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導讀:肩周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中醫、西醫在臨床上通常是如何調理的?調理好後,如何防止復發?

何為肩周炎?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肩周炎,稱為肩關節周圍炎,俗稱“五十肩”、“漏肩風”、“冰凍肩”等,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

本病是老年人常見疾病,多發生在五十歲左右,故稱為“五十肩”,本病急性期疼痛劇烈,後期則因炎性粘連而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該病屬於中醫“痺證”範圍


何為痺症?

痺,即痺阻不通。痺症是指人體機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溼、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痠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臨床上有漸進性反覆發作性的特點。

痺症的病因病機

痺症與外感風寒溼熱之邪和人體正氣不足有關。

風寒溼等邪氣,在人體衛氣虛弱時容易侵入人體而致病。汗出當風、坐臥溼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風寒溼等邪氣侵入機體經絡,留於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不通則痛,正如《素問·痺論》所說:“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根據感受邪氣的相對輕重,常分為

行痺(風痺)、痛痺(寒痺)、著痺(溼痺)。若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復感風寒溼邪,邪從熱化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則為熱痺。總之,風寒溼熱之邪侵入機體,痺阻關節肌肉筋絡,導致氣血閉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產生本病。

肩周炎的表現與病因

肩周炎臨床表現以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主。

急性期肩部自發性疼痛,其疼痛常為持續性,表現不一。有的急性發作,但多數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覺肩部不舒適及束縛的感覺。疼痛多侷限於肩關節的前外側,可延伸到三角肌的起止點,常涉及肩肉胛區、上臂或前臂。局部壓痛點多位於結節間溝、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著處、岡上肌附著處、肩胛內上角等處。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活動時,如穿上衣時聳肩或肩內旋時疼痛加重,不能梳頭洗臉,患側手不能摸背。以後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間為重,病人不敢患側臥位。由於肌肉痙攣和疼痛,逐漸出現肩關節活動範圍減少,特別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為顯著。

慢性期肩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但肩關節攣縮僵硬逐漸加重呈凍結狀態。肩關節的各方向活動範圍均比正常者減少,嚴重時肩肱關節活動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關節的活動。梳頭、穿衣、舉臂、向後結帶均感困難。病程長者可出現輕度肌肉萎縮,多見於三角肌。

肩周炎鍛鍊防治方案

1、爬牆運動

面對牆壁,用雙手或單手沿牆壁緩慢向上動,上肢儘量高舉,再緩緩向下回到原處,反覆數次。

2、彎腰晃肩法

彎腰伸臂,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3、體後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4、外旋鍛鍊

背靠牆而立,握拳屈肘,手臂外旋,儘量使拳背碰到牆壁,反覆數次。

5、頭枕雙手

患者仰臥,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儘量內收,再儘量外展。

6、甩手鍛鍊

患者站直,做肩關節前屈、後伸及內收、外展運動,動作幅度由小到大。

肩膀痛的要死,又麻又脹怎麼辦?七個動作緩解肩周炎疼痛

7、扶持牽拉

  • 用雙手扶持身後的固定物體,挺胸挺腹,牽拉患肢向後。
  • 患者雙手扶持固定物體(如床沿、桌邊)做下蹲,然後用身體的重量牽拉患肢向上舉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