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就某种程度而言,香料在重塑世界方面居功至伟。它见证了东西方的初次相遇,为早期国际贸易的首要商品,造福商人、城市和帝国,又不断驱使欧洲人东行寻香,开拓香料之路。从十字军东征,到大批旅行家、探险家等人的东方之行,无不受香料刺激。

  公元15世纪前后,在诸多因素作用下,香料价格一路高歌,欧洲掀起东寻香料的高潮。为了“带回多得想象不到的珍珠、香料和金子”,哥伦布跨海远航,远征东印度群岛,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6年,达伽马以“寻找基督徒和香料”的名义抵达印度马拉巴尔——传说中的香料海岸,找到了哥伦布想找却未找到的东西——香料以及一条通往东方世界的新路。为开辟由西方通向香料群岛的航线,西班牙王室资助麦哲伦环球远航,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带回来的一小船丁香,就足以支付首次环球航行的费用。

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言,他们既是香料搜寻者,也是地理发现者。由这三位大航海时代先驱开启的寻香热潮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他们之后,航海家们、商人、海盗、欧洲各国势力,沿着先人之路,一齐开始了香料大搜寻。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世界另一端的味道

  香料从其产生之初,就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可用于巫术仪式、净化、防腐、化妆、医药、烹饪等方方面面,以开胃品、消化剂、防腐剂、治疗药剂、兴奋剂、催情剂等形式服务人类。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东方香料进入欧洲。前1世纪,希腊海员西帕留斯发现在合适的季节,人们可以凭借稳定的季风自由往来于各海滨之间而不必靠岸泊船。不久出版的《印度洋航行手册》详细告知船员们,什么时候从埃及出发可以安全抵达印度目的地,以及应在哪个月必须返航。这大大稳固了印度和埃及托勒密王朝以及后来的罗马人之间的香料贸易。香料,成为贸易网络中最早跨越地球的产品之一。

  对于那些外来的,本土没有的东西——香料,欧洲人总是乐此不疲地追求,“以使我们的食品和庆典活动染上世界另一端的色彩和味道”。这里所说西方人为之疯狂的香料,大多是指胡椒、丁香、豆蔻、肉桂等调味品,尤以胡椒为最。胡椒产于印度,主要来源为马拉巴尔海岸地区,在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低档的替代品。丁香、豆蔻产于摩鹿加群岛(印度尼西亚南部,因其盛产香料,15世纪前后被欧洲人称为香料群岛)。产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的锡兰肉桂质量最好。夸张一点而言,“葡萄牙、英国、荷兰在亚洲的领地乃是由寻找桂皮、丁香、胡椒、肉豆蔻仁和肉豆蔻皮等始而形成的,而美国的领地也多少如此。”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他们来的时候带着黄金,走的时候带走胡椒”

  罗马帝国早期,特别是公元前30年,埃及被征服,香料贸易迎来了第一波大发展。大量进口香料,如中国的桂皮、生姜、姜黄,印度的胡椒、长椒、甘松、广香木等,随着奥古斯都开通直航印度的贸易航线,涌入帝国境内。穿越阿拉伯海抵达马拉巴尔海岸的贸易航线开始繁忙起来。

  根据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博的记述,早期的罗马帝国每年会派遣一队约有120艘海船的舰队从事与印度的贸易。舰队每年定期穿过阿拉伯海,以赶上每一年的季风。从印度返航时,舰队会停靠在红海港口中,并通过陆路或运河运抵尼罗河,进而从尼罗河运到亚历山大港,最后装船运到意大利与罗马。在新航线发现前的1500年间,将胡椒等香料运至欧洲的路线与此条路线大致相同。

印度诗人泰米尔曾这样描述在印度南方港口做买卖的罗马商人,“他们来的时候带着黄金,走的时候带走胡椒”。尽管十分昂贵,胡椒仍是“大多数奢华的罗马烹饪术中的一种特别常见的成分”。现存一本古代拉丁烹饪书中,胡椒在全图468种配方中出现了349次。它还被当成黄金白银,储备在国库之中。

对于胡椒的盛行,老普林尼十分不解,他曾略带抱怨地说道,“使用胡椒达到如此流行的程度着实让人惊讶,看看我们用的其他物品,有的是因为它们的芳香,有的是因为它们的外表才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然而,胡椒与其他果实和浆果相比没有任何值得推荐的优点,它唯一合人们意的特点便是那股辛辣味;而为了这点我们就不远万里地将它从印度引入!”

