麼比起再加一個投籃點,是不是找一個能在籃底牽制防守的大個子更合理呢?再不然就是找個能攻、能防、能突破、還能吃球權的鋒線攻擊手。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開拓者的內線問題沒有太多的操作空間,只能靠努爾基奇復出解決。但側翼問題是有機會通過積極運作解決的,只是看開拓者是否願意付出相應的交易籌碼罷了。

這其實也等於給開拓者出了一道選擇題,是現在透支潛力用以解決目前的困境?還是按兵不動握穩選秀權和首輪秀,長線投資?

不過呢,開拓者的核心資產是利拉德和邁克勒姆,而這兩份資產的價值建立在贏球的基礎上。如果開拓者開始輸球,那麼利拉德和邁克勒姆的價值剩餘幾何?奇才和受傷的沃爾就是前車之鑑。

三分球對於西蒙斯是不是必需品?老甜瓜能解決開拓者的困局麼?

我認為開拓者接下來的任務是儘可能地補救這一個月以來戰績、士氣上的落後,重塑球隊的精氣神和戰鬥力。如果接下來開拓者迅速做出交易,也是為了創造一個具體的目標讓球隊有所依託,不至於潰不成軍、七零八落,本質上也是為了穩住核心資產的價值。

最後我順帶提一句,現在開拓者需要一個第三強點,又需要一個紮實的側翼,那麼加里納利是不是最佳人選呢?拿著選秀權和潛力股和雷霆談談,說不定能拿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