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美日戰局的“籌碼”:負傷的航空母艦還能繼續投入戰鬥嗎?

文|郭曄旻

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猶如兩位不持盾牌的劍士之間的決鬥。彼此揮劍砍傷對手的同時,自己也變得遍體鱗傷。那些負傷的航空母艦,能否投入即將到來的中途島海戰,無疑成為雙方勝負天平上的一個微妙籌碼⋯⋯

1942年5月13日,《日本時報與廣告報》將“皇軍”在珊瑚海的戰果大大地吹噓了一番。一篇未署名的文章樂觀地宣告,“大東亞戰爭開始以來(美國)海軍的這些失敗幾乎排除了日美在太平洋再次進行大海戰的可能性。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正躺在太平洋底。美國有無能力再派艦隊到太平洋來是大可懷疑的。”

這與海戰的實際結局當然大相徑庭。日本人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知道,美國海軍在珊瑚海被擊沉的並不是兩條航空母艦,而不過是“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加上一條油船與一條驅逐艦,另外還有66架飛機,一共傷亡543人。聯合艦隊為此付出的代價是,“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菊月號”驅逐艦和3艘小船沉沒,77架飛機被擊毀,傷亡1047人(將近美軍的兩倍)。以此看來,即使不把日方原定的“莫爾茲比港攻略”作戰受阻這一事實考慮在內,把珊瑚海海戰說成是日本的勝利,即使在統計數字上恐怕也是很勉強的。當然,這絕不妨礙日軍大本營在伴以振奮人心的《海軍進行曲》廣播中向日本國民所宣佈的大勝利——畢竟,那時候的“大本營發表”還不是有意撒謊的代名詞。

美日戰局的“籌碼”:負傷的航空母艦還能繼續投入戰鬥嗎?

日本聯合艦隊航母“翔鶴”號

除了丟掉一條“祥鳳”號之外,聯合艦隊的“翔鶴”號航空母艦也在珊瑚海海戰中遭到重創。“翔鶴”級(包括“翔鶴”號與“瑞鶴”號)在日本當時的航空母艦中堪稱性能最為優越。儘管它們的標準排水量比大名鼎鼎的“赤城”號少了將近10000噸,但還是達到了2.6萬噸左右,而且其標準艦載機數量(72架)也比“赤城”號的66架多出不少,“翔鶴”級的動力系統更是當時日本科技的最佳結晶:最高航速高達34節(超過60千米/小時),比“赤城”號快上足足3節。至於艦體防禦力方面,“翔鶴”級在彈藥庫、動力艙室、舷側水線位置鋪設了厚實的裝甲帶,為的是防範敵軍大口徑艦炮與魚雷對舷側特別是水線部打擊的防範能力。相比之下,飛行甲板倒是成為“翔鶴”的軟肋。日本海軍認為,付出英國“光輝”級航母那樣的戰力損失代價——機庫減少一層、艦載機數量減半——以換取鋼製飛行甲板的全方位保護是不可接受的,結果,“翔鶴”級的飛行甲板絕大部分仍然是由厚12-15釐米的木板鋪設。這樣一來,只要被一枚炸彈命中沒有防護的木製飛行甲板,就可使“翔鶴”級航母失去起降戰機的能力。

“翔鶴”在珊瑚海海戰中的遭遇就是如此。初出茅廬的美軍俯衝轟炸機飛行員已經能夠嫻熟地使用3顆1000磅的炸彈擊中“翔鶴”號。第一枚炸彈命中“翔鶴”左舷艦舶前甲板,當即將兩舷主錨炸飛,前甲板一團扭曲,前部升降機掉入機庫,隨即又引燃前甲板右舷下方的航空燃料,引發了大火災。第二枚炸彈緊接著落在右舷飛行甲板靠近小艇甲板的地方。第三枚則落在艦橋後方的信號桅杆附近,造成機炮操作員和艦橋勤務兵大量死傷。好在水線以下的艙室完全沒有受損,撤出戰場的“翔鶴”號居然還能夠開足34節,使得美軍投下的魚雷鞭長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