  他还发现,每年,因为香料贸易(按最低计算)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能“从我们帝国赚走好几百万的金钱”,他将大量金银的流失归咎于“我们的妇女和我们的奢侈”,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罗马,香料不简简单单只是调味品,它升华成一种财富的象征,打上上流社会的标签,被皇室贵族、富人们奢侈运用于各种场合如宴会、敬神、葬礼。罗马帝王是这种挥霍式消费潮流的始作俑者。公元65年,尼禄情妇波皮厄逝去,他用一整堆桂皮为她举行了火葬。对此,专家们不无嘲讽地表示,“阿拉伯一年生产的香料还不够暴君尼禄为其钟爱的情妇波皮厄一天挥霍的”。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哪里有香料,哪里就有穆斯林”

  英语“Spice”(香料)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pecies”。古罗马时代“Species"象征一大批高价值、易转换、较稀有的货物,“除了昂贵以外,这个词还表达着一种不同寻常、卓尔不群的含义,那些大陆货、本国产调味品不属此列”。

  公元408年,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兵临罗马城下,被吓坏了的元老院赶忙派使者前去谈判,作为饶命和解除围城的交换条件,罗马人必须交付5000磅黄金、30000块银币、能做4000件长袍的丝绸、3000块红布料,以及3000磅胡椒。显然,当时的胡椒价值几于黄金相当。几十年后,罗马还是逃不了沦陷的命运,476年,强盛一时的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有学者指出,正是印度的珠宝、香水、香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罗马人的奢侈需求,导致大量贵金属外流,促成了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事实上,不论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对东方奢侈品——香料都十分热爱。帝国虽然崩溃,香料贸易留存,在欧洲一些孤立的角落,那里的人渴求着香料。野蛮人对罗马人长久以来所享受的那些奢侈同样十分向往,尤其是他们的香料,而主要的困难在于没有支付这些香料的手段——流通的罗马货币。

罗马帝国末期,直达印度的香料之路被阻断,欧洲香料贸易由直接贸易变成间接贸易。在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阿拉伯人控制从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至摩洛哥的海陆香料线路,利用骆驼和独桅帆船,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和香料群岛。“哪里有香料,哪里就有穆斯林,除少数犹太人外,向欧洲输送香料已成了穆斯林的事。”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商业洪流已这样壮阔

  沿着当年罗马船队行驶过的航线,阿拉伯商人从波斯湾的西拉夫,霍尔木兹等地启程前往印度和东南亚的港口购买香料,再将其运至波斯湾、红海和黎凡特市场,转手卖给在欧洲内部进行交易的拜占庭和西欧商人。

  就地中海海域的香料贸易而言,5-9世纪,犹太人和叙利亚(拜占庭)商人控制着欧洲的香料贸易。他们用在欧洲可能得到的贵重物品——从波罗的海国家获得的毛皮和琥珀,从阿尔卑斯山和巴尔干获得的奴隶、木材和金属——换得东方香料和奢侈品后,将其运回西方。作为唯一能够跨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界限并从中获利的民族,犹太人在香料贸易中活跃了数百年,直到10世纪后被威尼斯商人取代。

  位于亚德里亚海顶端的战略性地位的威尼斯,与拜占庭及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1080年,威尼斯协助拜占庭舰队击败诺曼王国,获得在拜占庭帝国全境几乎所有的贸易特权。它与所有穆斯林政权保持着外交关系,与西方各国君主平等交往,成为“西方的小拜占庭”。

为了竞争,他们不择手段,现存一份最古老的威尼斯元老院的法令禁止犹太人乘坐威尼斯人的船只出行。威尼斯商人遍布海陆各处,以致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一位伦巴第作家惊讶地指出,威尼斯人“不耕地,不播种,不收获葡萄”,但却能用盐、香料和生丝交换谷物和酒。到11世纪时,“威尼斯的商业洪流已这样壮阔”。

得益于犹太人和威尼斯商人的接棒努力,加之十字军东征,使得西方获取东方香料更加便利,欧洲的香料贸易迎来第二波大发展。据统计,十字军东征后西欧通过黎凡特输入的东方商品比此前增加了10倍。“丝、糖、香料——胡椒、姜、丁香、肉桂——是11世纪欧洲稀有的奢侈品,如今大量流入。……其盛况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以来所仅见。”一个莱茵兰地区的贵族已经可以从西伯利亚定购毛皮,从拜占庭和伊斯兰世界及以外的地方买到香料和丝绸,高额的贸易收入也使威尼斯这座城市大放光彩。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想象中的“天堂之物”

  整个中世纪,欧洲人对东方香料种类、使用情况了解得越来越深入,但香料始终没有沦为大陆货。一方面是由于香料往往经多方转手才能到达欧洲,故而价格十分昂贵;另一方面也与欧洲人加诸在香料上的神圣光环有关。

  试想一下,来自印度的一袋胡椒或者香料群岛的一袋丁香豆蔻,先抵达黎凡特地区,然后再转运到威尼斯、纽伦堡等地的某个商店,其间要经历多少复杂的手续?就海路而言,首先得有商人(一般为马来、古吉拉特或中国商人)把香料群岛的丁香、豆蔻运到印度,然后阿拉伯商人再在印度将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汇集在一起,从马拉巴尔海岸出发,穿越印度洋,向北行驶到红海,于红海的吉达港卸货后,由商队运往黎凡特的销售点。在那里,聚集有大量将香料运往西欧各地的威尼斯商人。香料只有被威尼斯商人运抵地中海之后,才算真正转到欧洲人手里。自意大利,香料又经过几条线路,运往法国、德国、英国。

  本来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的1公斤胡椒,到亚历山大港,价格增至10-14克,在威尼斯达14至18克,到了欧洲各消费国手上,价格高达20-30克。尽管沿途艰难险阻,路途遥远,会路遇海盗,宗教冲突和政治变局,但香料从来不乏买主。商贩们也不必担心香料的存货过多和它的价格惨跌,因为每一艘回到注册港埠的商船,都因香料而获厚利。

  在这条漫长的、分段式贸易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很多中间商隔开,大部分欧洲贩运者不清楚香料的来源,无人了解整个香料贸易的全貌。长期以来,由于封闭、稀缺、神秘,以及阿拉伯人为抬高香料价格的刻意隐瞒,欧洲人对香料产地及香料本身赋予了诸多想象及神奇、耀眼的光环。“它们产自那神奇又神秘的东方,是来自另一世界的东西。是的,人们认为香料是生长于天堂之物。”他们相信,不但天堂飘着香料的气味,那些众神本身也都带有香料气。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看来,香料赋予了东方(印度)神秘而华贵的色彩。它因靠近伊甸园受尽惠泽,那里居住着基督教国王长老约翰,他打败了穆斯林,并拥有巨额财富。

正是通过不断的想象和建构,欧洲人愿意以高价购买和使用香料,标榜自己高贵的身份,也会在时机成熟时突破威尼斯和阿拉伯商人的垄断,自行远航东方寻找香料。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促使欧洲爆炸的引信”

  15世纪,部分欧洲人开始意识到“欧洲香料的价格高主要是由长途贸易和中间商的垄断造成的,而不是亚洲的供应量有限;相反,印度的香料如同欧洲的谷物一样多。”那么,能否不买那些经由传统路线——从阿拉伯商人手里转卖到威尼斯人手里——运来的香料?可不可以绕开地中海,直达远东,与印度、香料群岛建立直接贸易联系?葡萄牙人率先开始了尝试,并成功成为“促使欧洲爆炸的引信”。

  13世纪中叶,葡萄牙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全部被占国土,现代欧陆的葡萄牙疆界基本定型。这为葡萄牙“能腾出手来外出闯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者博克塞将葡萄牙海外探险动力,按产生时间顺序排列如下:抗击穆斯林的十字军式的热忱;对几内亚黄金的渴求;寻找长老约翰王;寻找东方的香料——简而言之,即是“以天主和利润的名义”。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让葡萄牙王室对香料生长于伊甸园以及长老约翰深信不疑,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1385年-1433年在位)之子佩德罗曾记述了一次虚构的旅行,说他看到沉香木漂流在伊甸园附近的捷恩河(尼罗河)上。但他未能进入伊甸园,因为中间有高山横亘。1497年,达伽马出发时,身上带着葡萄牙国王致长老约翰的信。宗教和经济双重驱使下,葡萄牙人付诸行动。

  鉴于地中海、北海的海上贸易早已被他人所垄断,想要发展海上航行及贸易,后起的葡萄牙人只得面向南大西洋。得益于欧洲西方前哨的优越地理位置,葡萄牙航行者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了有关大西洋风向和水流的丰富经验。从1415年起,葡萄牙人开始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攻克直布罗陀海峡南边的休达后,葡萄牙沿着非洲海岸展开了探险旅行,“以及其他雄心勃勃的计划,从此可付诸实施”。

  于1430年问世的葡萄牙快帆能轻松调整船的方向。它使用两种船帆:用以决定航向的三角帆,兜住后边来风的四方帆——既可顺风航行,也可逆风航行,适应大洋复杂的气候条件,为葡萄牙人远航南非并安全返航提供了保障。1422年,葡萄牙人到达马德拉岛;5年后登上亚速尔群岛;随后又沿非洲海岸线航行,1440年左右抵达几内亚湾。1444年,第一批黑奴抵达葡萄牙。

葡萄牙对非洲海岸线的征服以1482年在几内亚湾附近修建圣乔治达米纳城堡宣告完成。这是葡萄牙于北非海岸修建的第一座城堡,成为葡萄牙贩卖黑奴、黄金及钻石等货品的基地。到1482年止,一个以葡萄牙为主体,结构严密的经济区域已经形成,“其基本活动是取得象牙、几内亚胡椒(一种假胡椒)、黄金(每年平均产量约为13000至14000盎司)以及奴隶买卖(15世纪中叶每年为一千多,不久增加到三千多)。”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指点“江山”的亨利王子

  虽不及以贸易立国的威尼斯,葡萄牙的经济实力并不差,它与伊斯兰国家保持着经济联系,13世纪末,又因地中海和北海之间建立的海上联系而获益,里斯本成为国际商埠。在推动葡萄牙向南大西洋乃至印度洋扩展的过程中,有良好经商传统的葡萄牙王室发挥了巨大作用。

  有资料显示,至少早在1373年王室对从事贸易就产生了兴趣。那一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一世(1367-1383在位)用12艘私人商船向国外运输葡萄酒和其他商品,参与贸易公司的活动。“其结果是形成了本民族的意识:商人国王统治着商业国家。”1417年,王室船队在佛兰德斯、米德尔堡、热那亚、挪威等地留下了贸易的足迹。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之子,著名“航海家”亨利王子(1394-1460)不仅拥有商船,还资助海盗活动对外扩张。

  亨利王子对航海探险活动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在葡萄牙西南海岸萨格里什创立地理研究院、航海学院、天文台及保存地图和手稿的馆所,广泛搜集地理、造船、航海等各种文献资料,聘请当时地理、制图、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的专家为航海学院的教员,培养本国水手,以使葡萄牙的海军舰长们能随时改进航海方法。他是大地球形说和海洋优势论的坚定信仰者,在组织西非海岸的航海探险过程中,十分注意搜集航海及陌生地域的资料,对沿非洲海岸南航以到达香料群岛的可能性进行过研究。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穷尽一生,亨利王子没有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航海,他总是待在萨格里什指点“江山”。在他的指挥下大西洋东部海域的马德拉、亚速尔和佛得角等几个面积可观的群岛被划入葡萄牙版图,源源不断的黄金从西非输入葡萄牙。在萨格里什,一大批富有经验的水手和海员产生,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蓝图也在此酝酿形成。

幻想与实践

  到15世纪80年代,葡萄牙已经在向非洲扩张的过程中获得了为其致富的黄金、奴隶和蔗糖,唯有最重要的香料还没有得到。1482年,若昂二世接过皇位,由于新国王对海上探险的热度不亚于“航海家”亨利王子,探险活动在15世纪末加速进行。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其父亲、祖父都是追随亨利王子的航海家)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奉国王之命,寻找一条绕过非洲大陆到达印度的贸易航线。1488年2月,迪亚士船队成功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他想继续航行到印度,但因船员过于疲惫,只能无奈返航。

  “正当葡萄牙的航海经验臻于完美时,地理大发现中最关键的一次航行由一名为西班牙服务的热那亚人(哥伦布)完成。”现在来看,此事几乎纯属偶然。哥伦布出发前,曾向葡萄牙国王及其幕僚们鼓吹他那充满幻想的旅行(一路向西,到香料存在的地方),适时,成功到达好望角的迪亚士刚好回到里斯本。在幻想和已得到证明的实践面前,“商人国王”若昂二世选择了后者。但由于葡萄牙国内的反对意见,在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之后10年,葡萄牙才再次向印度洋派出舰队。期间,一名葡萄牙间谍和探险家通过陆路抵达印度,并向葡萄牙王室提供了前往印度的新航线的重要资料。

  哥伦布一直坚信,当他向西航行时,就是在向天堂航行,离香料生长之地越近,天堂也不远了。即便抵达新大陆,他亦认为“这些岛屿就是在世界地图上标在最东段的那些为数众多的岛屿,那上面有大量财富、宝石和香料……”虽然他看到的香料,大大不同于盛行于欧洲的东方香料,甚至一钱不值。这并不妨碍他与天堂接近。

  若昂二世的选择是对的,充足的准备让达伽马船队轻易找到了香料海岸。从那之后,凭借火炮,葡萄牙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印度洋的香料贸易,香料源源不断地由印度运达里斯本。就在达伽马自印度返回葡萄牙几天后,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1495-1521在位)在写给欧洲各国王储的信中得意地称自己为“几内亚大公,征服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与之通航并进行贸易的大公”。他炫耀道,“滚滚的财富就要流入他的王国,同时就要从威尼斯流走”。

  过去靠中间商转手贸易的形式宣告结束,香料的孤立封闭状态被打破,随着供应方式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推进,欧洲获取香料的方式由单一渠道转变为多元渠道。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先后经营下,输入欧洲的香料数量持续增加,价格大幅下降。当昔日奢侈品成为大众消费品,并被其他商品如茶叶、咖啡替代时,欧洲为香料疯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当哥伦布、达伽马们决意去天堂寻找香料时,它已开始回到人间。

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向东方寻找香料之路,直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